首頁 > 經典文史 > 李旦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兄友弟恭?互相謙讓太子之位?

李旦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兄友弟恭?互相謙讓太子之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在古代,爲了皇位,父子相殘,兄弟相殺的比比皆是,那麼李旦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兄友弟恭?互相謙讓太子之位?這還得從他們的經歷說起,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李隆基(685~762)的一生可謂譭譽參半,他一出生就自帶光環,被人們戲謔爲“六味地黃丸”,意思是說他是唐朝六位帝王的後代,“六味地黃”諧音“六位帝王”。

他的祖爺爺是大唐開國皇帝李淵,老爺爺是唐太宗李世民,爺爺是唐高宗李治,奶奶是我國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則天(624~705),伯伯是唐中宗李顯(656~710),老爸是唐睿宗李旦(662~716),大家數一數以上是不是六位帝王?

有人說了,爲何不聊聊千古一帝李世民,而聊他的重孫子李隆基呢?

我告訴大家,李隆基比他的老爺爺李世民聰明懂事多了,比如,李世民雖開創了貞觀之治,卻是他發動了政變逼父弒兄當上的皇帝;而李隆基創造了大唐開元盛世,卻是他的哥哥主動讓位當上的皇帝,面對同樣的境遇,李隆基避免了第二次玄武門政變,他做到了聖人口中的兄友弟恭。

哥哥主動把皇位讓於弟弟,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聊一聊嗎?不過要想深入瞭解李隆基,我們還得從他的伯伯李顯和老爸李旦聊起。

一、

李旦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兄友弟恭?互相謙讓太子之位?

李顯和李旦兄弟倆分別是武則天的第三、第四子,二人均是兩次復位的帝王,這在歷史上也很少見。

先說說唐中宗李顯的那些事:由於大哥李弘和二哥李賢一死一廢。

我說明一下,李弘是武則天的嫡長子,老早就被老爸李治立爲了太子,誰知李弘身弱命短,23歲上就死了,如此一來,老二李賢順位被立爲了太子。

據野史記載,武則天一直懷疑老二李賢是丈夫李治和其姐韓國夫人武順偷情的產物,加上老二常和母親在政治觀點上死槓,一點也不聽話,之後武則天吹枕頭風就讓李治廢了老二的太子之位。如此以來,老三李顯順位當上了太子。

當老爹李治一蹬腿去世後,公元683年,李顯順利當上了皇帝,這一年他27歲。

誰知好景不長,僅坐了55天皇帝的李顯就被老孃廢了。

原來李顯當上皇帝后想加封老丈人韋玄貞當副宰相,時任宰相裴炎不同意,結果二人就槓上了。

當時李顯生氣地吼道:大唐我說了算,別說一個副宰相,我就是把江山給了老丈人關你鳥事?

裴炎不敢吭聲,轉頭就把這話傳給了武則天,武則天一聽大怒:“小兔崽子,大唐江山是你打來的嗎?憑什麼你隨便給人?廢了他!”

就這樣李顯被趕出了長安。

二、

老李家的事就這麼神奇,老四李旦做夢都想不到皇冠一下子落到了自己頭上,這正是人在家中坐,幸福從天降。

公元684年,22歲的李旦當上了皇帝,史稱唐睿宗。

有了李顯胡作非爲的前車之鑑,李旦稱帝后,武則天開始了垂簾聽政,意思是不相信兒子的能力,她要把權力逐漸握在手中。

事實證明李旦執政能力確實不足,他在母親面前很自卑,生怕母親生氣,越是這樣武則天越看不上這個兒子。

李旦當的皇帝窩窩囊囊,“這樣的皇帝不當也罷,母親想當女皇就讓她當去吧。”李顯被逼無奈萌生了退位。

李旦還算明智,當了六年的傀儡皇帝后,最終把皇位讓了出去。

其實不讓也不行,公元690年,武則天夢寐以求當上了女皇,隨後“廢唐立周”建立了武周天下。

這一年武則天67歲,她有幸成爲了歷史上稱帝年齡最大的皇帝。

我這裏插一句,李旦有五個兒子,老大名叫李成器,又名李憲(679~742),母親是肅明皇后劉氏。老二名叫李成義(683~724),又名李撝(hui)。三子名叫李隆基(685~762),本文的主人公,他是歷史上的唐玄宗。四子李範(686~726),五子李業(?~735)。

從時間來看,李旦退位讓賢的時候,大兒子李成器只有11歲,其他四個兒子更小。

母親當了女皇,李旦被移居東宮成了皇太子,他的大兒子李成器成了皇太孫。

三、

衆所周知女人當皇帝沒有先例,另外武則天篡奪了大唐江山,招致了李氏後人的強烈反對。

爲了防止兩個廢帝兒子被大臣們再次擁立,武則天把兩個兒子及後人軟禁了起來。也就是說李旦和五個兒子被武則天軟禁到了東宮。

先放下李旦及五個兒子生活悲慘不說,咱們接着往下聊武則天。

李旦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兄友弟恭?互相謙讓太子之位? 第2張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15年過去了,期間武則天治理的國家還算不錯,但她把李唐江山搞沒了。

此時82歲的她疾病纏身,身後接班人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武則天原本打算讓自己的侄子們接班,但是心中沒譜,畢竟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於是他就問計狄仁傑。

狄仁傑是大唐的忠實擁躉者,既然上天給了他表忠心的機會,他趁機做女皇的思想工作。

他說:假如陛下百年之後讓侄子接了班,我可從沒見過歷史上有侄子祭祀姑姑的先例,倒是兒子祭祀母親是正統。

顯而易見狄仁傑力勸女皇把江山還給老李家,讓他的兒子們接班。

接着狄仁傑鼓動如簧之舌,舉例說明深深打動了女皇,女皇良心發現,隨後按着順位讓前廢帝李顯回到了洛陽,作爲接班人重點培養。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就在武則天一病不起的時候,宰相張柬之聯合幾位重臣發動了神龍政變,剷除了張氏兄弟及其武氏家族的勢力,擁立李顯復位,是爲唐中宗,不久武則天去世。

總的來說,大唐江山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回到了李家手中。

四、

李顯這個人屬於平庸之輩,渾身上下有許多缺點,比如他優柔寡斷懼怕媳婦。

不知你發現了沒有?怕媳婦的男人都有一個強悍的媳婦,李顯的原配韋氏就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她一直想效仿婆婆武則天那樣掌管天下。

更要命的是她的寶貝女兒李裹,和她一樣有政治野心,娘倆把持朝政賣官鬻爵,李顯唯唯諾諾不敢說一個不字。

轉眼五年過去了,有一天(公元710年5月),李顯吃了韋后做的糖餅後突然死了。有資料說李顯被韋后和女兒一起毒死了。真想如何不得而知,反正李顯死了。

有道是大唐不能一日無主,誰來接班呢?韋后和女兒的小集團早就合計好了,他們決定讓李顯的第四子李重茂(695~714)當傀儡皇帝。

當時李重茂只有16歲,他完全是在懵懵懂懂狀態下當上的皇帝,隨之改年號爲唐隆。

原來韋后娘倆是讓李重茂過渡一下,合適時機除掉他自己當女皇。

就在一切好像盡在韋后集團掌控中,一股暗流悄悄涌動着,韋后集團面臨着滅頂之災。

權利之爭向來是殘酷的,原來韋后觸動了太平公主的利益,不用我多說,韋后集權勢必剝奪了太平公主的權力。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唯一的女兒,是李顯和李旦的妹妹,前面咱也說了,李顯當皇帝能力有限,其權力被太平公主和韋后分割。

如今韋后扶立傀儡皇帝李重茂,等於把皇權獨佔了。大家想一想太平公主能幹嗎?太平要奪回權力,就在這時,一位握有實權的人物出現在她的視野裏,這個人就是他的侄子李隆基。

此時李隆基是禁衛軍的首領,手中掌控着調動“警察”的權力。

李隆基也是一位有膽色的年輕人,他在尋找一切上位的機會。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野心,姑侄二人一拍即合。在機會來臨時,毫不猶豫發動了歷史上的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和其女兒安樂公主,廢掉李重茂,扶立老爹李旦復位。

就這樣李旦幸運的再次當上了皇帝,史稱唐睿宗。

五、

我講了這麼多,好像和李隆基的大哥讓皇位沒多大的關係,別急我們接着往下聽,關鍵的情節到了。

李旦再次當上皇帝沒有多大的爭議,立誰當太子,將來誰接班卻有不同的聲音。

按照正常繼承法來說,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是嫡長子,將來接班理所當然,況且他一直是皇太子。但是李旦的皇位是李隆基這個三兒子搶來的,因此一些大臣主張有從龍之功的李隆基當太子。

這時候李旦犯難了,傳統觀念以嫡長爲貴沒錯,大臣們說的以功爲大也沒錯,那麼到底是立老大還是立老三爲接班人呢?

這道難題相當於再現了當年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的情景,當時李建成是太子,但是李世民戰功赫赫,功勞比哥哥大。於是出現了老大不讓賢,老二要奪權的局面,哥倆互不相讓,血流成河的玄武門政變終於爆發了。

如果李旦父子處理不當,第2次玄武門政變就會再次發生。

李旦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兄友弟恭?互相謙讓太子之位? 第3張

民間有句老話叫“要的好,大讓小。”這時大哥李成器主動站出來說:“三弟隆基應該當太子,他纔是大唐的接班人。”

此時的李成器還真不是故作高姿態,他聲淚俱下懇請老爸立三郎爲太子,因李隆基排行老三,故有三郎之稱。

李成器原話是這樣說的:。( 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苟違其宜,四海失望。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

翻譯過來就是“國家安定的時候,優先立嫡長子,國家多難之時,應當優先立有功的,如果在這個問題上違反時宜,就會讓普天之下的人大失所望。臣寧可去死也不敢位居於平王(李隆基)之上。

老爸李旦深受感動,喃喃自語道:好一個兄弟情深啊!

在場的三郎隨即跪倒磕頭道:父王萬萬不可立孩兒爲太子,大哥纔是您的接班人。哥倆如此謙讓多日,誰也不願意當太子。

實在沒辦法了,李隆基說:大哥非要謙讓,就讓二哥李成義當太子吧,李成義一聽趕忙拒絕,理由和大哥的一樣,誰有功誰來做太子。

說實話,這種場景歷史上絕無僅有,當太子也就是將來當皇帝,誰願意謙讓?爭破腦袋搶還搶不到手呢!

六、

問題來了,李旦的兒子爲什麼互相謙讓呢?

這裏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也就是李旦第一次被廢黜皇位以後,他和5個兒子被軟禁到了東宮,爺幾個相依爲命,以吹拉彈唱打發時光。

要知道武則天隨時有殺死爺幾個的念頭,他們只能表現出玩物喪志,沒有進取心才能麻痹武則天而苟活下來。

當時大哥李成器只有11歲,其他的4個兄弟更小,可以說是大哥一手把4個兄弟拉扯大的。在相互抱緊取暖的情況下,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要不說患難之情永難忘。

第二個原因就是李旦教子有方,當時李旦把5個兒子分別安置在東宮的5個方向樓上,取名五子樓。

由於樓與樓之間距離不太遠,他們常常隔着窗戶吹笛子、打手鼓,合奏音樂,他們用音樂陶冶情操,用音樂陪伴彼此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據說大哥李成器善於吹長笛,李隆基善於拉胡琴和打手鼓。在五兄弟中,李隆基的音樂細胞最豐富,因此後來他有梨園皇帝之稱,也就是說書唱戲供奉的是唐明皇。

唐明皇就是李隆基,在清朝時候,由於避諱康熙的名號玄燁,故稱唐玄宗爲唐明皇。

景雲元年六月(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下詔立平王李隆基爲太子。

李旦的兒子爲什麼那麼兄友弟恭?互相謙讓太子之位? 第4張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是爲唐玄宗。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五兄弟中最屬李隆基活的歲數大,77歲上駕崩。

第2個長壽的是大哥李成器,活到了63歲。大哥去世後,李隆基追諡其爲“讓皇帝”,其他三兄弟分別追諡爲“某某太子”。於是出現了“一受命,一追帝,三贈太子”的曠世兄弟情。

李隆基的這種超規格的追諡凸顯出了兄弟情深,事實也確實如此,四個兄弟從來不拉幫結夥參與政治。當初有人離間他們兄弟情,比如太平公主想讓李成器當皇帝,藉此廢掉不好掌控的李隆基,結果李成器堅決不幹,還偷偷向三弟通風報信,最終,李隆基和姑姑爭鬥中取得了勝利。

爲此李隆基很感激大哥,專門做了一牀大被和大哥同牀共眠。可以這樣說,沒有當初的患難之情,幾個兄弟也不會這樣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