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爲何還傳位給弟弟孫權

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爲何還傳位給弟弟孫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孫策臨終前爲何傳位於弟弟孫權而非兒子?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說起孫權對待哥哥孫策的後人就只能用四個字成語來形容,那就是斷子絕孫,沒錯,孫策的後人在最後確實斷子絕孫了。

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爲何還傳位給弟弟孫權

孫策臨死時堅持讓弟弟孫權繼位

熟悉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東吳大帝孫權的基業其實是承襲於他的哥哥孫策,當初孫策臨死時已經有兒子都沒傳位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弟弟孫權。也就是說吳國的實際奠基者是孫權的哥哥孫策。

孫策和孫權都是東漢末年軍閥孫堅之子,孫堅共有五子,分別是長子孫策、次子孫權、三子孫翊、四子孫匡、五子孫朗,其中前四個兒子都是同母所生,生母是孫堅的嫡妻吳國太,只有幼子孫朗是侍妾丁氏所生。

孫堅早年在與荊州軍閥劉表作戰時被劉表部下黃祖射殺,當時孫堅的兒子中年紀最長的孫策也不過17歲,可以說孫堅死後孫氏兄弟十分不容易,孫策年紀輕輕就挑起了振興家族的重擔。

此後孫策召集孫堅舊部,加上從袁術那借來的兵力,就開始各種東征西討,由於孫策的驍勇善戰,當時人都稱他有霸王項羽之勇,袁術甚至感慨如果此生有孫策這樣的兒子死而無憾。

在公元200年時,江東地區就已經全部處於孫策的掌控之下,正好當時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對戰,很有戰略眼光的孫策就想率精兵奇襲曹操的老巢許昌,再從許昌迎接漢獻帝到孫策的地盤,這樣孫策就可以代替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了。

孫策的戰略想法非常厲害,他這一招確實能讓曹操元氣大傷,不過很可惜孫策還沒執行這套戰略,他本人就被刺客所刺殺成重傷。

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爲何還傳位給弟弟孫權 第2張

刺殺孫策的刺客歷史上稱之爲許貢三門客,他們之所以行刺孫策還得從許貢與孫策的恩怨說起。最初孫策驍勇善戰,名聲很大,曹操忙於應對袁紹,無暇顧及孫策,因此曹操只能對孫策採取安撫之計,爲了安撫孫策,曹操特意以漢獻帝的名義冊封孫策爲吳侯,孫策纔可以名正言順的統一江東地區。

許貢本是吳郡太守,後來被孫策擊敗,丟失了地盤,於是許貢就給曹操寫密摺,稱孫策驍勇有項羽之勇,對曹操威脅很大,建議曹操以漢獻帝名義徵召孫策到許昌出任官職,這樣孫策一旦離開江東,那就等於要被曹操監視軟禁了。

這一招非常狠,可以徹底將死孫策,當時曹操正與袁紹在官渡對峙,許貢的建議真被曹操看到的話,那麼曹操爲了沒有後顧之憂,很可能會以漢獻帝名義徵召孫策。如果曹操真按照許貢的建議,徵召孫策的話,那麼孫策接受徵召到許昌就會被曹操監禁起來,曹操控制住孫策的話,江東地區對他就不足爲慮了。

如果孫策不接受漢獻帝的徵召,那就代表着他與東漢朝廷決裂,違背了東漢朝廷,屆時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以朝廷名義號召江東羣雄討伐孫策,而孫策統一江東地區不久,人心不穩,那樣一來孫策剛剛統一的江東地區也就徹底又要散了,江東地區重新陷入軍閥割據狀態,孫策也就不會再對曹操構成威脅。

所以許貢這一招非常狠,不過許貢給曹操的密摺半道上被孫策所截獲,孫策看到這封密摺後十分震怒,於是孫策就直接派人把許貢誅殺,不僅殺掉了許貢,還要誅殺許貢滿門,最後許貢門下有三位忠勇的門客拼死保護許貢幼子逃了出來,安頓好許貢的幼子之後,這三位門客就一直找機會想刺殺孫策替許貢報仇。

終於在孫策圍獵落單之際,許貢三門客找到了機會,三人一起出手刺殺孫策,不過孫策也十分驍勇,當場格殺了一名門客,但是另外兩名門客卻將孫策刺成重傷,後來另外兩名門客被孫策趕來的護衛當場誅殺。許貢三門客雖然都被殺了,但是孫策也受了重傷。

後來孫策重傷難治,他自知大限將至,於是在臨終前就召集部屬商議繼承人的問題。雖然孫策當時已經26歲,但是孫策常年征戰,所生子女並不多,只有三女一子,他的兒子孫紹才只有兩歲。

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爲何還傳位給弟弟孫權 第3張

如果是和平時期,孫策或許會讓兒子繼位,可那是亂世時期,孫家還需要繼續開疆拓土,試問一個年僅兩歲的孩子如何能帶領孫策的部屬開疆拓土,所以孫策如果讓兒子繼位的話,那就等於拱手把基業讓給外人了。

所以排除掉孫策的兒子孫紹,孫策就只能把位置讓給弟弟,孫策年長的弟弟當時有兩人,分別是19歲的老二孫權和17歲的老三孫翊。而孫策集團內部也大致都比較認可孫權或孫翊繼位。

孫權爲人老成持重,還富有謀略,當時已經多次跟隨孫策南征北戰,在孫策集團中擁有比較高的威望;孫翊也多次跟隨孫策南征北戰,在性格和行事風格上孫翊與孫策比較像,二人都是豪邁驍勇之輩。

當時張昭認爲孫翊驍勇類似孫策,因此建議孫策立孫翊爲繼承人,不過孫策卻考慮的比較全面,孫翊雖然驍勇像他,但是性格暴躁,毫無城府,喜怒流於表面,他可以作爲一員勇將開疆拓土,但是穩固江東很明顯不合適。

因此最終孫策堅持決定讓老成持重的孫權繼位,據《三國志》記載孫策在臨死時對孫權交代: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這個意思就是說孫策認爲在戰場上殺敵作戰孫權不如自己,但是穩固江山自己不如孫權。這也代表着孫策對自己死後的安排,他希望孫權先固守江東地區,穩定好自己奠定的基業,再做打算。

事實證明孫策眼光確實不錯,孫翊後來果然因爲性格暴躁被部下刺殺,而孫權不僅穩固了孫策留下來的基業,還能最終與曹劉三分天下。

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爲何還傳位給弟弟孫權 第4張

孫策的後人最終在吳國建立後被誅殺殆盡

公元229年孫權憑藉哥哥孫策奠定的基業,終於與蜀國和魏國並立建立了吳國,孫權稱帝之後,追諡父親孫堅爲武烈皇帝,但是對於哥哥孫策,孫權只給追諡了一個長沙王的爵位,並且這個長沙王爵位還是不能世襲的爵位。

雖然孫權追諡孫策爲長沙王,而孫權卻並沒有讓孫策的兒子孫紹承襲王爵,孫權只給孫紹封了一個吳侯爵位,要知道吳侯爵位是當初曹操以漢獻帝名義冊封給孫策的,在孫策去世後孫權承襲了吳侯爵位,此後孫權的爵位一直都是吳侯,直到後來他稱帝。

所以單從孫權讓孫紹承襲吳侯爵位,這就代表着在孫權心中對哥哥孫策並不認可,確實孫權繼位之後一直在江東地區盡力淡化孫策的影響。他想樹立自己一手締造吳國的形象,被哥哥孫策淡化掉,所以他纔會封侄子孫紹爲吳侯,這意思就是告訴天下人,吳侯永遠都是孫策一脈的人,吳國是他所建立,與孫策沒有關係。

孫權在建立吳國後,最不想聽到的聲音就是他是傳承哥哥孫策的基業,所以他努力淡化孫策對東吳政權的影響。而孫權沒有追封孫策爲皇帝,只追封長沙王就是爲了淡化孫策的政治影響。

後來孫權還覺得封侄子孫紹爲吳侯有些敏感,畢竟吳侯爵位是當年漢獻帝冊封給孫策,後來又讓孫權繼承的爵位,在建立吳國之前,吳侯代表着江東地區最高統治者,所以把孫策的兒子孫紹封到這個爵位,也容易引起大家對孫策的懷念,因此孫權不久之後又改封孫紹爲上虞侯,而這個爵位就基本和外姓大臣的爵位差不多了。

而與孫權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晉武帝司馬炎追封伯父司馬師爲晉景帝,三國統一歸晉其實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祖孫三代四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四人中其實以司馬師功勞最大,奠定司馬家族徹底掌控曹魏大權的人正是司馬師,在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司馬師最後把位置讓給了弟弟司馬昭,可以說沒有司馬師,後來的司馬炎不可能順利地取代魏國建立晉朝,司馬師在這個過程中就相當於孫策一樣,爲弟弟司馬昭和侄子司馬炎奠定了基業。

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爲何還傳位給弟弟孫權 第5張

也許有人會說司馬師是因爲沒有兒子纔會被追諡爲皇帝,而孫策不同,孫策有兒子孫紹,如果孫權追諡孫策爲皇帝,那麼孫紹不就也有資格繼承皇位,這樣一來豈不是容易引起皇位糾紛。

但是要知道司馬師雖然沒有兒子,但是他有嗣子,司馬昭把自己的次子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當兒子,在古代嗣子和親生兒子同樣享有繼承權利,而且司馬攸頗有能力,對司馬炎的位置其實威脅比較大。

司馬炎在建立晉朝之後,由於他的長子司馬衷也就是後來的晉惠帝智力不健全,所以曾有不少朝臣建議司馬炎改立司馬攸爲皇太弟,讓他一人兼祧司馬師和司馬昭兩支宗脈。

當然司馬炎沒有聽從這些建議,可是這也引起了晉朝內部對皇位繼承人的紛爭,司馬炎作爲晉朝開國之君他不會想不到這些,但是他還堅決追封司馬師爲晉景帝,這也體現出了他的厚道之處,至少比孫權要厚道多了。

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爲何還傳位給弟弟孫權 第6張

還有南北朝時期,北齊的奠基人高澄在建立北齊前夕被刺殺,高澄死後他的弟弟高洋接替他的位置,並順利取代東魏建立了北齊,高洋在稱帝后特意追諡哥哥高澄爲文襄帝,上廟號爲世宗。

要知道高洋可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暴君,是一個連老媽都敢打的人,就是這麼一個暴君,而且高澄有六個兒子,其中還有歷史上很有名的戰神蘭陵王高長恭,連高洋都還知道追封哥哥高澄爲皇帝,可以想象孫權對待孫策和其子孫紹有多麼刻薄了吧。

而且孫權不僅給侄子孫紹只封了侯爵,他還並不重用孫紹,在吳國建立之後,孫紹根本就沒掌控過權力,孫權不肯重用孫紹,一個是提防他,另一個也是希望淡化孫策的政治影響。

後來孫紹去世,其子孫奉承襲了上虞侯爵位,不過孫奉家族卻在東吳末帝孫皓時期就被誅滅滿門了。孫皓繼位之後殘暴好色,經常不上朝,沉迷於酒色之中,有一次孫皓很久沒有上朝了,因此民間就傳言孫皓已經去世了,孫策的孫子孫奉將繼承皇位,帶領吳國重振當年江東小霸王的雄風。

孫皓當然沒有去世,他只是過度沉迷於酒色,不久之後他又重新上朝,後來聽聞到了民間的這個傳言,因此孫皓大怒,以謀逆之罪將孫奉及其宗族全部誅殺,至此孫策的後人在吳國就徹底滅絕,孫策也就斷子絕孫了。

不過從孫皓誅殺孫奉及其宗族來看也說明了孫策在江東的政治影響力確實很大,孫策當時已經去世70多年,居然民間還希望他的孫子能繼承皇位,因此也不怪孫權要極力在江東地區淡化孫策的政治影響力。

寫在最後

雖然孫權對孫紹很提防,但是他對孫策的三個女兒還算不錯,孫權將孫策的大女兒嫁給了後來的吳國宰相顧雍之子顧卲,二女兒嫁給了東吳名將陸遜,三女兒嫁給了東吳元老功臣朱治之子朱紀,總得來說孫策的三個女兒都被孫權許配給了名門望族的青年才俊,婚後也都十分幸福。

孫策明明有自己的兒子孫策爲何還傳位給弟弟孫權 第7張

當然女兒在古代畢竟不同於兒子,所以孫權對待侄女們都很親厚,對待侄子孫紹卻有些刻薄了,《三國志》中就這麼評價孫權: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祟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這意思就是說孫權能開創吳國全靠了孫策給他奠定的基業,但是他稱帝后卻對孫策不夠尊崇,還刻薄對待孫策的兒子孫紹,孫權之所爲實在不厚道。

其實想一想稱霸江東的小霸王孫策,最後不僅沒有被追封爲皇帝還落得一個斷子絕孫下場也是夠可悲可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