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李範的一生要多傳奇?杜甫的詩中爲何會提到他?

李範的一生要多傳奇?杜甫的詩中爲何會提到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範(686年—726年),本名李隆範,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唐睿宗李旦第四子,母爲崔孺人。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曾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叫做‘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這句詩出自《江南逢李龜年》,意思是說,當年詩人曾和李龜年,多次在岐王和李龜年的家中相遇,感慨當年的美好時光。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杜甫爲什麼會單獨用這兩個地方,來放在詩裏舉例呢?

實際上,杜甫之所以會挑選這兩個地方,並不是隨意爲之,而是另有深意。因爲在唐朝開元年間,岐王和崔九這兩人,身份地位都比較特殊。這其中的崔九,指的是唐玄宗的寵臣崔滌;而岐王,則是指唐玄宗的親弟弟,岐王李範。

在唐玄宗時期,這位岐王,那可不是一般的權貴能比擬的。要想理解這位岐王,當時到底有多大權勢,我們還得從李家當年的一些家事說起。

李範的一生要多傳奇?杜甫的詩中爲何會提到他?

岐王,原名李隆範,出生於公元686年。李隆範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李旦,當時正好在位。所以李隆範出生的時候,其實是以皇子的身份出生的。

但是,李隆範的這個皇子的身份,有點特殊。這主要是因爲他爹這個皇帝,和其他皇帝不太一樣。

話說當年唐高宗李顯,也就是李旦他爹去世之後。李旦的三哥,也就是當時的太子李顯,順利登基,史稱唐中宗。但是李顯登基後不久,武則天便以太后的身份,發動政變,廢黜了李顯,而後改立李旦爲皇帝。李旦登基之後,大權都掌握在武則天的手裏。

至於李旦本人,只是一個傀儡。非但沒有任何實權,就連自由都徹底失去了。李旦登基之後,直接被武則天軟禁在宮裏,並且嚴禁李旦一家和外人接觸。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隆範出生了。

李隆範並非李旦的嫡子,而且也不是老大。在李旦登基之前,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分別是嫡長子李成器、庶次子李成義。李旦當上皇帝之後,又和一個竇姓妃子生了老三,也就是後來的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出生後,接下來的兩年裏,李旦又陸續生了三個兒子。但是這其中,最小的老六夭折了,而老四,便是後來的岐王,李隆範。

李範的一生要多傳奇?杜甫的詩中爲何會提到他? 第2張

李隆範出生時,李旦一家一直被軟禁在深宮之中。後來到了李隆範六歲的時候,已經掌握所有大權的武則天,直接廢黜了李旦,自己登基做了一代女皇。至於李旦,則是被她立爲了太子。

而李旦被立爲太子之後,武則天依然沒有放鬆對他的監視,依然將李旦一家軟禁。直到八年之後,武則天改了主意,改立自己的三兒子李顯做太子,李旦則是被改封爲相王。直到這時,李旦失去了太子之位,遠離了朝堂鬥爭的核心,一家人才終於重獲自由。

因爲之前十多年的時間裏,李旦一家一直被軟禁,過着特殊的生活。所以,李旦的五個兒子,彼此之間感情也是極好的。

另外,因爲常年被軟禁,又被緊密監視,李隆範受到的教育,也和其他權貴之後不同。在被軟禁的日子裏,李隆範對音律越來越感興趣,後來更是將其作爲自己一生的愛好。

李旦的五個兒子裏面,其中四個,都和李隆範的情況差不多。因爲早年的特殊經歷,只能將自己的興趣,放在琴棋書畫方面。不過,這五個兒子當中,唯有老三李隆基,心懷大志,和其他兄弟不同。這也爲後來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筆。

此後的幾年裏,李旦一家暫時遠離了政治鬥爭的核心,日子稍微過的安穩了一些。後來到了公元705年的時候,在武則天病重期間,宰相張柬之突然發動了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還政於李顯。這場政變,後世史稱神龍政變。

神龍政變發生的時候,李隆範剛好年滿二十歲。隨着李顯復位,李旦一家徹底重獲自由,李旦的幾個兒子,也得以正常入仕做官。

在之後的幾年當中,李隆範雖然有了官職,但一直不願參與權力鬥爭,所以日子過得相對悠閒。不過,老三李隆基卻野心勃勃,在這幾年當中,結交了不少好友,聯絡了許多勢力,爲後來的那場政變,奠定了基礎。

另外,在這幾年當中,李旦一家雖然過得稍微舒服了一些,但朝堂上的鬥爭,卻依然沒有停止。李顯復位後,他的皇后韋氏,依然野心勃勃。所以此後的數年時間裏,韋后大肆攬權,在朝堂上清除異己,再次掀起一場血雨腥風。數年之後,等到韋氏大權在握的時候,韋氏乾脆直接下毒,毒死了李顯,而後以皇太后的身份,擁立小皇帝登基,打算重演當年武則天的舊事。

李範的一生要多傳奇?杜甫的詩中爲何會提到他? 第3張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已經準備數年的李隆基,卻突然站了出來,聯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發動了政變,入宮誅殺了韋氏,而後再次擁立李旦爲皇帝。李旦登基之後,李隆基就被立爲太子。至於李範,則是再次成了親王。

此後,李隆範被封爲岐王,兼任左羽林大將軍,負責幫李旦守衛宮城。

這也就是岐王這個封號的由來。

不過,李旦登基之後,朝堂上的鬥爭,依然沒有停止。那位之前發動政變的太平公主,同樣野心勃勃,想要掌握更多的權力。如此一來,李隆基自然就成了她的頭號敵人。所以接下來,一場姑侄二人之間的鬥法,由此開始。

但是,當這場姑侄鬥法開始之後,卻出現了詭異的一幕:太平公主爲了打壓李隆基,便想要借李隆基並非嫡子的理由,廢掉李隆基,改立李旦的其他幾個兒子爲太子。因爲相對李隆基來說,其他幾個皇子,性格相對懦弱,更方便太平公主掌權。

但是,當太平公主開始接近幾名皇子,表現出想要擁立他們上位的時候,李隆基的四個兄弟,無一例外,全部堅決表示拒絕!而且,兄弟四人還堅決站到了李隆基身後,幫助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爭權!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向來都是兄弟之間,爲了權力而爭得你死我活。像這種面對權力和皇位,卻能堅定拒絕,甚至還反過來幫助自己兄弟奪權的事情,實在是不多見。至於說爲什麼會出現這樣奇怪的一幕,或許是因爲,當年被軟禁的時候,兄弟幾人的感情實在是太好。而且,被軟禁的歲月當中,兄弟幾人也見慣了權力鬥爭的殘酷,不願在爲了權力而犧牲。

總之,面對太平公主的示好,兄弟幾人沒一個妥協,反倒是堅定站到了李隆基的身邊。這其中,李隆範更是最爲堅定的一個。

在這之後,身爲皇帝的李旦,爲了化解這段恩怨,避免流血事件發生,乾脆直接禪位給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太平公主依然不肯善罷甘休,反倒是打算再次發動政變,廢掉李隆基。

李範的一生要多傳奇?杜甫的詩中爲何會提到他? 第4張

不過,就在太平公主即將發動政變之前,李隆基卻搶先下手,先行發動政變,誅殺了太平公主的黨羽。最後,就連太平公主本人,也被李隆基賜死。自此之後,李隆基徹底坐穩了皇位,而這場政變,在歷史上則是稱之爲‘先天政變’。

在先天政變當中,李隆範可以說是立下了大功。因爲當時他正擔任左羽林大將軍,羽林軍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他直接控制的。在先天政變當中,李隆範一直衝在第一線,帶領羽林軍誅殺了太平公主的黨羽,這才保證自己的哥哥李隆基,徹底坐穩了皇位。而在這場先天政變當中,李隆基的其他幾個兄弟,也各自都有很大貢獻,相當於是兄弟五人,聯手發動政變。

更爲難得的是,先天政變之後,隨着李隆基坐穩了皇位,其他兄弟四人,沒有任何一人貪戀權位。除了必要的王位和一些必須授予的官職之外,兄弟幾人幾乎都懶得再參與朝政,各自回家過起了逍遙日子。

對於這樣的幾位兄弟,李隆基也是極爲夠意思,除了權力和皇位之外,所有的一切,只要李隆基能夠給的,絕不吝嗇。李隆基還將幾個兄弟的王府,全都安排在自己的皇宮周圍,方便自己可以經常去他們的王府,找他們玩樂。甚至就連皇帝的名號,李隆基後來也給了。後來老大李成器去世之後,李隆基直接追諡其爲‘讓皇帝’,讓自己的哥哥在死後做了皇帝,彌補這位嫡子大哥,生前沒做過皇帝的遺憾。

至於李隆範,雖然沒有誇張到被追諡爲‘讓皇帝’,但生前的日子,同樣也是過得極爲逍遙。因爲避諱的原因,在李隆基登基之後,李隆範除掉了那個隆字,改名叫做李範。李範一生不喜權力,不戀高位,不參與朝堂鬥爭,唯獨對音樂、詩歌等領域,極爲感興趣。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當時的岐王府上,便成了無數大詩人、大音樂家的集會之所。而李龜年作爲當時最有名的頂級樂師,自然也就經常得以出入岐王府,爲岐王演奏音樂了。至於詩人,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詩佛王維,就曾在岐王府上做客。而且,王維能夠順利入仕,通過科舉考試,還是多虧了岐王李範的推薦。

另外,這裏多說一句。杜甫之所以有幸在岐王府內,見過李龜年,還真不是因爲他的詩人身份。實際上,李龜年在岐王府演奏音樂的時候,杜甫年齡尚小。岐王李範去世的時候,杜甫也就只有15歲而已。杜甫之所以能去王府,主要是因爲杜甫他們家比較牛,當時岐王又比較喜歡開party,杜甫純粹是被家裏長輩,帶去王府見世面的。

李範的一生要多傳奇?杜甫的詩中爲何會提到他? 第5張

至於同時代的大詩人李白,應該是沒去過岐王李範府上做客。因爲李範去世的時候,李白剛剛仗劍出蜀,抵達揚州,結識另一位大牛人孟浩然。當時的李白,雖然已經有了名氣,並且在這一年寫出了那句千古流傳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是因爲李白之前不在京城,自然是沒去過岐王府上的。

公元726年,唐朝開元14年,這一年四月,岐王李範安然去世於家中,終年41歲。雖然沒能被追贈爲‘讓皇帝’,但是李範死後,李隆基卻追封他爲惠文太子,也算是很夠意思了。

回顧李範的一生,我們不難發現:李範一生最正確的選擇,其實就是放棄權力,選擇了兄弟親情。正是因爲他放棄了權力,所以才得以善終,李隆基也得以獨掌大權,締造開元盛世。如果李範他們兄弟幾個,也爲了權力而鬥爭的話。別說開元盛世,唐朝能不能繼續傳承下去,恐怕都是一個問題了。

所以,所謂的權力、地位以及財富,和親情相比,到底哪一個纔是珍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