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永樂遷都是怎麼回事?朱棣修葺北京城有多艱辛?

永樂遷都是怎麼回事?朱棣修葺北京城有多艱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在位共二十二年,年號“永樂”。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朱棣是明朝歷史上的第三個皇帝,雖然他的皇位並非正統繼承而來,但後代依舊承認了他的地位,因爲朱棣確實是一個實幹家,沒有辱沒他明朝第二代皇子的名號,從結果來看,朱棣確實是朱標之後最適合繼承皇位的人。

也許是心中早有了夢想,也許是爲了堵住世人的嘴,朱棣在位期間幾乎很少享樂,一直在忙碌,而他所做的很多事情,都給後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就包括當時被很多人所抵制的遷都。

永樂遷都是怎麼回事?朱棣修葺北京城有多艱辛?

一、朱棣的決策

(一)朱棣上位

朱棣出生於戰亂時代,在朱棣出生那年,朱元璋和陳友諒打得火熱,以至於朱元璋還沒有來得及照顧朱棣,就不得不去往前線作戰,也正是因爲出生時代特殊,朱棣的少年時期完全享受不到“皇子的待遇”,而是從七歲開始,就跟隨大家一起接受了軍事訓練,這爲朱棣日後的性格帶來了伏筆。

不過好在之後的道路便順利了起來,他與徐達之女結婚,被封爲燕王,此時朱棣的人生彷彿走到了盡頭,因爲朱標是毫無爭議的太子,所以朱棣早早便接受了自己藩王的命運,但隨着朱標去世,一切都發生了變化。

在衆多皇子當中,朱棣唯一服從的就是大哥朱標,所謂長兄如父,朱元璋在位期間,朱標一直都是衆位兄弟的保護傘,也是朱棣等人心中的明燈,所以朱標在世的時候,朱元璋根本沒有考慮過會有人競爭皇位。

永樂遷都是怎麼回事?朱棣修葺北京城有多艱辛? 第2張

但朱標的死讓朱元璋第一次感到了恐慌,也看到了明朝內亂的可能性,無奈之下,朱元璋只能讓三代皇子朱允炆上位,雖然朱棣不服,但在朱元璋面前也不敢造次,等到朱元璋死後,朱允炆的削藩正好給了朱棣藉口,而朱棣也憑藉這次機會,成爲了明朝第三位皇帝。

(二)鞏固皇位

雖然朱棣通過兵權獲得了皇位,但這個皇位並不穩固,往小了說是兄弟競爭,往大了說就是忤逆,爲了防止自己剛到手的皇位易主,朱棣馬不停蹄地做了兩件事,分別是塑造自己的身份合法性,與處理反對派系。

想要處理反對派系,獲得大家的支持較爲簡單,凡是反對他的人一律處死,毫不手軟,方孝孺就是做好的例子,凡是被朱允炆貶值、定罪的人,朱棣全部官復原職,最後再對各地的藩王重新封賞,很快朝中一片和諧,大家都在支持朱棣。

但這還不夠,朱棣畢竟屬於篡位,即使在強權統治下暫時沒有人反對,可在他死後呢,史書會不會不承認他的位置,他的身份會不會遭到廢除,爲了杜絕這種可能性,朱棣幾乎拼盡全力留下功績,只爲了後世能夠承認他。

朱棣在位期間做了很多大事,文化方面,他留下了大名鼎鼎的《永樂大典》,民生方面,他重新疏通大運河,爲所有的百姓謀福利,軍事方面,他五次出征蒙古,經濟方面,鄭和下西洋爲明朝劃出了巨大的海上經濟線,最後在政治方面,遷都北平徹底穩固了他的地位。

那麼朱棣當時爲何要遷都北平呢?

二、遷都

(一)曾經的北平

作爲中國現在的首都,北京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在朱棣遷都之前,北平可不是一個“好”地方,我國是起源於黃河流域的民族,一直以中原地區爲主進行發展,所以早期的北平對當時的中原來說屬於蠻荒之地,北平地區第一次開始規模化發展,還要從元朝定都開始。

元朝的強大,讓當時身爲國都的北平(燕京)一飛沖天,不僅整體基建得到發展,更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漢人、蒙古人、胡人,甚至還能見到很多歐洲國家的人,也正是因爲位置和政治方面的特殊性,所以在朱元璋纔會派遣朱棣鎮守那裏。

永樂遷都是怎麼回事?朱棣修葺北京城有多艱辛? 第3張

在朱棣成爲燕王后,經歷過戰爭的北平早已成爲了殘垣斷壁,雖然朱棣也對那裏進行過修復工作,但一方面本身資源有限,另一方面身份比較敏感,所以對北平的修復十分有限,不過好在他後來當了皇帝,終於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來修復北平。

(二)遷都北平

因爲朱元璋和朱允炆都在南京登基,所以朱棣登基也在南京,可從小在北方長大的朱棣本身並不喜歡南方的氣候,他一直想要回到北平,畢竟這裏是他的起點,也有他多年打下的根基。

但僅憑這點就進行遷都顯然不夠,遷都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涉及到明朝的方方面面,所以朱棣必須有一個十分“重量級”的理由,才能完成遷都。

那麼應該拿出怎樣的理由來說服衆臣完成遷都呢?從當時明朝的版圖來說,北平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國都位置,因爲遷往北平後,不僅可以更好地掌控北方產量地,還能輻射整個中原以及南方地區,再加上運河的疏通,交通也十分的便利。

但真正讓朱棣完成遷都的,還是蒙古的敵人。

永樂遷都是怎麼回事?朱棣修葺北京城有多艱辛? 第4張

永樂七年,明朝遠征漠北的十萬大軍全軍覆沒,這讓朱棣惱羞成怒,不僅決定御駕親征,還要一次性收穫足夠的勝利果實,於是在第二年,朱棣帶領五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前往漠北。

如此大規模的部隊,必須有一個適合修整的城市來作爲依仗,於是北平便開始體現出它的政治意義。

隨着第二次北伐大獲全勝,朱棣也完成了一次“大搬家”,於是朱棣正式將遷都事宜提升了日程,在解決了一批反對者之後,遷都之事無人可擋,永樂十九年,遷都正式完成,從此明朝和清朝的首都,就成爲了北平。

(三)遷都的意義

朱棣遷都有三大重要意義,首先是朱棣個人方面,朱棣的勢力和直系親屬幾乎全部分佈在北平地區,那裏是他最穩健的地方,如果繼續留在南京,很難塑造和北平一樣的根基,在他晚年或者去世之後,仍舊有被篡位的可能性,只有遷都北平,才能將繼承權掌握在直系親屬手裏。

其次就是北方勢力了,雖然朱元璋打敗了元朝,但蒙古纔是元朝的“大本營”,他們對中原地區仍舊虎視眈眈,如果繼續將都城定在南京,整個北方地區依舊有成爲主戰場的可能性,所以朱棣遷都北平,將明朝主要兵力囤積在北方,從而有了和蒙古等遊牧民族不斷爭鬥的底氣,這就是所謂的“天子守國門”。

永樂遷都是怎麼回事?朱棣修葺北京城有多艱辛? 第5張

最後就是食物問題,北方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產量重地和糧食存儲地,只有遷都北平,才能保持這裏的穩定,而且北方地勢較高,從這裏可以通過水路輻射整個南方,由北向南易,由南向北難。

那麼爲了遷都北平,朱棣在修復北平過程中都付出了哪些艱辛的努力呢?

(四)修復北京城

拋開朱棣燕王時期的付出,北京城的整體修建其實開始於永樂元年,大批流犯被遷往北平進行開荒工作,因爲遷都不僅要滿足皇帝的需求,更要滿足大量百姓的居住需求,當然僅僅是開荒還不夠,還需要有人口在那裏發展,於是朱棣還遷移了浙江等九個省接近4000戶的富民、商人等落戶北平。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朱棣不斷向北平遷徙了大量的平民、農民、工匠等,此時北平的整體狀態已經在逐漸提升,具備了遷都的基礎,接下來就是建設問題了。

北平宮殿的修建工作起始於永樂四年,起初是以南京城的宮殿爲藍本去修建,爲了滿足修建工作的需求,朱棣藉着北伐的機會,向北平遷移了大量的官員和軍隊,同時疏通大運河來保證北平修建有足夠的糧草、材料,並因此帶動了大運河沿岸的整體經濟水平。

永樂遷都是怎麼回事?朱棣修葺北京城有多艱辛? 第6張

同時,爲了修建北平,朱棣命人大量的開採木料和食材,長江上游地區的楠木,北京周邊的漢白玉,都是修建宮殿的重要原材料,因爲需求巨大,期間消耗的人力、財力不計其數,幾乎將朱元璋時期的所有積蓄消耗一空,僅僅是材料的準備就消耗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因爲修建時間太長,在北平的工地上出現了“兩代工匠”。

第一代工匠無法完成工作,他們在工地附近結婚生子,衍生出第二代工匠繼續工作,有的工匠一生幾乎都奉獻在了北平的工地當中,直到永樂十八年,耗時十四年的紫禁城才基本完工,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宮殿建築羣,其建築規模即使到今天也令人歎爲觀止。

由於紫禁城的消耗巨大,不但引發了農民衝突,還破壞了明朝的整體經濟,但從歷史角度來說,遷都北平和修建紫禁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從側面體現出明朝強大的國力和技術水平,畢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能力修建如此龐大的宮殿。

不過遷都最大的意義,還是“天子守國門”,這次遷都很好地震懾了北方遊牧民族,讓明朝的邊境線徹底穩固,即使到了明朝晚期,如果不是吳三桂的反叛,清朝想要入主中原也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