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朱桓曾建議陸遜生擒曹休,爲何陸遜沒有聽從呢?

朱桓曾建議陸遜生擒曹休,爲何陸遜沒有聽從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0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桓曾建議陸遜生擒曹休,爲何陸遜沒有聽從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值得探討的是,在石亭之戰中,吳將朱桓曾建議陸遜,派兵斷絕曹休的歸路,意圖全殲曹軍,生擒曹休,在挾大勝之勢進奪淮南之地,兵鋒直至許昌洛陽,也就有了和曹魏爭奪天下的資本。

朱桓曾建議陸遜生擒曹休,爲何陸遜沒有聽從呢?

《三國志.朱桓傳》休本以親戚見任,非智勇名將也。今戰必敗,敗必走,走當由夾石、掛車,此兩道皆險厄,若以萬兵柴路,則彼衆可盡,而休可生虜,臣請將所部以斷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勝長驅,進取壽春,割有淮南,以規許、洛,此萬世一時,不可失也

不過這條計策被陸遜否決掉了,孫權可能會很感興趣,畢竟這位東吳大帝一生的志向都是想要一統天下,只是吳軍的野戰能力一直堪憂,相比之下,借曹休率軍南下送入虎口之機,重創曹軍主力在率軍北上,的確是一個好機會,所以孫權找過陸遜商議,只是陸遜認爲此計不可,便沒有實施,歷史記載中沒有明確說明,陸遜爲何反對這個計劃,對於陸遜的抉擇,有人持反對態度也有人持支持態度。

個人覺得,陸遜反對朱桓的建議也不能說完全是膽小無能,不敢冒險,就實際情況而言,朱桓的建議的確是有高回報的機會,但同樣伴隨着高風險,而且就東吳內部形式來看,也不太現實。

第一點,石亭之戰已經暴露了東吳軍隊的一個大改變,從一支能征善戰,極力擴張的軍隊,變成了立足於守成的軍隊。

江東的基業主要是孫堅和孫策打下來的,尤其是孫策,其手下將領隨其東征西討,孫策也是有意在官渡之戰是北上攻略曹操腹地,只是意外遇刺身亡,到了孫權時期,隨着孫策留下的舊部,程普,黃蓋,韓當,蔣欽等一衆武將,大部分戰死或病死之後,加上孫權拉攏江東本地士族,結果就是新一批的武將大多是江東本地士族出身。

朱桓曾建議陸遜生擒曹休,爲何陸遜沒有聽從呢? 第2張

同時東吳將領都有私兵,隨着三國邊境線的逐漸穩定,因躲避戰亂而流離的百姓越來越少,吳軍的兵員也大多是江東本地,或者說山越的依附着,在兵源上,缺乏北方百姓的吳軍,加上統領的武將又是江東本地出身,本質上,這樣的吳軍已經缺乏了孫策時期擴張的血液,而變成了守住自己一畝三分地,保護自己底盤利益的吳軍。

在石亭之戰中,吳軍三位主將,陸遜、全琮、朱桓,各令三萬吳軍,他們仨都是江東本地士族,包括詐降的周魴也是。

《三國志.全琮傳》後權以爲奮威校尉,授兵數千人,使討山越。因開募召,得精兵萬餘人,出屯牛渚,稍遷偏將軍。

《吳錄》琮時治富春。至,明賞罰,招誘降附,數年中,得萬餘人。

《三國志.陸遜傳》遂部伍東三郡,強者爲兵,羸者補戶,得精卒數萬人,宿惡蕩除,所過肅清,還屯蕪湖。

《三國志.朱桓傳》遷蕩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吳、會二郡,鳩合遺散,期年之間,得萬餘人。

這三人就是當時吳軍的一個縮影,吳軍已經從一直由來自天南地北,不同地方之人組成的軍隊變成了本土的江東軍隊,這樣的吳軍本身上就缺乏擴張的基因,雖說石亭之戰是東吳主動招惹的額,但本質上還是主動型防禦,是少有的孫權目的和江東士族目的統一的結果,孫權想稱帝,而江東士族也需要孫權稱帝來使他們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大家少有的出現了同舟共濟的情況,可是你讓江東士族支持孫權攻佔淮南之地,進奪天下,江東士族就沒那麼賣力了,不然5次合肥之戰,也不至於每次都是東吳戰敗而歸,這不僅僅是吳軍缺乏野戰能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