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皇帝獎賞給有功大臣的千兩、萬兩賞金究竟是多少?

皇帝獎賞給有功大臣的千兩、萬兩賞金究竟是多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經常能夠在一些影視劇當中看到,皇帝爲了獎賞一些有功的大臣,動輒就是“賞金千兩”,有的時候甚至是“賞金萬兩”。這一方面當然就是對這個人的恩賜,表示一種鼓勵和欣賞,但是很多人就覺得不理解,這千兩、萬兩究竟是有多少?皇帝賞賜的難道不是真正的金子嗎,這樣的賞賜到底是有多重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皇帝獎賞給有功大臣的千兩、萬兩賞金究竟是多少?

古文中的金並非專指黃金,大多數時候是指黃金、白銀、黃銅等貴重金屬,“賞金千兩”並非真正賞賜100斤黃金。

古代冶金技術有限,黃金產量很低,不可能有大量黃金用作貨幣流通,更多是用作製作金器和作爲財富儲藏,很少像電視劇一樣動輒拿出一大堆金元寶,賞賜羣臣或一擲千金。至於史料中經常出現的“黃金、白金、赤金”實際上分別是指“黃金、白銀、黃銅”三樣。

1.夏商周時期

這一時期,冶金技術落後,真正的黃金極爲罕見,青銅都屬於貴金屬,一般用於製作祭器和禮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銅就被稱作金,青銅器上的銘文被稱爲“金文”,我們常說的“金石爲開”中的金就是指青銅。這個時候如果是賞金,那必定是賞青銅。

皇帝獎賞給有功大臣的千兩、萬兩賞金究竟是多少? 第2張

2.先秦兩漢時期

這一時期,真正的黃金也很稀少,多用於製作奢侈工藝品,只有皇室王公家中才能擁有(比如金縷玉衣就使用真正的金絲),當時流通貨幣是青銅質(但不純,含有20%左右的鉛和其他金屬雜質),因此兩漢文獻中的“金”不是指貨幣,而是貨幣的單位,比如說某某東西價值“一千金”,就是指價值“一千銅質貨幣”,類似如今說價值“一千元”。

根據史書記載,漢武帝賞賜一次衛青就是“賞金20萬斤”,但西漢朝廷每年的黃金產量不過400公斤,即便加上各國進貢,也不可能達到上萬斤;著名的西漢海昏侯王墓中曾出土大量黃金做的金餅,但總量不過100多斤,反倒是出土的10餘噸銅錢、近200萬枚五銖錢足以證明,兩漢賞賜王侯功臣以及財富象徵的金其實就是銅。

3.唐宋時期

到了唐宋時期,冶金技術提高,青銅和鐵的產量猛增,銅錢、鐵錢相繼成爲大量流通的貨幣,而作爲貴金屬的金銀具備了貨幣功能,特別是到了南宋時期,銀也開始進入市場流通,成了高檔高額貨幣。不過銀的純度不同,民間的多以各種碎銀出現,稱爲麻銀;官府作爲稅收上繳的銀要通過熔鍊,鍛爲規定純度和形制(如馬蹄銀),稱爲官銀。

皇帝獎賞給有功大臣的千兩、萬兩賞金究竟是多少? 第3張

至於黃金,幾乎是從不在市場上流通的,更不可能動輒賞賜真正的黃金千兩。一般說,“賞金千兩”是指賞賜重達千兩的制錢;“賞幾十萬錢”是指賞賜價值幾十萬的制錢,總之都不是指真正的黃金;只有賞賜“金銀器具”時,纔是真正黃金做的器具。

4.元明清時期

從元朝開始,紙幣完全取代金屬貨幣,但元朝政府自己亂搞,把紙幣搞得一文不值,導致銀作爲貨幣在市場大量流通,到明朝更是官方承認了銀的流通貨幣身份,但黃金仍是稀缺品,不可能大量流通。在清朝如果說“一金”,不帶單位,就是一兩白銀;如果帶單位,說“一兩黃金”,那就是真正的黃金,但皇帝賞賜幾千兩真正黃金的情況是很少的。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大多時候大量賞賜的“金”不是黃金,而是“金屬貨幣”;即便賞賜真正黃金時,也多以黃金器具,很少出現賞賜上萬兩黃金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