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成就大業後,范蠡爲何要離開勾踐呢?

成就大業後,范蠡爲何要離開勾踐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與妻子舉案齊眉,一起度過幾年艱苦的囚徒日子後,暗中積蓄力量最終打敗了吳國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教育着我們在危難時刻,永遠不要忘記努力。但其實,這段故事裏的另一個人,也爲勾踐的成功提供了巨大的幫助。那就是范蠡

成就大業後,范蠡爲何要離開勾踐呢?

范蠡在勾踐落魄時,不離不棄,主動提出跟隨勾踐來到吳國,代替了原本勾踐想要帶來的文種。他對勾踐說,“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四封之外,敵國之制,立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在吳國之時,范蠡也確實如自己所說,在越國這場翻身戰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在最開始,勾踐在擊敗吳國,導致吳王闔閭身死後,聽聞吳國勵精圖治,苦練士兵,便不聽范蠡“天道要求我們盈滿而不過分,氣盛而不驕傲,辛勞而不自誇有功”的勸諫,遭遇了會稽山大敗。在勾踐失去希望之時,又極力進言讓勾踐保全性命,待他日吳王放鬆警惕在徐徐圖之。

成就大業後,范蠡爲何要離開勾踐呢? 第2張

在吳國之時,范蠡一方面用自己的忠誠和語言打動夫差,一方面對夫差進行金錢和美色等多方面的誘惑。給了越國很多時間和空間去重建軍隊和農田,爲戰爭做準備。最終臥薪嚐膽將近二十年的勾踐,終於等來了合適的時機,一舉擊敗了吳國。

然而這時,范蠡卻早早的離開了勾踐,不像患難時的忠心,范蠡奉勸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看到勾踐患難中忍辱負重的精神,也看到了勾踐只能共苦無法同甘的本性,范蠡保住了姓名。從此開始了美人在懷,經商積資成爲富甲一方的陶朱公的生活。

不得不說,聰明的人總能找到生存的最佳方式,他們不貪圖名譽,以及功勞,不被短暫的賞賜和美言迷惑,看透本質,然後灑脫的開始另一段生活,依然風生水起,有的時候,就是要懂得適時的離開和放棄,才能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