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三國時期經濟下行,曹劉孫是如何籌集軍費打仗的?

三國時期經濟下行,曹劉孫是如何籌集軍費打仗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經濟下行,曹劉孫是如何籌集軍費打仗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心黑手狠的曹操靠發死人財籌措軍費

曹操籌措軍費是靠的發掘古墓,在古代盜墓的行業中都把曹操奉爲祖師爺,其實在曹操之前就有很多盜墓的人,但是曹操絕對是歷來第一位敢把盜墓的事情擺在明面上,並且還合法的設立官職進行官方專業盜墓。

當時曹操爲了能保證自己的軍費開支,他不顧名聲公然命令軍隊進行盜墓活動,而盜墓也是曹操獲取軍費的主要來源手段之一。

三國時期經濟下行,曹劉孫是如何籌集軍費打仗的?

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的中國各地經濟都十分蕭條,尤其是曹操所佔據的北方地區,當時的北方地區戰亂最爲頻繁,人口流失嚴重,曹操想依靠稅收去養軍隊是遠遠不夠的事情,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曹操決定帶領軍隊發掘兩漢時期的王公貴族大墓,靠搜刮墓中陪葬品支撐軍費。

爲了更好的發展盜墓事業,曹操爲此特意設立了兩名官職分別是掘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這也標誌着曹操徹底把盜墓擺在了明面,要知道在曹操之前的軍方盜墓大多是遮掩一下,曹操這回是不遮掩了,直接把盜墓變成事業,還設置了官職來專司其職,可以說是把盜墓這種事情變成了官方合法化,因此後來的盜墓者大多奉曹操爲祖師爺。

曹操後來派遣軍隊進行了很多次大規模的盜墓行動,他幾乎把永城芒碭山中的西漢王陵全部盜挖一空,光盜挖西漢王陵就讓曹操獲得了無數的金銀珠寶,這些盜墓所得錢財足夠曹操當時維持三到五年的軍事開支。

在官渡之戰時,河北地區的軍閥袁紹就派謀士陳琳寫了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陳琳就指出曹操的盜墓行爲十分不齒,而且曹操盜挖西漢王公貴族的古墓也是袁紹討伐他的大罪之一。

但是別看袁紹能在檄文中慷慨激昂的譴責曹操盜挖西漢王公貴族的大墓,其實袁紹也沒少幹盜墓的事,不過袁紹畢竟出身於四世三公的名門之後,他不像曹操敢那麼不顧名聲明目張膽的盜墓。

袁紹當時在得知曹操靠盜墓維持軍費開支的消息後,他也在暗中成立了一支盜墓小分隊,當然袁紹畢竟家族顯赫,他只能暗中去幹這個事,而幫袁紹暗中盜墓的正是他的親外甥幷州刺史高幹。

只不過袁紹所佔領的河北地區王公貴族的大墓沒有曹操所佔據的河南地區那麼多,因此袁紹雖然盜墓也有所得,卻遠不如曹操的收穫大。所以袁紹討伐曹操的檄文就好像賊喊捉賊一樣,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意味。

其實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那個亂世時代,不光曹操盜墓,像袁紹這樣出身名門的軍閥也跟着學他盜墓,還有呂布和孫權等也效仿曹操盜墓。

只是論能把盜墓這個事業做到極致並搬到檯面上來,也只有曹操一人而已,正是由於有了曹操當榜樣,當時不少軍閥都學着盜墓,這也造成了後來兩漢貴族大墓基本十室九空的現象出現,就連現代的考古專家都對兩漢貴族大墓沒有太大興趣。

當然,曹操盜墓只是暫時緩解了軍費開支的燃眉之急,真正想從根上解決軍費開支問題還得是從發展經濟,注重與民生息上面開始。所以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後就開始勸課農桑,穩定社會發展,再加上曹操後來聽從大將韓浩的建議,採用軍屯農的政策,這些都使得曹操解決了軍費開支問題,錢糧一直都保持了充足。

而且曹操用人唯賢,在那個注重家族出身的年代,曹操大膽啓用一些寒門出身,但能力卻比較出衆的人才,再加上曹操進行的改革,因此北方的經濟很快在曹操的統治之下得到了長足發展。

正因爲曹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才使得日後他的兒子曹丕建立魏國爲三國中最強盛的一國,而且北方一直到司馬家族建立晉朝時都沒有再陷入過經濟困境。

臉皮夠厚的劉備玩起了經濟手段

要說曹劉孫三人中最會玩手段的還得是劉備,在劉備最初起兵的時候,他主要是通過表演作秀獲得土豪的認可,比如劉備起兵初期河北大戶張世平、蘇雙、張飛等人都對他傾囊相助,張飛更是連人帶錢都入股到劉備這裏。

後來到了徐州劉備更是獲得擁有億萬家產的土豪糜竺和糜芳兄弟的認可,糜氏兄弟把億萬家產和奴僕全都用來支援劉備,甚至還把妹妹嫁給了他,可以說劉備是既得金錢又得到了女人。

三國時期經濟下行,曹劉孫是如何籌集軍費打仗的? 第2張

可以說劉備在起兵初期和中期對外一直聲稱自己是漢室宗親,就靠着這個漢室宗親的名號,他總能四處遊走向支持漢室的貴族富戶化緣要錢。

曹操可以盜墓,但是劉備不能盜墓,因爲劉備打的是漢室宗親名號,所以他如果盜挖兩漢王公貴族的大墓,那豈不是盜挖自己祖宗的墳墓,是對祖宗的大不敬。而且盜墓的事情也有損劉備打造的寬厚仁義的人設,因此哪個軍閥都能盜墓,劉備卻不能,他只能是靠賣慘哭窮來化緣。

但是要知道賣慘哭窮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單的,所以劉備也是曹劉孫三人中初期和中期混得最慘的人。

劉備漂泊半生,一直到後來佔據巴蜀之後他才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穩定的地盤,不過當時的巴蜀地區雖然堪稱富庶,可是劉備入蜀也是經過武力奪取原來割據巴蜀的劉璋政權才得以佔據巴蜀地區,所以劉備入蜀時,巴蜀地區也經歷了戰亂,劉備佔據巴蜀之初人心不穩,百業待興,而且他還與曹操打了漢中之戰。

因此劉備入蜀時全靠他曾經佔據的部分荊州地區做經濟支撐才得以能在巴蜀地區穩下來,可是劉備與曹操打得漢中之戰幾乎掏空了全部家底,後來他的大將關羽又大意失荊州,使得荊州落入孫權之手,這讓劉備的經濟壓力驟增。

關羽敗亡固然讓劉備十分悲痛,但是他更悲痛的還是丟失了他的錢袋子荊州地區,失去荊州也使得劉備在入蜀初期立刻陷入了財政困境。

在這個時候劉備手下的謀士也是三國時期最會玩經濟的劉巴提出瞭解決辦法,劉巴建議劉備在巴蜀地區大批量發行新的貨幣用以取代原有市場上流通的漢朝五銖錢。

於是劉備就製造了大批銅錢取代了市面上流通的五銖錢,在漢朝五銖錢的原料主要以銅爲主,而劉備製造的錢幣含銅量遠低於五銖錢,錢幣質量非常低劣,可是劉備爲了讓自己發行的貨幣儘快流通起來,他採用了強制干預的手段,他規定他鑄造的錢幣一枚可以抵一百枚五銖錢,因此劉備造的錢幣也被後世稱爲直百五銖。

不過劉備發行的直百五銖錢在當時並不受老百姓的認可,市場流通性和認可性遠不如漢朝的五銖錢。這下劉備又急了,他爲了儘快讓直百五銖錢流通起來,他又下令政府強行用新幣換舊幣收回漢朝的五銖錢,就這樣劉備的這個舉措很快就引起了巴蜀地區的通貨膨脹。

按照經濟學的發展規律,本來在戰亂時期就會爆發通貨膨脹,劉備強行用新幣換舊幣收回漢朝五銖錢使得巴蜀地區通貨膨脹率立刻翻倍,但是超高的通貨膨脹率並沒有使得巴蜀地區出現暴亂,原因就是劉備的背後有一位經濟學高手劉巴。

在巴蜀地區通貨膨脹率暴漲的時候,劉巴建議劉備立刻進行政府強制干預經濟和強制穩定物價的辦法來穩定通貨膨脹,並允許民間暫時以蜀錦代替貨幣流通進行經濟調控。劉備用了這個辦法之後,果然在政府強制干預和調控之下巴蜀地區的經濟迅速回入正軌趨於穩定。

在《三國志》中記載:以數月之間,府庫充實。這意思就是說劉備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使得府庫充實起來。因此劉備很快就擺脫了財政困境,在巴蜀地區站穩了腳。

不得不說在那個時代劉備的經濟手段玩得確實高明,遠比曹操盜墓要高明,他通過利用經濟手段變相地把民間財富攫取到了自己的手中充實了軍費,還沒使得巴蜀地區出現暴亂,手段非常高明。

不過劉備的腰包鼓了起來,卻苦了巴蜀地區的百姓,普通老百姓手裏辛辛苦苦積攢的五銖錢說貶值就貶值,說被收回就被收回,所以最終的損失還是得由老百姓來買單。

而劉備的這個手段當時雖然見效快,但是卻如同飲鴆止渴一樣,後勁很大,這也造成了蜀國後期發展乏力,是魏蜀吳三國中通貨膨脹率最高的國家,國力遠不及魏國和吳國。

既發死人財又玩經濟手段的孫權

孫權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加官二代,他家族世代爲吳郡富春(現今杭州富春區)土豪家族,他的家族中世代當官還有豐厚的家產,而且他還是依靠着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給他奠定的基業,並且佔據了相對富庶的江南地區,可以說他的創業難度比曹操和劉備都低多了。

而孫權的主要軍費來源就是向名門望族收取保護費,當時由於北方戰亂不斷,很多名門望族都跑到江南地區,他們在孫權的統治下得到了庇護和特權,那自然也得對孫權的軍隊進行資助。其實這就相當於一場權力和金錢的交易,貴族向孫權手中的權力交錢,孫權則在權力範圍內保障貴族的利益。

除了有豪門貴族的資金支持之外,孫權所統治的江南地區一直都相對比較穩定,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戰亂侵擾,因此孫權統治江南地區時期大部分時間相對比較富足,財政上沒出現過太大的困擾。

不過孫權在前期和後期也遭遇過財政危機,前期的時候孫權急於擴張地盤,因此軍費比較吃緊,這時候的孫權學起了曹操,他把江南地區的大部分漢代王公貴族的大墓都挖了一遍,收穫頗豐,也算是解決了他的財政困境問題。

孫權建立吳國之後,由於要面對來自魏國的軍事壓力,因此他的財政再次出現問題,吳國赤烏元年(238年),孫權爲了緩解吳國的財政困難,效仿劉備鑄造了一大批新的錢幣。

而孫權鑄造的錢幣比劉備鑄造的錢幣面額還大,孫權鑄造的新幣是一枚抵五百漢朝的五銖錢,到後來孫權爲了虛擡新幣價值,又強制規定新幣可以抵一千枚五銖錢,最後甚至一度出現一枚新幣可以抵五千枚五銖錢,可以說孫權鑄造的新幣價值極其虛誇,因此後世稱孫權鑄造的錢幣爲大泉當千。

孫權是一個很善於學習的人,他當時很敏銳地認識到了劉備鑄造新幣可以通過經濟手段在不損害自身名聲的情況下還把民間財富全部攫取到了自己手中,只不過孫權沒有學到劉備的精髓,而且他背後沒有劉巴那樣的經濟學高人。

很快孫權發行的大泉當千幣就在南方造成了很大的通貨膨脹,大泉當千幣也成了自王莽篡漢鑄造的新幣之後虛值最高的錢幣。大泉當千幣的含銅量遠不如五銖錢,甚至都不如劉備的直百五銖,質量不好,面值虛高,在市場上自然流通不起來,受到了很多底層百姓的牴觸。

孫權也很快認識到了市場上不認可大泉當千幣,老百姓對這個錢幣的牴觸,再加上面對較高的通貨膨脹率沒辦法抑制,孫權擔心激起民變和暴亂,於是在發行了一陣之後,孫權就趕緊下旨宣佈召回大泉當千幣,並當衆將其銷燬。

三國時期經濟下行,曹劉孫是如何籌集軍費打仗的? 第3張

因此孫權是一個兼具曹操心黑和劉備臉厚的人,只是他哪一個都沒能做到和曹劉那樣的極致,如果孫權能兼具二者的極致特性,恐怕統一三國的就是他了。學曹操學劉備,誰都沒學好,半途而廢,不過幸好孫權的底子厚,大泉當千發行的失敗沒有讓他傷筋動骨。

寫在最後

所以單看曹劉孫三家籌措軍費的手法就能看出來,他們充分發揮了厚黑學,曹操不擇手段是爲心黑,劉備的虛僞人設是爲臉厚,孫權則是二者兼具,但都不能發揮到極致。

相比之下曹操盜墓雖然算不上光明正大的手段,可他畢竟是發死人財,相比之劉備通過經濟手段攫取百姓的財富,那是光明正大的掠奪活人財,而且還讓人說不出不好來,因此劉備在後世也時常被人稱爲僞君子,這一比較壞在明處的曹操似乎比壞在暗處的劉備更能讓人接受一些。

總得來說在三國那個亂世時代談不上誰對誰錯,畢竟在亂世只有用到非常手段才能讓自己生存下去,也正因爲曹劉孫三人都有着非常手段,才能在亂世中立足,能在軍閥割據的時代脫穎而出,最終三分天下瓜分了大漢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