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橄欖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橄欖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橄欖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橄欖原文是什麼內容?

【釋名】

亦稱青果、忠果、諫果。[時珍說]初食味道苦澀,久後方感甘甜。王元之作詩將它比喻爲忠言逆耳,因而取名諫果。

【集解】

[志說]生長在嶺南。樹木高,端直可愛。子實狀如生訶子,無棱瓣,八九月採摘。還有一種波斯橄欖,生長在邕州,顏色類似嶺南橄欖,但核有兩瓣,蜜漬後可食。[珣說]《南州異物志》載,閩、廣各地及沿海島嶼間都有生長。樹高達一丈多,葉似櫸柳。二月開花,八月結果,狀如長棗,兩頭尖,青色。核也兩頭尖而有棱,核內有三個孔,孔中有仁,能吃。[頌說]《嶺表錄異》載,橄欖樹枝皆高聳。果子深秋方熟,南方人喜歡生食,味雖苦澀但芳香勝過雞舌。野橄欖,結果實繁盛而樹枝高大峻峭,人不能攀摘,欲取果子時,只需刻根下方寸左右,放鹽入內,一夜過後果子皆自行落下,而樹木毫無損傷。它的枝節間有脂液如桃膠,南方人採集後和樹皮、葉煎汁熬如黑飴,稱爲欖糖。可用來補船的縫隙,牢如膠漆,着水後易幹。[時珍說]橄欖樹高,在果子將熟時,用木釘釘樹,再放少許鹽入樹皮內,果實一旦成熟便自落。橄欖果生食甚佳,用蜜漬、鹽藏後可販運到遠方。橄欖樹枝如黑膠的,燒烤時氣味清烈,稱爲欖香。

【氣味】

酸、澀、甘,溫,無毒。[震亨說]橄欖味澀而甜,醉酒時宜食。然而性熱,多食導致上腹脹悶。[時珍說]橄欖經鹽漬後即不苦澀,與栗子同食味更香。《延壽書》載,凡食橄欖必去兩頭,因其性熱。過白露後摘食諸病不生。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橄欖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主治】

生食、煮飲,都可解酒醉及河豚魚毒。嚼汁嚥下,治魚骨鯁喉及一切魚、鱉毒。還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治咽喉痛。

【發明】

[志說]人誤食河豚魚肝或子,必中毒致死,只有橄欖及其樹木煮汁才能解。用它的樹木做槳,魚碰着後都會浮出。[時珍說]《名醫錄》載,吳江有一富人,食鱖魚被鯁。魚骨在胸中不上不下,疼痛無比,半月後奄奄一息。忽遇漁人張九,告知取橄欖服食,當時沒有橄欖,便將橄欖核研末,取急流水調服,骨遂下而愈。如今人們煮河豚和團魚,都放橄欖,因知橄欖能解一切魚、鱉之毒。仁〔氣味〕甘,平,無毒。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橄欖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3張

仁〔主治〕脣邊燥痛,研爛敷患處。

【主治】

脣邊燥痛,研爛敷患處。核〔氣味〕甘、澀,溫,無毒。

【主治】

磨汁服,治各種魚骨鯁喉及食魚過多,消化不良,亦治小兒痘瘡後生痣,燒後研末敷。

本草綱目·第十一卷·果部·橄欖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4張

核〔主治〕治各種魚骨鯁喉及食魚過多,消化不良,亦治小兒痘瘡後生痣。

【附方】

1. 中河豚毒。取橄欖及木煮水服即可。

2. 脣裂生瘡。用橄欖炒研,調豬油塗擦。

3. 牙齒膿血。用橄欖燒研,放麝香少許塗患處。

4. 脣吻燥痛。取橄欖仁研爛敷。

5. 腸風下血。用橄欖核燈上燒存性,研末,每二錢,陳米湯調服。

6. 陰囊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空心茴香湯調服。

7. 耳足凍瘡。用橄欖核燒研,調油敷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