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靖難之役發生之後,除了朱棣之外的其他王爺都在做什麼?

靖難之役發生之後,除了朱棣之外的其他王爺都在做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靖難之役發生之後,除了朱棣之外的其他王爺都在做什麼?很多人都不瞭解,接下來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欣賞。

在真正的歷史上,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家王爺的情況,其實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靖難之役發生之後,除了朱棣之外的其他王爺都在做什麼?

第一類是直接跟着朱棣一起造反;第二類是已經被朱允炆折騰得半死不活,只能在心理上支持朱棣;第三類則是一直在坐山觀虎鬥,兩不相幫。

相對來說,第三類是最多的。

朱家的情況,有點特殊。因爲朱元璋早年的經歷比較悲慘,在他上位之前,他的兄弟們,就已經全都死絕了。所以,朱元璋登基之後,最多也就只能封他們的子孫後代。但按照明朝的管理制度,朱元璋的兄弟們,有資格封親王。而兄弟們的後代,最多也就只能封郡王,而且還沒有實權。

唯一例外的,是朱元璋大哥家的後代。當年朱元璋大哥的兒子朱文正,曾經在朱元璋麾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這哥們不太識趣,後來竟然打算聯合張士誠,算計自己叔叔。最終,這哥們被朱元璋囚禁起來,抑鬱而終。而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只能將朱文正的兒子,也就是老朱的侄孫,封爲靖江王,封在了桂林

靖江王雖然也是郡王級別,但享受的很多待遇,卻堪比親王。這也算是老朱念舊情,想要彌補一下朱文正的兒子。但沒想到的是,朱文正的兒子,一樣也是混不吝,後來搞出了不少荒唐事,最後被朱元璋囚禁至死。

因爲以上這些原因,到了朱元璋晚年的時候,明朝所有王爺,或者說稍微有點實權的親王,全都是朱元璋的兒子,沒有一個例外。在這其中,尤以年齡最大的三位嫡子王爺,秦王、晉王和燕王,最有實力,不但在各自的地盤內根深蒂固,而且還掌握了部分軍權。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朱元璋在位的時候,基本上不擔心藩王的問題。因爲這些藩王,清一色都是他的兒子,自然不可能威脅老朱的地位。但問題是,隨着朱元璋去世,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又死在了老朱前面。新登基的朱允炆,只是朱標的兒子。到了這個時候,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對於新登基的朱允炆來說,這些叔叔輩的藩王,無疑是他皇位穩定的最大的威脅因素。如果是一個兩個,朱允炆或許還不至於太過頭疼。偏偏老朱生育能力極強,一生光是兒子就生了二十六個!這其中,除了老九和老二十六早夭,未曾就藩。皇長子朱標是太子,而且死在了老朱前面。剩下的二十三個叔叔輩的朱家人,全都封王就藩了。

靖難之役發生之後,除了朱棣之外的其他王爺都在做什麼? 第2張

所以,朱允炆登基之後,必須着手解決這二十三個叔叔。

而接下來,在削藩過程當中,朱允炆的這些叔叔,經歷各不相同。所以在靖難之役的時候,他們的態度,也截然不同。

首先是老二秦王,初代秦王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就因爲一場謀殺案而被人毒死了。所以,到了靖難之役的時候,當時的秦王已經是朱元璋的孫子了。在靖難之役當中,秦王因爲已經傳到了第二代,已經被朱允炆奪走了很多權力,根本無力造反,所以只能西安那邊,靜看好戲。

老三晉王,情況也差不多。初代晉王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到了靖難之役的時候,已經是二代晉王了。二代晉王早年曾和朱允炆一起讀書,所以更傾向於支持朱允炆。但在靖難之役的時候,朱允炆也沒調他去幫忙,所以他一直留在太原,什麼都沒做。反倒是後來朱棣登基之後,被剝奪了爵位,囚禁了整整十年。

老四就是燕王朱棣,靖難之役的發起者,最後取而代之,搶了侄子的皇位。

老五週王,相對慘一些。和後面那些王爺不同,前面這五個王爺,都是朱元璋的皇后馬氏所生,是真正的嫡親兄弟。所以,朱棣造反之後,朱允炆也擔心自己這位五叔,支持朱棣,而且周王本人確實也有造反的心思。所以靖難之役期間,周王被剝奪了爵位,放逐到了雲南,後來又被帶回南京圈進。直到朱棣打進南京之後,才被釋放。

老六楚王,封地在南方的武昌。雖然手裏有點兵權,但也被朱允炆限制得死死的。再加上楚王和朱棣並非嫡親兄弟,所以也沒有支持朱棣。靖難之役的時候,楚王一直在冷眼旁觀。

老七齊王,同樣也比較慘,曾經是朱允炆削藩的重點對象。早在朱棣起兵之前,就被剝奪了爵位,圈禁在南京城裏。所以,靖難之役的時候,齊王只能在南京城裏,眼巴巴地等着朱棣打進南京。但有趣的是,朱棣登基之後,同樣沒給他什麼好果子吃。因爲齊王本人實在太差勁,所以最後被朱棣再次剝奪了王位,貶爲了庶人。

老八潭王,早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便因爲捲進了胡惟庸案,而感到心中愧疚,所以最後自焚而死。因爲老八死得比較早,沒有後人,所以老八這一脈後來就斷了。

老九之前說過,早夭,還沒成年就沒了,所以也沒有就藩,更沒有後人,自然也不能給朱允炆搗亂了。

老十魯王,是一個典型的丹藥愛好者。早在朱元璋活着的時候,就把自己給吃死了。到了靖難之役的時候,已經是第二代魯王了,既沒有聲望也沒有權力,所以基本沒有存在感,兩不相幫。

老十一蜀王,有點權力,但地盤太遠。所以靖難之役的時候,基本上是兩不相幫,誰都不搭理。

靖難之役發生之後,除了朱棣之外的其他王爺都在做什麼? 第3張

老十二湘王,這是最慘的一個。朱允炆削藩的時候,這哥們反抗得最激烈,後來乾脆自焚而死。後世也有很多文藝作品說,朱棣造反就是因爲他的死。因爲這哥們是朱棣看着長大的,感情很深。正是因爲他的死,所以朱棣才下定了決心造反。

老十三豫王,在朱允炆削藩的時候,直接被廢黜了爵位。所以靖難之役的時候,這哥們應該傾向於朱棣,但可惜手裏已經沒了實權,只能在心理上支持一下。

老十四漢王,當時在蘭州那邊負責屯田。因爲手裏工作比較忙,地盤也比較遠,再加上很長一段時間裏,身邊一直有老將耿炳文跟隨,就算想搞事情,也是有心無力。所以靖難之役期間,這哥們主要在看戲。

老十五遼王,因爲封地在遼寧這邊,距離朱棣所在的北京比較近。所以,早在朱允炆削藩之初,朱允炆就注意到了他。要知道,遼王和朱棣一樣,都是身在邊境的王爺,手裏都有一定的軍權。如果這倆人聯手,顯然會給朱允炆造成更大的麻煩。所以,朱允炆削藩之初,就把遼王調去了京城,削減了他的護衛。靖難之役期間,遼王基本上都在京城看戲,沒什麼戲份。

老十六慶王,封地遠在寧夏。因爲封地太遠,再加上朱允炆削藩的時候,也沒太針對他。所以靖難之役的時候,這哥們同樣也是在看戲。不過,相比其他朱家王爺,慶王應該算是結局最好的一個,一直活到了後來明英宗的時代,而且善終了。

老十七寧王,這是最特殊的一個。寧王和遼王一樣,都是駐守在邊境的王爺,手裏有軍權。而且,寧王手裏有一支非常重要的武裝力量,被稱之爲‘朵顏三衛’。這支軍隊,完全由投降明朝的蒙古部落組成,戰鬥力非常彪悍。而且,最關鍵的是,這哥們和朱棣關係不錯。

所以,靖難之役的時候,朱棣抽空去了一趟寧王的封地,直接綁架了寧王,奪取了寧王手裏的這支朵顏三衛。也正是靠着這支精銳,後來朱棣在打仗的時候,才能和朱允炆持平。而這位寧王,也算是所有朱家王爺當中,唯一一個和朱棣一起聯手造反的。雖然是被脅迫,但確實也是和朱棣一起參與了靖難之役。

老十八岷王,也是朱允炆削藩的主要對象之一。在朱棣起兵之前,就已經被削除了爵位,貶爲庶人。所以,這哥們當時應該是支持朱棣的,但也僅限於支持朱棣。

老十九穀王,這哥們的戲份比較多。朱允炆削藩之前,他是明朝九大邊塞藩王之一,手握兵權,坐鎮宣府。削藩之後,這哥們很乾脆地放棄了兵權,回到了京城,偏偏還受到了朱允炆的重用。後來朱棣打南京的時候,還是他和李景隆聯手守城。但最終,也正是他和李景隆開城投降,所以才導致朱棣輕易攻入了南京。

靖難之役發生之後,除了朱棣之外的其他王爺都在做什麼? 第4張

老二十韓王,這位也比較特殊。照理來說,這哥們的封地,也應該在遼寧那邊,屬於邊境藩王。但因爲朱元璋去世的時候,這哥們剛滿十八週歲,還沒來得及就藩。朱允炆登基之後,自然也不可能放這個叔叔再去就藩。所以,靖難之役的時候,這哥們完全是以一個閒散王爺的身份,留在了京城,兩不相幫。

從老二十開始,一直到接下來的老二十五,這六位王爺,因爲在朱元璋去世的時候,都沒有成年,都還沒來得及就藩。而朱允炆即位之後,自然也不願意放他們回封地,所以一直多加阻撓。甚至有幾個王爺,直到朱棣登基的時候,都還沒成年,自然也無法參加這場靖難之役了。

通過以上盤點,我們不難發現:靖難之役的時候,朱家的這些王爺們,基本上都在看戲。除了寧王被迫參與造反之外,其他的朱家王爺,要麼是在一旁看戲,要麼因爲被削藩,心理上支持朱棣,但卻沒有能力支持。

但即便這樣,手握一把好牌的朱允炆,最後還是打得稀爛,將皇位拱手讓給了自己的叔叔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