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腐儒”的代表蕭望之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作死之路的?

“腐儒”的代表蕭望之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作死之路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蕭望之的家世背景非常強大,他的先祖是大名鼎鼎的“漢初三傑”之一的酇(zan)侯蕭何。本來他應該快快樂樂過一生,最後卻在牢裏自殺了,這是爲什麼呢?

公元前80年9月,經過長達七年的殘酷鬥爭,霍光終於搬倒了同樣擁有漢武帝託孤名分的上官桀桑弘羊等人,開始大權獨攬。

在革故鼎新之際,長史丙吉特意向霍光舉薦了幾個“賢良文學”,以增強“隊伍建設”;早已天下聞名的大儒蕭望之,自然在舉薦之列(請大家記住:丙吉曾經對蕭望之有知遇之恩!)

然而,名臣霍光與大儒蕭望之的第一次見面卻不怎麼愉快:

原來,在當年與上官桀等人“政鬥”之時,霍光曾不止一次地遭受暗殺;故而,從彼時開始,陌生人要是想見霍光,就必須脫衣搜身;並且在覲見之時,還需兩名武士攙扶(控制)。

看着身邊的那些儒士,一個個被扒光了衣服,家世顯赫且自視甚高的蕭望之認爲,這簡直是赤裸裸的羞辱!

書生意氣的他,直接來了一句“爺不伺候了”,扭頭就要走!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你以爲這是逛街呢?

霍光手下的那些衛士,自然不會允許蕭望之這麼“不懂規矩”!一來二去,他們就吵了起來!

在裏屋的霍光聽見吵鬧,問明原委之後,爲了表示自己求賢若渴之心,就表示可以給“大儒”蕭望之破個例!

就這樣,“不守規矩”的蕭望之終於見到了霍光!

“腐儒”的代表蕭望之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作死之路的?

依着霍光的設想:我堂堂大漢王朝的輔政大將軍都給你蕭望之破例了,按照禮尚往來的路數,再怎麼着,你蕭望之也得誇我一句“禮賢下士”吧?!

誰知,不走尋常路的蕭望之,在見到霍光之後,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數落;說什麼霍光不尊重知識分子、沒有周公吐哺的胸懷!

霍光氣得嘴都歪了!

最終,與蕭望之同時接受霍光召見的王仲翁等人,都被授予了大小不等的官職;唯獨耍個性的蕭望之被髮配去看城門!

此後十多年,由於霍光的存在,蕭望之的官場生涯一直都不怎麼順暢!

公元前68年,一代權臣霍光薨逝。

頗有城府的漢宣帝,知道霍光家族在大漢朝堂早已根基深築,如果貿然出手,成敗其未可知!故而,他並沒有急於向霍家下手;而是,一邊繼續“重用”霍光的子嗣親侄,一邊在默默等待朝局變化。

可是,已經被晾了那麼多年的蕭望之卻等不了了。

地節三年(前67年),也就是霍光剛剛死去一年之後的夏天,關中地區下了一場非常大的冰雹,京師長安受災尤爲嚴重。

“學識淵博”的蕭望之認爲,此等災像完全是應驗了儒家經典裏的“國之將亂,必有妖孽”的預言。

所以,他引經據典一大堆,向漢宣帝上書:驅除霍光家族。

當然,蕭望之說得沒有這麼直白,但是,他在奏章裏的那句“陰陽不和,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勢之所致也”,明眼人都知道說得是什麼。

“腐儒”的代表蕭望之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作死之路的? 第2張

終於看到有人敢於出來挑戰霍光家族了,漢宣帝很高興!

於是,蕭望之乘勢而起,一年之間三次升官;最終,秩比兩千石,一舉跨進了大漢帝國的高級官吏的行列。

公元前66年,霍光家族終於因爲“謀反案”被團滅了。

大權在握的漢宣帝,自然不會忘記那個最早向霍家“開炮”的蕭望之,於是,蕭望之再度升官:

是時,選博士、諫大夫通政事者補郡國守、相,以望之爲平原太守。

太守,即就是西漢時期,最高級的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高官)。

毫無疑問,漢宣帝對於蕭望之那是相當的夠意思。

可是,蕭望之卻不這麼認爲。

蕭望之覺得,他這樣的人才就應該待在朝政中樞,指點江山,如果外放出去,簡直就是“不尊重人才”!

於是,他向漢宣帝上書,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當年,因爲“脫衣服”一事而感到受辱的蕭望之,連霍光都敢“懟”;現在,人生理想受到阻礙的他,對於年輕的漢宣帝自然也不會客氣。

我們一起感受一下,蕭望之“勸諫”漢宣帝時的幾句“名言警句”:“朝無爭臣則不知過,國無達士則不聞善”、“悉出諫官以補郡吏,所謂憂其末而忘其本者也”。

簡直是笑話!

依着蕭望之的意思,像他這樣的大才,生下來就是發號施令的,如果讓他去做具體的事務,簡直就是“大材小用”、捨本逐末!

一個人可以自負到這種程度,也是罕見!

好在,漢宣帝涵養很好,不僅沒有和蕭望之計較,反而將其徵入少府,管理皇室財務。

其實,漢宣帝之所以授予蕭望之平原太守的實缺,完全是因爲,宣帝想進一步培養蕭望之,看看其能不能勝任宰輔之職。

故而,不久之後,漢宣帝又任命蕭望之爲京師地區某地的一把手(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朝陽區)。

宣帝察望之經明持重,論議有餘, 材任宰相,欲詳試其政事,復以爲左馮翊。

可是,蕭望之卻沒有這樣的領悟力,他覺得自己從中央(少府)外放,是明顯的貶謫;所以,對於漢宣帝的任命,蕭望之直接稱病不從。

漢宣帝聽說之後,很是無奈,只好讓內侍前去傳話,直接表明此次調動,完全是“掛職鍛鍊”。

蕭望之才肯任職。

那麼,蕭望之的官到底做得怎麼樣呢?

史書上記載了這麼一件事:

有一年,西羌人謀反,後將軍趙充國奉命出征。

由於西北地區本來就是“貧寒之地”、糧食產量不行;所以,在征討大軍就地徵集過軍需之後,那裏的人民可謂“食不果腹、朝不保夕”。

於是,京兆尹張敞就上書建議:讓那些因爲犯了小罪的人,家裏出糧,以抵罪過。這樣的話,既可以施恩於民,更可以解決糧食問題。

很顯然,這是一個堪稱兩全其美的辦法。

可是,蕭望之反對!而他反對的理由也堪稱奇葩——聖明君主,應該要教導人民尊重道義,而不是去追逐利益!

當時邊疆的人連命都快沒了,蕭大人竟然在談理想!

最終,這件事不了了之。

寫到這裏,小編不由地想起了,明末的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東林黨。

“腐儒”的代表蕭望之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作死之路的? 第3張

當然,平心而論,這個蕭望之在做官方面也並不是一無是處。

史書上說其:望之爲左馮翊三年,京師稱之······(蕭望之應該是儒家意義上的一位好官)。

如果事情一直這樣發展下去,被宣帝看好,又在“基層鍛鍊”之後的蕭望之,是非常有希望成爲一國之相的。

可惜,總是喜歡“嚴以待人”的蕭望之,又看人不順眼了。

而這一次,他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因爲,這一次蕭望之盯上的人是,漢宣帝的救命恩人、時任大漢相國的丙吉。

當蕭望之說,大漢帝國“百姓或乏困,盜賊未止”,完全是因爲“三公非其人(丞相丙吉等人不幹正事)”時,漢宣帝徹底怒了。

你以爲你是誰啊?朕每次給你調動工作,還要先解釋一番?

你以爲你是誰啊?朕的救命恩人,你都敢詆譭?

不過最終,漢宣帝還是念在名儒的面子上,只將蕭望之剝奪實職,給了其一個太子太傅職位。

受過教訓的蕭望之,終於老實了;此後多年,他充分發揮了自己愛說教的大儒本色,最終將太子劉奭成功培養成一個“道德君子”!

公元前49年12月,甲戌,漢宣帝駕崩於未央宮;在臨終之際,他最終還是決定將蕭望之納入了託孤班底。

然而,成爲帝國實權派的蕭望之,又開始不老實。

當時,與他一起被指定爲託孤之臣的還有兩位:太子少傅周堪、外戚樂陵侯史高。

很明顯:蕭望之和周堪是一個隊伍的,而外戚史高“孤立無援”、混得比較慘!

但是,蕭望之還不滿意,他又看人不順眼了。

事情是這樣的:早在漢武帝時,爲了集中權力,內廷宦官(當時叫中書令)就開始逐漸參與朝政。

以“無根”的宦官去制衡尾大不掉的文官功勳集團,這是很多帝位都會用到的控制朝政的一大抓手。

可惜,儒家人士蕭望之卻不這麼認爲,由於立場和政治見解的不同,蕭望之經常在學生漢元帝面前,指着時任中書令弘恭、石顯(兩人都是宦官)的不對。

一來二去,樑子就結下了。

中書令弘恭、石顯雖然不是輔政之臣,但是卻身在中樞,干係重大;兩人一合計,決不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和史高取得了聯繫。

就這樣,兩夥人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政治鬥爭。

“腐儒”的代表蕭望之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作死之路的? 第4張

本來,蕭望之的勝算是相當大的;可惜,又是他的“自命清高”害了他。

當時,有一個叫作鄭朋的政治投機分子,主動投靠蕭望之,幫助其對付史高等人。

可是時間一久,蕭望之卻認爲這個鄭朋的人品不行,就不和其來往了。

老人常說:任何時候,都不可輕易得罪小人!

而這個鄭朋就是個典型的小人,他看見蕭望之不待見自己,就又跑到史高那裏,主動檢舉蕭望之的“黑材料”。

其實,鄭朋說得也不算是“黑材料”——鄭鵬作爲人證,說輔政大臣蕭望之、周堪,結黨營私,意欲謀害另一位輔政大臣史高。

這世上有很多事情只能做,卻不能說明。尤其是在官場上,要時刻保持自己的“正確性”!

不過,自視甚高的蕭望之卻不這麼認爲;當漢元帝,派人前來問到底有麼有這回事之際?

“耿直”的蕭望之直接回道:外戚在位多奢婬,欲以匡正國家!

蕭望之覺得自己是“道德正確”,可是,他卻忘了自己的這句話,是變相承認了自己在搞“黨同伐異”。

最終,史高等人一番忽悠,蕭望之下獄問罪。

關於蕭望之爲什麼會下獄,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插曲。

當時,漢元帝念在師生情分上,並不想把蕭望之怎麼樣;

可是,“受害人”史高卻說:不管怎麼樣,也得把事情搞清楚啊!要不讓廷尉府問問蕭太傅吧!

漢元帝一想也對,就答應了!

可惜,生瓜蛋子漢元帝不知道的是讓廷尉府介入,就是下大獄的意思。

最終,知道上當受騙的漢元帝把史高等人好一頓責怪,立馬錶示要放了蕭太傅,並官復原職。

這時候史高等人卻說:陛下可以念在師生情分上,把蕭望之放了就行;如果讓他官復原職,不就是表明陛下之前做錯了嗎?

漢元帝竟然認同了這種邏輯!

看懂這裏,小編不由地在想:太子太傅蕭望之平時都給漢元帝教了些啥?!

恭、顯奏:“望之、堪、更生朋黨相稱舉,數譖訴大臣,毀離親戚,欲以專擅權勢,爲臣不忠,誣上不道,請謁者召致廷尉。”時上初即位,不省“謁者召致廷尉”爲下獄也。可其奏。

本來已經處於下風的蕭望之應該及時調整策略,徐圖再戰的。

可惜,這時候蕭望之的兒子卻上書替父親喊冤!

史高等人立馬抓住機會,說蕭望之不念聖恩,妄想證明陛下您錯了!

啥也別說了,再讓他去監獄裏清醒清醒吧!

已經受過一次牢獄之災侮辱的蕭望之哪受得了這樣的待遇,然後直接就自殺了!

結語:縱觀蕭望之的一生,小編覺得用“腐儒”這個詞語來形容他,是再合適不過了。

他自命清高、死守道德禮儀;他不管大將軍霍光曾經遭遇了什麼樣的危險,纔會心有餘悸地每次接見生人時,都要小心異常;

他也不管邊關百姓的死活,他要的是寧可餓死,也要死守那個所謂的道德底線;

甚至連曾經對他有知遇之恩的丙吉,他也“不放過”……

他總自以爲是,可是,當他真的陷入了鬥爭時,他卻連幾個小人都搞不定!

最可笑的是:蕭望之教育了漢元帝十幾年的帝王之道,可是最,終元帝連基本的行政流程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