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李廣爲什麼難升職?因爲他有個致命弱點

李廣爲什麼難升職?因爲他有個致命弱點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邑之圍”可以說是,李廣一生的轉折點。李廣在此之前的人生,可謂順遂無比,可惜後來就不行了。李廣爲什麼難升職?因爲他有個致命弱點

漢文帝14年,匈奴大軍侵犯邊關,20歲左右的李廣,以“良家子”良家子的身份從軍衛國

在戰場上,李廣憑藉着出色的騎射技藝,殺敵無數,很快就被提拔爲漢文帝的親軍護衛,接受組織的進一步培養

公元前154年,“七國之亂”爆發,已經升任驍騎都尉的李廣,跟隨周亞夫出征平亂 ,史書上說其親自砍下了叛軍的帥旗,“顯功名昌邑下 ”。

後來,李廣又歷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太守,在與匈奴人的作戰中,有勇有謀、數克敵虜,人送外號“飛將軍”!

可是,從公元前133年“馬邑之圍”開始,李廣似乎就“不行了”。

李廣爲什麼難升職?因爲他有個致命弱點

在此次作戰中,李廣跟隨護軍將軍韓安國,本想打匈奴人個伏擊,最終卻無功而返;

四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129年,漢匈大規模作戰正式打響。這一年,漢武帝派遣衛青、李廣等人各率1萬騎兵,分四路出擊匈奴。結果李廣所部,被匈奴人圍攻,全軍覆沒,最終孤身一人逃回漢朝;

公元前123年,李廣被任爲後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從定襄出塞,征伐匈奴;李廣無功而返;

兩年之後,李廣和博望侯張騫一起率軍出征、征伐匈奴;這一次,李廣沒有迷路,但是卻被匈奴人合圍了;而更倒黴的是著名“驢友”張騫同志此時卻迷路了。

最終,李廣苦戰一日,手下將士幾乎傷亡殆盡時,張騫的援軍才趕到。事後,李廣功過相抵,不罰也不賞。

公元前119年,已經年過花甲的李廣數次請纓、想要最後一搏,漢武帝架不住面子,封其爲前將軍。結果,李廣又迷路了~~~

翻開李廣的作戰履歷,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在“馬邑之圍”前,李廣也曾經立功無數,威名赫赫;可是在此之後的李廣似乎就只剩下“無功、失道、所失亡多,貶爲庶人 ”了。

以致於最終有了“李廣難封”的讖語。

李廣爲什麼難升職?因爲他有個致命弱點 第2張

那麼,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以小編看來,原因其實很簡單:

李廣的作戰理念,跟不上時代了。

史書上說,李廣每次行軍,從來沒有什麼嚴格的隊列和陣勢,每到一個地方駐紮,也不是出於安全考慮,而是出於方便;甚至,在晚上也不派遣衛隊巡邏;但是,由於他在遠處佈置了斥候,所以一直沒有遇到過危險。

而且,李廣還非常清廉,每次得到封賞,都會把財物非給部下;一年到頭,總是和士兵一起吃大鍋飯,從來不給自己開“小竈”。

當行軍途中,缺水斷糧之際,如果遇到水源,手下的兵士沒有全部喝過水,李廣甚至都不會靠近水源。

所以,李廣很受士兵的愛戴!

但是,行軍打仗,畢竟不知是請客吃飯、結交兄弟。

李廣這樣做,雖然頗有“名將之風”,在部隊遇到危險時,確能讓人效死命;但是,很明顯,李廣的這種帶兵之法,只適合在守城攻堅戰時的“同仇敵愾”,或者是兩軍對衝時的“捨生忘死”(李廣在早年間的所有戰績,幾乎都是防守戰,或者是明確知道敵軍之所在的對壘戰);但是,卻不適合在茫茫大漠之中,與匈奴人纏鬥。

畢竟,在茫茫大漠中,如何找到敵人,纔是最爲重要的事情。

曠世名將衛青、霍去病在與匈奴人作戰時,最大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就是他們總能準確地找到敵人。

而只要找到了敵人,漢軍就可以憑藉着先進且強大的軍事裝備,碾壓匈奴。

也就是說,李廣其實最善於打的是“防守反擊之戰”,而不是“運動迂迴的閃電戰”(而“馬邑之謀”正是標誌着,漢朝對兇作戰由防守轉化爲進攻的那一年)。

很可惜,李廣貌似至死也沒有悟道這一點——李廣最終自裁身亡的直接原因,就是他又一次迷路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習慣了傳統作戰方法的李廣,在後來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作戰風格,以致於最終他的部下,子侄都封侯拜將,他自己卻依然還是在“迷路”。

所謂,時代拋棄你時,連聲招呼都不會打!也許就是這種情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