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

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明朝奇葩皇帝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事實就是有,他是幸運的,他有一位好臣子,有一位好母親,更有一位好祖宗(朱元璋)。

萬曆中興的功臣--張居正

公元1572年,明穆宗病情急轉直下,已經危在旦夕,穆宗詔命高拱、張居正和高儀三人入宮面聖。明穆宗抓住高拱的手眼含熱淚地說“朕不行了,以後國家政事要勞煩先生輔佐”,司禮監太監馮保當衆宣讀穆宗傳位詔書,四天後,明穆宗駕崩,萬曆皇帝登基。

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

萬曆皇帝登基時僅有10歲,一切朝政基本都交給三位顧命大臣打理,而萬曆皇帝的主要職責是學習

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對他要求非常嚴格,萬曆皇帝自己也自覺刻苦,不管寒冬盛暑從不間斷,史學家評價“在讀書方面,明朝衆位皇帝中萬曆排第二,而第一是朱元璋。”

在萬曆皇帝的成長過程中,李太后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影響到萬曆後來的處理政務能力

在萬曆皇帝登基初期,朝廷最突出的問題是內閣大臣互相爭權打壓問題,這個問題自嘉靖皇帝開始到明朝滅亡都沒能解決。

按照明穆宗的託孤遺言,高拱位居三位顧命大臣之首,由於明朝制度(後文細講)規定,萬曆皇帝在宮中要依靠馮保,但是高拱與馮保矛盾很深。

馮保知書達禮,文藝修養很高,因此明穆宗非常喜歡。曾經司禮監掌印太監職位空缺,馮保很想得到這個職位,但是高拱先後推薦陳洪、孟衝,始終不願推薦馮保,兩人就此結下矛盾。

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 第2張

在明穆宗傳位萬曆皇帝期間,馮保巧妙如願上位,成爲很有權力的掌印太監。高拱授意他人彈劾馮保,兩人明槍暗箭、你來我往,此時張居正登場,表面上支持高拱,實際上與馮保關係很好,最後高拱被趕走。

高拱離開後不久,同爲顧命大臣的高儀被這場政治爭鬥嚇得吐血身亡,到此時,張居正成爲唯一顧命大臣。由於張居正與馮保關係好,有效利用明朝制度,成爲明朝歷史上唯一掌有實權的內閣首輔。

萬曆皇帝前十年,張居正主持朝政,厲行改革,明朝景象煥然一新,史稱“萬曆中興”。張居正功勞很大,但萬曆皇帝的充分信任依靠,李太后的大力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張居正做首輔大臣期間,由於年紀尚小,萬曆皇帝其實是勤奮學習的隱居皇帝。萬曆十年,張居正因病去世,長期居於幕後的萬曆皇帝開始親政治理國家,這一年是公元1582年。

萬曆被迫再度上朝--梃擊案

萬曆皇帝在首輔張居正的懷抱中幸福地度過十年帝王時光,在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被迫要親自處理政事,僅僅四年之後,也就是公元1586年,萬曆皇帝就開始沉湎於酒色。

身體的虛弱帶來的疲憊感,萬曆皇帝很少再上朝召見大臣,直到萬曆43年(公元1615年),明朝歷史上著名的梃擊案爆發。

事情的過程是這樣的:一位叫張差的薊州男子帶着一根梃棍衝進太子府中,見人就往死裏打,最後被太子府丁制服。朝中大臣包括太子在內,都認爲此事蹊蹺,極有可能與鄭貴妃有關,所以展開調查。

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 第3張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萬曆皇帝決定繼承人的“國本之爭”上。萬曆皇帝的長子朱常洛是萬曆皇帝偶然機會臨幸宮女所生,所以一直遭到萬曆皇帝的嫌棄,並且因爲萬曆皇帝非常喜歡鄭貴妃,因此想要將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立爲太子,將來繼承大統。

但是萬曆皇帝的想法遭到李太后和朝臣的大力反對,李太后和大多數朝臣都認爲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這其實是符合“立嫡立長”傳統的。

萬曆皇帝迫於無奈只能同意將朱常洛立爲太子,而朱常洵封爲福王。雖然朱常洛被立爲太子,但鄭貴妃並沒有停止奪嫡計劃,她憑藉着萬曆皇帝的寵愛,多次暗中謀害太子朱常洛。

梃擊案就是鄭貴妃與她的弟弟暗中謀劃的,要不然張差也不可能輕鬆進入戒備森嚴的太子府,更不可能快速接近太子,這都是鄭貴妃疏通關係做好的準備。

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 第4張

朝廷中支持太子朱常洛的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萬曆皇帝徹查此事,但萬曆皇帝想不了了之,大臣們並不想就此放過鄭貴妃,經過大家的明察暗訪之後,終於理清事情背後的信息,原來是鄭貴妃與弟弟指使兩個太監來密謀害死太子。

朝臣紛紛上書要求嚴懲鄭貴妃,並且鼓動太子也站出來要求鄭貴妃認罪,結果朱常洛害怕萬曆皇帝,所以並不敢站出來。即使沒有太子在旁支持,朝臣仍然有大決心,最終萬曆皇帝迫於朝臣壓力需要審問鄭貴妃,但從心底裏萬曆皇帝又想庇護鄭貴妃。

萬曆皇帝想到一個很好的辦法,他叫太子朱常洛召見入宮,要求朱常洛與後媽鄭貴妃兩人和解,朱常洛答應。

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 第5張

爲了平息朝臣的輿論,萬曆皇帝帶着太子朱常洛上朝見到文武百官,萬曆皇帝向朝臣說明自己並沒有廢除太子的想法,而朱常洛也表示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十分融洽,因此朝臣不要再擅自猜測,各司其職就好。

隨後,萬曆皇帝將被查出來的兩位親信太監全部處死,讓他們背了黑鍋,此事算是告一段落。這是萬曆皇帝28年後再次上朝召見羣臣。

萬曆隱居還能掌權的法寶--奏疏制度

奏疏制度主要是依靠兩個機構,分別是內閣和司禮監,司禮監是最初是管理太監的部門,明朝內閣就像是皇帝的祕書,主要工作是票擬。

票擬,意思是朝廷的文武百官將呈遞奏章會先集中在內閣,內閣大臣代替皇帝看奏章,並且提出解決方案或者意見,這個過程就叫票擬。

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 第6張

內閣大臣將票擬好的奏章再呈遞給皇帝,如果皇帝認可就會在上面批紅蓋章,內閣再分發給相關部門去執行皇帝的旨意。如果不同意,皇帝就會將奏章打回內閣重新票擬,所以明朝奸臣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因爲善於揣摩皇帝心意,票擬內容讓皇帝很滿意,最後權勢熏天。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想要讓明朝能夠萬世永存,將皇權不斷集中加強,而奏疏制度就是朱元璋思想的產物。所以說萬曆皇帝有一位好祖宗朱元璋。

萬曆28年沒有上過朝了,他還掌握着實權嗎? 第7張

在奏疏制度下,明朝時期僅產生一位擁有實權的內閣首輔大臣,他就是張居正。而張居正能夠擁有實權的最大原因是因爲他與司禮監掌印太監馮寶交好,有其幫助才能實現掌控權力,這也是明朝沒有權臣的重要原因。

在明朝後期,皇帝懶政現象明顯增多,因此皇帝將奏章交給太監代替自己批閱,所以皇帝身邊的太監權力逐漸增大,最終導致宦官弄權。

總結

首先要明確一點,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並不代表其不理政,只是沒有上朝與大臣集中見面商議國家大事,而是選擇深居宮中批閱奏章來治理天下,如有需要再將相關大臣召見面聖。

在萬曆20年至28年間,萬曆皇帝發動三次遠征,分別是平定蒙古叛變的寧夏之役、打擊日本豐臣秀吉入侵的朝鮮之役、平定苗疆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次戰爭對確定中華疆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面對這樣重大的戰爭決定,萬曆皇帝就是通過奏疏制度實現掌控的,因此萬曆皇帝深居宮中仍然能夠掌控天下,最主要是因爲奏疏制度。

像萬曆這樣的“混子皇帝”,他要感謝的人很多,必不可少的是朱元璋、李太后、張居正這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