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朱橚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5子,被封爲周王、就藩開封,同時他又是朱允炆削藩選定的“一號目標”,另外,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朱橚出生在1361年,當時的朱元璋在應天府,如火如荼地廣招賢才、積蓄力量,準備向江西等地擴大統治範圍。

對於朱橚的出生,朱元璋非常高興,當時他已經有朱標朱樉、朱棡、朱棣4個兒子,連同朱橚在內,這5個孩子全部是馬皇后所生,患難夫妻感情堅定,對嫡出子女更是寵愛有加。

1368年,朱元璋即將登基成爲明朝第一位皇帝,然而按照祖制,首先要祭拜祖先,感恩養育保佑之情。

在祭祀儀式上,朱元璋說“仰承先德,自舉兵以來,渡江生子七人”,隨後將兒子的名字逐個報上,希望祖宗能夠繼續保佑他們。

從朱元璋的祭告祖先感言中,可以發現,朱元璋對這些戰火中出生的孩子充滿期待,希望他們能夠幫助自己實現宏圖大業,讓大明朝的江山永續流傳。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在衆位兄弟當中,朱橚與朱棣的私交關係最好,兩人僅僅相差1歲。朱棣雖然不是絕頂聰明,但是他心思縝密、果敢勇猛。朱橚從小身強體壯,在演習活動中還受到朱元璋的特殊恩賞,此外朱橚專注力極強,非常善於鑽研。

1371年,這是朱元璋登上皇帝寶座的第三年,但是一直沒有停下對元朝滅亡原因的思考。朱元璋認爲,元朝之所以被滅,是因爲元朝藩屬國不能鼎力支持、忠心拱衛皇帝。

因此,朱元璋決定將兒子們分封爲藩王,憑藉血緣關係,他們一定會凝聚在一起,同仇敵愾。朱元璋的次子朱樉被封爲秦王,封地是在西安;三子朱棡被封爲晉王,封地是在太原;四子朱棣被封爲燕王,封地是在北平;而朱橚被封爲吳王,起初封地是在杭州。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2張

朱橚被封藩的時候只有9歲,並沒有前往封地,而是留在京城。幾年後,有大臣建議讓朱橚前往封地,但朱元璋後悔了,原因是杭州自隋唐以來都是稅收大戶,如果杭州作爲朱橚的封地,那朝廷的稅賦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明史》記載,“有司請置護衛於杭州。帝曰:“錢塘財賦地,不可。”

這件事就這樣懸而未決,一直拖到1379年,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將朱橚的封地從杭州改到開封,稱“周王”。朱橚初封藩王的前8年,被稱爲“吳王”,但他從來沒有到封地去,僅是名義上的藩王。

朱元璋不願將富裕的杭州封給朱橚,並不代表父親不愛兒子,在1375年,朱元璋將馮勝的次女冊封爲朱橚的王妃。馮勝是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是明初時期的名將,他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常茂(常遇春的長子)、朱橚(朱元璋第5子)。

爲了鍛鍊兒子們,朱元璋讓朱橚、朱棣以及另外兩位藩王回到鳳陽,走出錦衣玉食的皇宮,在這裏深入體會百姓生活的艱難。1380年,燕王朱棣接到聖旨離開鳳陽,前往北平藩地。送走哥哥的朱橚依然留在鳳陽,他留在鳳陽大約有4年時間,朱橚的長子朱有燉就出生在這裏。

1381年,朱橚接到朱元璋旨意,前往封地開封就藩。正如其他皇子就藩一樣,臨行前朱元璋都要諄諄教導一番,大概內容都是希望兒子們能夠做愛民的賢王。

朱橚到了藩地一直中規中矩,爲人低調,期間曾經受命前往北平送糧草,與朱棣有過短暫相聚。沒想到,在1389年的冬天,已經就藩8年的朱橚突然犯下大錯。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3張

朱橚竟然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擅自離開藩地開封,朱元璋得知後派人查實,確定朱橚的確離開封地,並且還前往鳳陽。朱橚的舉動讓朱元璋大爲惱火,一次懲罰在所難免。

朱元璋當初冊封藩王目的是拱衛皇帝,但同時也害怕藩王對皇帝產生威脅,於是規定藩王不準離開封地,除非有皇帝聖旨允許。

更何況,朱橚前往的鳳陽是敏感地區,更巧合的是,朱橚的岳父馮勝當時也在鳳陽,並且重兵在手,也難怪朱元璋會多疑猜想。

至於朱橚離開封地的原因,史書上沒有說明。朱元璋震怒之餘,決定讓朱橚離開封地、遷居雲南。後來,朱元璋怒氣稍微散去,又改變主意,最終將朱橚留在都城,讓朱橚的長子朱有燉負責管理藩地事務。

《明史》記載,“二十二年,橚棄其國來鳳陽。帝怒,將徙之雲南,尋止,使居京師,世子有燉理籓事。”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4張

從朱元璋對朱橚的處理結果來看,朱元璋是疼愛朱橚的,不願讓他遭受流放之苦,及時終止朱橚遷徙雲南的處罰,細節之處,皆見人心。

雖然此次朱橚在雲南的時間很短,由於他是戴罪之身,沒有行宮驛站、好吃好喝,反倒意外地讓朱橚見識到雲南當地百姓的疾苦生活和智慧,這是朱橚留名青史功績的開端,或者說是萌芽階段。

1391年12月,朱橚得到聖旨,回到藩地開封。一次“彩雲之南”的旅行,讓朱橚的思想發生很大變化,他發現貧窮百姓根本買不起藥物,所以朱橚集結藩地的名醫編寫了《袖珍方》一書。

從這本書的名字可以發現,它的典型特點是“袖”,意思是體積小,便於攜帶存放;它的專業水平屬於“珍”級別的,古代有“珍者,方之妙選,醫之至寶”的說法。朱橚就是想要送給大衆百姓,一本家庭備用的治病藥方大全。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5張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登基稱帝,成爲明朝第2位皇帝,史稱建文帝。年輕人總是充滿激情,也容易激進犯錯,建文帝也是如此,在他還沒有登基之前,他就經常感覺到衆位叔父藩王帶來的威脅,因此登基之後就急於削藩。

《明史》記載,“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遜”,還有“擁重兵,多不法”。

既然要削藩,從誰開始入手呢?在這個問題上,建文帝“謀士集團”也分成兩派,兵部尚書齊泰建議先從強大的藩王開始,比如朱棣,理由是能力強、威脅大;翰林學士黃子澄認爲先從較弱的藩王入手,步步蠶食。

經過一番爭論,建文帝一錘定音,先削朱橚。因爲朱橚是朱棣的親弟弟,兩人關係還好,先削掉朱橚,就相當於減弱了朱棣的勢力。計劃已經制定,只缺名正言順,就像是建文帝想睡覺的時候,有人遞來了枕頭,此人正是朱橚的兒子。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6張

朱橚被冊封爲周王,他的長子朱有燉被封爲世子,次子被封爲汝南郡王。沒想到朱橚的次子覬覦世子寶座,建文帝登基後,次子密奏皇帝,大義滅親“揭發”朱橚和朱有燉意圖謀反。

建文帝看到奏章欣喜異常,這便有了削藩的理由,於是派遣李景隆突襲朱橚的府邸,一家老小全被抓獲,朱橚和長子朱有燉被流放雲南,朱橚即將開啓第二次雲南之旅。

朱橚家發生“親兒子誣告父親流放千里”的故事,很快就流傳開來,也成爲明朝的“丟人事”,是朱橚不願提及的痛心之處。

朱橚身處偏遠的雲南地區,本以爲可以遠離明朝第一次叔侄皇權大戰,但是在1402年,建文帝害怕朱橚加入敵方陣營,將他從雲南召回到南京,監禁起來。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7張

幾個月後,朱棣就率軍到達南京城,在李景隆的助攻下,朱棣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南京,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朱棣釋放被囚禁的朱橚,恢復原有爵位,並且增加俸祿5000石。至此,朱橚回到藩地開封。

次年,也就是朱棣登基的第二年,他將朱橚召回都城見面,兩人在席面上相談甚歡,朱橚獻給朱棣祥瑞“騶虞”,這是傳說中的一種“仁獸”,朱棣非常高興。

朱棣關心弟弟朱橚,說起開封經常有水患,提議將朱橚的封地改到洛陽,朱橚表示開封的堤壩非常堅固,最主要的是,朱橚正在開封研究草本植物,他不捨得離開。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8張

朱棣非常信任朱橚的品性,他了解這位“胸無大志”的弟弟,朱橚曾經將編撰好的《普劑方》獻給明成祖朱棣,從名字上可以看出,又是一本百姓醫藥書籍,朱棣對此極爲高興,賞賜朱橚很多東西。

明成祖朱棣在歷史上對功臣集團算是極好的皇帝,他也有“仁慈寬厚”的一面,然而,高處不勝寒,朱棣對藩王也是心存忌憚,在登基之後,派出大量密探監視藩王,同時也着手削藩,確保皇權最大且穩定,避免“靖難之役”的悲劇再上演。

對於朱橚這樣的弟弟,既對皇位沒有野心,又心懷黎民百姓,對穩固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極有幫助,朱棣十分滿意。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9張

時間來到1420年,此時朱棣已經登基18年之久,有人向朱棣告發朱橚意圖謀反,但是朱棣並沒有完全相信。一直到四個月之後,朱橚才被召至京城,朱棣將這件事原原本本告訴他,朱橚立即跪地磕頭,感謝朱棣的信任。

《明史》記載,“十八年十月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驗。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詞。橚頓首謝死罪。”

忐忑不安的朱橚回到封地,主動上奏表示要將自己統管的3衛兵馬全部交回朝廷,以此表明忠於朱棣的心跡。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10張

1424年,朱棣在北伐回師途中去世,朱橚請求到京城奔喪。明仁宗朱高熾降旨准許。兒時是最親密的兄弟玩伴,中年是最信任的皇帝藩王,如今陰陽兩隔,朱橚悲痛萬分。

明仁宗朱高熾向來寬厚仁慈,他對待五叔朱橚非常有禮貌,在即將離開京城分別之際,將朱橚的俸祿增加到2萬石。

1425年,朱橚在封地病逝,當時明仁宗朱高熾已經去世,明宣宗朱瞻基追贈朱橚諡號爲“定”。

朱棣一直最擔心藩王問題,爲何獨獨放心朱橚? 第11張

朱橚歷經兩次劫難,回到藩地開封后,對管理藩地的事情並不上心,反而對草本藥物研究愈發癡迷,他藉助藩王的名義廣泛匯聚名醫,其中就有劉醇、滕碩等名人,還召集手法高超的畫工,在開封設置專門用於植物研究的園區,甚至親自對野生藥物進行試吃。

在朱橚的組織領導下,再次推出《救荒草本》一書。同樣從名字來看這本書,主要是講地域性植物,結合食用功效,便於政府和百姓應對饑荒。

《救荒草木》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在永樂四年首次刊印,嘉靖四年第二次刊印,對明朝治理饑荒有着重要作用。明清時期,至少有10部以救荒爲主題的著作,其中大部分都參考了朱橚編撰的《救荒草木》。

在世界範圍內,《救荒草木》也有很大影響。在40年代,日本出版的食用植物書籍上,仍然在大量引用《救荒草木》中的內容,距離首次刊印已經超過500年時間。

美國植物學家李德,在1972年出版了《植物學簡史》,他盛讚《救荒本草》繪圖精細,已經超過歐洲同時期的水平。英國藥物學家伊博恩,對《救荒本草》這本書視爲珍寶,經過多年學習研究將它翻譯成英文版。

在每位皇子就藩時,朱元璋都教導他們要做“賢王”,縱觀朱橚的一生,他做到了。朱橚身爲嫡出皇子,對皇位沒有絲毫“不軌”,主動上交兵權消除朱棣的疑心,嘗過民間疾苦,就致力於幫助百姓擺脫疾病和饑荒,是明朝難得一見的、幹實事的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