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揭開一個民族的傷痛與悲壯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揭開一個民族的傷痛與悲壯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於國人來說,甲午一役是心中永遠的痛,它給國家帶來恥辱的同時也拉開了近代50年的悲壯抗日的序幕;對於大清國來說,甲午之戰敲響了王朝的喪鐘,此前大清朝雖然屢經列強欺壓但還勉力維持,甲午之戰剝下了洋務運動的畫皮,也使得清王朝外強中乾的面目暴露無遺;對於民族來說,甲午戰爭是走向民族國家的開始,儘管這一戰役徹底失敗,但以鄧世昌、丁汝昌爲代表的海軍先烈們誓死報國的行爲使國人開始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民族身份,他們開始以一箇中國人的身份來思考問題,而不僅是大清國的臣民。

隨着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細節已經逐漸隱入地平線下,然而我們卻無法忘記當初英雄是如何用自己的生命來喚醒這個沉睡的民族。由中央電視臺、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鼎石影業有限公司、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近代歷史題材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帶領我們重新走進那段歷史,在甲午英雄們慷慨悲壯的回聲中感受中國近代歷史的艱難進程。

北洋艦隊是洋務運動的成果,作爲當時亞洲最大的艦隊曾經一度是大清國最後的遮羞布。然而作爲一次不徹底的改良,北洋艦隊有其先天的缺憾,雖然丁汝昌(施京明)、鄧世昌(呂頌賢)他們都學習了西方近代海軍知識,然而北洋水師內部的各種矛盾鬥爭卻一直是其頑疾,更爲要命的則是洋務領袖們外行領導內行的瞎指揮,這一點從光緒皇帝不顧客觀現實差距要求用國產炮彈就可以看出。作爲北洋艦隊的實際領導人,丁汝昌或許是一個充滿憋屈感的悲劇英雄,他最大的工作不是如何提高北洋水師的戰鬥能力,而是應付各方的傾軋,這或許也是整個洋務運動領導者們的寫照。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揭開一個民族的傷痛與悲壯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真實地再現了北洋艦隊內外的重重困境,然而它也清晰地再現了當時北洋艦隊的熱心男兒們的報國赤心。這一點海匪出身的龍木有(趙純陽)或許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雖然一直以海匪的面目橫行東海,但卻最終加入到北洋水師,成爲一名爲國征戰的鐵心男兒。在整個國家內部爭鬥不斷的環境中,普通官兵們的熱血與丹心是支撐起這支艦隊的靈魂,龍翔(徐佳)即是這樣一位代表性人物,作爲武官世家子弟,他有着軍人的堅韌意志與良好的技術素養,與鄧世昌等人一樣是穩定艦隊的核心官兵。

然而,問題或許也正在這裏,當整個國家的大方向出現問題時,僅靠官兵們的英勇奮戰並不能解決問題。雖然龍木有等海匪有着高超的武藝與熟悉的路線,但是作爲現代化戰爭卻不是僅憑勇氣完成的。北洋水師的軍官層面或許能嫺熟現代海軍知識,但普通士兵的培養卻無法與之匹配。反觀作爲敵人的日本,從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目標,對於敵人或明或暗的滲透與刺探,大清國卻缺乏必要的警惕與足夠迅速的反應。

一場戰役的勝負或許可以通過官兵們的努力來彌補,對於甲午戰爭來說,或許某一個細節稍微有所變化結果就會不同。然而從大的國家戰略上說,大清國在沒有開戰之前就已經敗了,當對方已經在全力惡補近代知識時,自己花巨資買來的艦隊卻只用來充門面,這樣的對比其結果可想而知。《鐵甲艦上的男人們》讓我們重新看到了這段歷史的細節,也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當時北洋官兵的熱血與忠誠,正是他們的熱血促使國人開始了悲壯的現代反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