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汪達爾人後裔 汪達爾人洗劫羅馬城

汪達爾人後裔 汪達爾人洗劫羅馬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汪達爾人,外文名叫做Los vándalos、 Vandals,古代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事蹟,建立王朝,洗劫羅馬等,發展史是起源、發展、建國強盛衰落滅亡,名字原意是流浪者。

簡介

汪達爾人爲古代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曾在羅馬帝國的末期入侵過羅馬,並以迦太基爲中心,在北非建立一系列的領地。

大事

汪達爾人後裔 汪達爾人洗劫羅馬城

  汪達爾人

汪達爾人在公元42~534年在北非建立一個王國。

455年,汪達爾人曾洗劫羅馬。此後他們的名字就成了肆意破壞和褻瀆聖物的同義語。

5世紀初,汪達爾人爲了躲避匈人而逃往西方,曾侵入並蹂躪高盧的部分地區。

409年,汪達爾人定居西班牙。羅馬聯軍把西班牙境內的錫林汪達爾人及阿蘭汪達爾人都驅散之後,阿斯丁汪達爾人在國王貢德里克(Gunderic)成爲佔支配地位的集團。

429年,貢德里克的兄弟和繼承人蓋塞裏克(Gaiseric,428∼477年在位)領導下人民在北非定居,435年成爲羅馬的聯邦。

4年後蓋塞裏克擺脫了羅馬宗主權,佔領迦太基,建立一個獨立的專制政權。他們牢固地統治着當代的突尼斯北部、阿爾及利亞東北部地區,進而佔領了撒丁島、科西嘉島和西西里島;他們的海盜船隊控制了地中海西部大部地區。

455年6月,汪達爾人入侵意大利並攻陷羅馬城,歷時半個月,有計劃地洗劫該城和將許多珍貴藝術品搶掠一空。

汪達爾人宗奉阿里烏教義,在非洲對天主教的迫害有時非常殘酷,在蓋塞裏克的繼位人亨奈裏克(477∼484年在位)統治末期尤甚。

533年,拜占庭軍隊在貝利薩留統率下攻入北非(533∼534),摧毀了汪達爾王國(特里卡梅倫戰役)。從此以後,汪達爾人在歷史上不再起作用。

歷史

起源發展

“汪達爾人”一詞的原意是“流浪者”,他們是在公元前2世紀上半葉,從波羅的海沿岸遷徙到今波蘭西南部的西里西亞地區的。在此後的很長時間內,它都是附近強大民族的附庸,時而追隨哥特人,時而爲馬考曼人賣命,真可謂朝秦暮楚

公元前72年,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隨同施瓦本王阿里奧維斯特入侵高盧,最後於公元前58年被愷撒全部殲滅了。還沒有從這次毀滅性的打擊中完全恢復過來的汪達爾人,很快又被他們的新盟主馬波德國王拖入了西日耳曼內戰的泥潭,損失十分慘重。但馬考曼王國在戰後的衰敗,也使得他們從此過上了一段獨立自主的好日子。

大體上,公元1世紀的汪達爾人可分爲兩個主要部落:阿斯林人和西林人。

西里西亞之名就來自於後者。由於此處山林密佈,平地較少,又沒有出海口,所以汪達爾人沒有像其它東日耳曼民族那樣重點發展畜牧業和漁業,而是主攻手工業,兼營農業和狩獵。

當時,日耳曼民族之間的貿易是相當活躍的:在格皮德人控制的維斯瓦河三角洲,有一座盛產琥珀的島嶼,惹得四面八方的商人都定期前來拜訪,逐漸成爲了整個東北歐的期貨集散地,近水樓臺的汪達爾人更是此處的常客。考古發掘證實,他們的陶器遠銷丹麥的日德蘭半島,皮革製品、石雕、木雕和金屬首飾在周邊地區也廣受歡迎,它們往往帶有濃郁的凱爾特藝術風格。

建國

公元1~3世紀汪達爾人住在奧得河中游兩岸。

335年汪達爾人作爲羅馬帝國的同盟者遷入潘諾尼亞。

5世紀初因匈奴人襲擾,汪達爾人和非日耳曼族的阿蘭人越過萊茵河涌入高盧地區,他們又一路劫掠,於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佔領西班牙半島西部和南部的大部地區。但時隔不久,來自北方的西哥特人又奪取了西班牙大部分地區,使汪達爾人不得不退守西班牙半島南端和西北一隅。

公元429年,汪達爾王蓋塞裏克(428~477在位)審時度勢,率8萬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從西班牙半島渡海遷往北非,439年攻陷羅馬在北非的首府迦太基,並以該地爲首府建立汪達爾王國。迦太基的陷落對西羅馬的打擊最爲嚴重,切斷了它在非洲的財政來源。

442年,羅馬終於承認汪達爾王國對北非大部分地區的統治。

強盛

汪達爾人建立汪達爾王國後繼續在北非擴張領土,並征服西西里島西部、撒丁島、科西嘉島和巴利阿里羣島等西地中海島嶼。455年,蓋塞裏克乘羅馬混亂之機,率艦隊渡海,攻陷羅馬城,縱兵焚掠兩星期(6月2日—16日)。羅馬古文物遭到嚴重破壞,“汪達爾主義”也就成了毀滅文化的代名詞。從此一躍成爲地中海的強國。

衰落

在汪達爾王國的統治下,北非城市衰落。汪達爾貴族沒收羅馬大地主的土地而成爲封建大地主。在蓋塞裏克統治時期,汪達爾人信仰基督教的阿利烏派,對羅馬教會進行迫害,教會財產被沒收。其子胡內裏克(477~484在位)統治時期,對羅馬教會的迫害加劇。

王國末期,柏柏爾人崛起,佔領了努米底亞南部和毛里塔尼亞等地。胡內裏克之子希爾德里克(523~530在位)對外屈服於拜占庭,鎮壓柏柏爾人,終被軍隊所推翻。

滅亡

533年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出兵北非,534年末王蓋利默(530~534在位)被俘,汪達爾王國滅亡。

汪達爾人從此在歷史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後裔

歷史上一般認爲汪達爾人是在北非的汪達爾王國滅亡後同化於當地土著及後來的阿拉伯人了。但又有發現表明至少有一部分汪達爾人後來沒有跟大隊人馬向西南方遷徙,而是一直留在中歐的西里西亞原地生活着。

公元1875年,一個德國農民在山腳下挖出了好幾袋羅馬帝國金幣,其鑄造時代涵蓋了到東西分治爲止的幾乎整個羅馬帝國時代,顯然是在此期間爲羅馬帝國充當僱傭兵的汪達爾人所獲的報酬。

後來這裏的考古發掘越來越頻繁,汪達爾人當年的大批陶器作坊、房屋、墳墓、器皿紛紛出土。

公元1934年,即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的第二年,茲倫斯山附近的布萊斯勞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的師生們在當地進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調查。他們首先測量了在此出土的、於公元1──3世紀死亡的所有人類骨骼的大小、長短、比例情況,然後又在西里西亞800個村莊的現有居民中作了同樣的調查,接受測量的共有67000名成年人。在幾年後,他們公佈了令人震驚的分析結果:西里西亞的現住民中,竟有相當一部分與此地公元1──3世紀的原住民(即汪達爾人)長得一模一樣。

汪達爾人的外貌特徵很容易辨認:他們個頭很大,骨骼粗壯,頭骨較長,顱骨和顴骨較高,鼻翼較窄,和其它日耳曼民族及後來的斯拉夫人都有明顯的區別。這個發現雄辯地證明:至少有一部分汪達爾人後來沒有跟大隊人馬向西南方遷徙,而是一直留在西里西亞原地生活。

向來不肯買德國人帳的英國報刊以嘲諷的標題報導此事說:《在西里西亞發現了活化石》……不久,該研究項目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中止,此後再也沒有恢復過。

可惜,二十一世紀在西里西亞已經沒有幾個汪達爾人的後代了:在二戰之後,蘇聯爲了把波蘭東部據爲己有,將包括西里西亞在內的德國東普魯士地區作爲報償劃給了波蘭,大部分德意志原住民都被趕到奧德河西岸,布萊斯勞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去了千里之外的美因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