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韓信作爲一代戰神 韓信到底有多厲害

韓信作爲一代戰神 韓信到底有多厲害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信有多厲害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說的就是一代“戰神”韓信的結局;韓信,軍事家,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作爲戰術家的韓信爲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比如: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爲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其用兵之道,爲歷代兵家所推崇。

但是,韓信在幫劉邦平定天下以後,劉邦大封功臣,韓信也被封爲楚王,後被舉報謀反,被劉邦抓後降爲“淮陰侯”,最後因各種綜合原因,由劉邦授意,被呂后和蕭何聯手殺害,這就是經典名句“成也蕭何敗蕭何”的由來;

韓信作爲一代戰神 韓信到底有多厲害

雖然韓信匆匆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但是也給大家留了很多寶貴的軍事財富,也創造了很多經典的戰例,比如:垓下之戰以後,利用心理戰術,逼的一代霸王項羽自刎烏江,成就了歷史上心理戰術運用的教科書案例;

話說:公元前202年,項羽策反韓信失敗,劉邦又久戰不勝,便提出了和項羽中分天下,彼此退兵,在各自退兵過程中,劉邦聽從謀士張良和陳平的計策,利用項羽東撤之機突然發起攻勢,同時約韓信、彭越南下合圍楚軍。

隨着韓信攻佔彭城,俘虜了項佗,這樣楚軍便失去了依託,項羽大慌,立刻放棄固陵,率兵向垓下撤退,最後隨着戰局急轉直下,楚漢最後的決戰即將在垓下拉開帷幕;

接下來,劉邦考慮到楚軍善於正面突破,戰鬥力強的特點,就委託韓信指揮70萬兵力與項羽決戰,韓信出於對項羽的性格瞭解,於是就爲項羽量身定製了“五軍陣”,韓信自己率三十萬大軍爲前陣,將軍孔熙在左,費將軍陳賀在右,劉邦率大軍居中,周勃賀柴武殿後。最後項羽在衝擊韓信五軍陣失敗,損兵折將以後,不得不退回營中據守,漢軍隨之將將楚軍團團包圍;

韓信作爲一代戰神 韓信到底有多厲害 第2張

十萬楚軍經過廝殺,傷亡大半,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又加上時值隆冬,寒風刺骨,楚軍飢寒難忍,多有怨聲。但是韓信認爲項羽雖遭新敗,但是剩餘楚軍還有一定的戰鬥力,爲了減少傷亡和瓦解楚君的戰鬥意志,韓信使用一條計策,命令由當時楚軍的降兵和漢軍中能歌善唱者組成的楚歌文藝演唱隊,通過唱楚歌的方式,動搖楚軍的軍心,瓦解楚軍的士氣;

歌聲傳到楚軍營地以後,項羽軍中大部分人是楚人,思鄉情切,想盡快結束戰爭,在歌曲的感染下,士兵們紛紛選擇了逃離,跟隨項羽多年的將軍們,也不辭而別,就連項羽的叔父也偷偷離去,很快楚軍鐵打的營便成了流水的兵……

項羽坐在帳內飲酒消愁,吟唱着英雄末路悲歌的時候,虞姬揮劍起舞,爲項羽解憂,唱完之後,揮劍自刎,倒在項羽的腳下;這一夜在四面楚歌聲中,項羽滿懷悲慼地埋葬了虞姬,曾經不可一世的楚霸王看着空蕩蕩的軍營,他明白大勢已去,迴天無力,便率殘部突圍。韓信在知道項羽突圍後命令,灌嬰帶了五千鐵騎兵前去追擊。劉邦更是給出懸賞,無論是誰,斬殺項羽者列土封侯。

韓信作爲一代戰神 韓信到底有多厲害 第3張

項羽一路向南邊戰邊退,一直到烏江岸邊,烏江亭長駕着一隻小船前來接他,請項羽渡江,到江東再圖東山再起。項羽望着滔滔的江水,對亭長說:“我當年帶着八千子弟兵西征天下,如今沒能帶一個人回去,又有何臉面見江東父老呢?於是自刎於烏江,曾經氣吞山河的一代英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楚漢相爭的混戰局面。

後有嘆詩曰: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那韓信既然幫助劉邦擊敗了項羽,得到了天下,理應居功至偉,爲什麼後面還是被殺害呢?

據小編分析原因有三點:

1、軍事能力太強;韓信做爲軍事家,可惜的是他不是政治家,不懂的收斂鋒芒,急流勇退的道理,劉邦建國以後考慮到韓信年前,並且軍事能力太強,在軍中有極大威望,一旦他們有異心,將會威脅到其後世子孫的統治。

2、情商太低,鋒芒畢露;楚漢之爭時,劉邦與項羽對峙,陷入苦戰,要求韓信支援,這個時候韓信卻趁機索要“齊王”封號,劉邦雖迫於形勢同意,但內心卻十分不滿,劉邦稱帝后,韓信還私自收留項羽舊部,由此可見,項羽的政治情商確實很低,最終招來殺身之禍;

3、功高震主;韓信毫不誇張的說是幫助劉邦打下了一半的江山,比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背水一戰擊敗趙國、四面楚歌垓下擊敗項羽,正因如此,劉邦對韓信十分忌憚,這個時候韓信的威信已經危及到皇權了;

韓信作爲一代戰神 韓信到底有多厲害 第4張

正所謂:“與常人交往,同享福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往,共患難易同享福難”,這個定律亙古不變,所以在古代封建王朝,功臣名將,要想功成身退,有些時候做一些適度自毀名聲的事情,非但不是糊塗的表現,反而是一種大智慧,只有懂的“全身而退”,纔是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