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既生瑜,何生亮”三國中諸葛亮周瑜到底是什麼關係?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摘 要:諸葛亮與周瑜的“鬥智”故事有一個逐漸演變發展和“虛構”的過程,《三國志》中兩人幾無交集,在《三國演義》中,圍繞赤壁之戰和奪取荊州,大肆鋪陳兩人的鬥智鬥勇,故事情節更爲完善。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在這一故事生成的歷史過程中,“對手型”知音的文化意蘊逐漸凸顯。這一文化心態有着深刻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在歷史鉅變中身不由己的對立與相互欣賞。

諸葛亮與周瑜“鬥智”故事是《三國演義》中的重要情節,深入探討這一故事的生成及所反映的士人文化心態,對於從故事情節的生成上探尋《三國演義》的文化內涵具有發意義,並有利於從微觀層面揭示長期被遮蔽的“對手型”知音文化的歷史和思想意蘊。

人物關係的表現

概括而言,諸葛亮與周瑜之間,既有身爲有智之士的互相敬佩,也有各自爲營的互相算計。

對手關係

諸葛亮和周瑜的對手戲主要圍繞赤壁之戰和奪取荊州兩件事情。

在赤壁之戰後,兩者的對手關係就被羅貫中從暗處提至明處來表現。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第2張

知己關係

首先,讓我們將目光放在魯肅身上。他多次成爲諸葛亮和周瑜交流過程中的一環,且給出的反應盡是“暗思孔明之高見,卻不敢明言”。

在“臥龍弔喪”這一情節中。周瑜死時何其憤然何其壯烈,可謂舉國哀悼。反觀諸葛亮的表現呢?不喜不悲,不賀不哭。在外人看來,何其坦然悠哉!如果說他極爲感人肺腑的哭喪是真實的“惜英雄”,又如何被鳳雛一言道破?不論傳言若何,諸葛亮哭也哭了,氣也氣了,在東吳已經留下了一個好名聲。

多重關係

準確來說,他們二人的關係不是一個詞就能概括的。兩人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頭腦靈活、能力強、做事果斷、處事精妙,可以說得上最合適的對手。對於二人逢場作戲的能力和互相試探的功力,雖是諸葛更勝一籌,卻也不耽誤周瑜成爲一時的焦點角色。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第3張

人物描寫

兩個軍師的戰爭可以說就是語言和心理上的戰爭。

第一次會面時,諸葛亮很巧妙地化解了周瑜的激將法。他先順着周瑜的語氣將話接下去,表明自己的立場,然後層層漸進說出解決辦法,最後將戰火引到二喬身上,成功使周瑜惱怒不堪。

而真正促使周瑜要殺孔明的原因,是這樣的人在對方陣營中。考慮到抗曹之後的敵對關係,周瑜能夠做出這樣的判斷不無道理,甚至說的上是很智慧了。

那麼爲什麼總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除去魯肅的介入原因外,諸葛亮打從一開始便將周瑜的心思吃得透徹,這樣的心機戲自然也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出二人“知己”的關係。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第4張

換言而之,他們兩個人就是爲了彼此的存在而存在的。但是,從某一些語言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也同樣肯定了周瑜的能力。在很多影視劇或者動畫片中,諸葛亮和周瑜經常被放在一起比較。

除去諸葛亮和周瑜的直接接觸,魯肅的視角也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二人的關係。

魯肅是衆所周知的老實忠厚,他與周瑜的關係不錯,也可以說是諸葛亮在東吳最爲親近的人。在這幾回的章節中,諸葛亮與周瑜見面的次數看起來不多,但是我們卻很容易忽略魯肅身爲中間人的那幾次交流。

看起來似乎是魯肅在和諸葛亮交流,實則是周瑜在背後引導;看起來是魯肅在向周瑜回覆信息,實則是諸葛亮與周瑜的關係的側面反映。

魯肅有一個很典型的反應,便是瞞與不瞞。魯肅是周瑜用來接近諸葛亮的中間人,亦是諸葛亮用來暗示周瑜的中間人。在這樣重要的位子上,魯肅的一舉一動、反應與態度自然左右着瑜亮二人的關係走向,甚至影響着劇情走向。當然,魯肅並不僅僅是一箇中間人的身份,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典型角色。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第5張

其次,魯肅的性格描寫也成爲反襯諸葛亮與周瑜關係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借用羅貫中的話說,“魯肅是個寬仁長者”。在赤壁之戰之前,舌戰羣儒之後,諸葛亮與周瑜終於見上了面。第一次見面,二人不免都揣着小心思,你來我往皆是假話,其中最真的也只有子敬了。周瑜與諸葛亮皆是以“不戰”激對方,一個冷笑,一個哂笑,都是滿腹春秋。

儘管魯肅首先不冷靜叫起來,二人還是都說假話。這一段除了用來塑造魯肅的正直和老實之外,也描寫了兩個聰明人暗中掐架打精神戰的狀態。

羅貫中安排魯肅這樣性格的人物,不管是從其舉止、言語還是性格,皆是用來襯托諸葛亮和周瑜的。

在每一句假話後面都會跟着一句魯肅的老實話,使人更覺二人的語言“惡哉妙哉”,更覺雙方之間夾雜着不可言說的知己關係。

筆者認爲,諸葛亮與周瑜的“鬥智”故事的生成很可能受到孫臏、龐涓鬥智的影響。孫臏、龐涓之事已有記載:“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第6張

龐涓既事魏,得爲惠王將軍,而自以爲能不及孫臏,乃陰使招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其後,孫臏趁齊國使者出使魏國之際,“說齊使。齊使以爲奇,竊載與之齊”1918。梁惠王二十七年,孫臏以“添兵減竈”之計誘使龐涓孤軍深入,在馬陵道箭射魏軍,龐涓自殺。

這一具有“鬥智”兼及“復仇”意味的故事由於契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尚智及“知恩圖報,有仇必報”的價值取向,在後世廣爲演繹。羅燁《醉翁談錄》中即說“論機謀,有孫龐鬥智”。今存《新刊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捲上》以及元雜劇《龐涓夜走馬陵道》都有孫、龐鬥智的相關情節,可見孫、龐鬥智故事在宋元之際流行頗廣。在孫、龐鬥智故事中,龐涓“天生性子本嫉妒”,陷害孫臏是因其“久以後那裏顯我”的擔憂,《三國演義》中周瑜欲殺諸葛亮的心理與之相似。

而且,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孫臏也有諸多“互文”之處:首先,小說中諸葛亮“端坐車中”與孫臏“居輜車中,坐爲計謀”相同;其次,小說第一百回諸葛亮以“增竈”之法撤兵正是反用孫臏的“添兵減竈”之計。當然,更爲直接的可能是取材於《後漢書·虞詡傳》中虞詡增竈的計謀,但虞詡之計也是孫臏減竈的反用。上述均可說明諸葛亮與周瑜“鬥智”故事與孫、龐鬥智故事淵源甚深。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第7張

結 語:

千餘年來,諸葛亮形象的流變從未中止。即使是在當今,老一輩人眼中的諸葛亮與年輕人眼中的諸葛亮,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僅以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爲例,二零一零年版《三國》中的諸葛亮形象就與一九九四年版《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形象差別很大。

這些差別,表面上看是由影視技術、演員和演繹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其實則是由人們對諸葛亮認識的差異所造成的。而認識的差異,反映出的則是社會狀況和時代文化的差異。研究諸葛亮形象的流變,就是要理清每一時代的社會文化狀況、這種文化狀況下人們對於諸葛亮的看法和評價,以及這種看法和評價與之前朝代的細微差異。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第8張

通過這些細微的差異,我們不僅可以更準確地把握諸葛亮形象流變的脈絡,更可以藉此窺見時代文化對於作家創作的巨大影響,發現中國文學演進的某些藝術規律。

東晉南北朝時期,王室南遷,政事形勢的劇變,使得社會文化氛圍也隨之發生了改變。

在史學領域,著名史學家習鑿齒一改陳壽尊魏的傾向,轉而尊蜀爲正統,而文人美化甚而神化蜀相諸葛亮的現象也逐漸增多。此時期的逸史小說當中寫到的諸葛亮,其形象已頗具傳奇色彩:他不再像陳壽所說的的那樣不善用兵,而是用兵自如,並且顯露出魏晉名士的風度和一些神異色彩。這表明從東晉開始,諸葛亮的形象已經逐漸偏離了正史記載,開始了流變的歷程。在諸葛亮形象流變初期,裴松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第9張

他的《三國志注》,增補了不少諸葛亮故事,並附加了一些爲諸葛亮辯護的個人評論。這些事蹟和評論,爲後人美化諸葛亮開了先河。當然,此時期諸葛亮形象的傳奇化或神化,與喜言成仙成神的道教的盛行也是不無關係的。

可以說,諸葛亮形象流變的歷程,也就是諸葛亮聲譽逐漸提高、歷史色彩逐漸淡化、文學色彩逐漸濃郁的過程。

既生瑜何生亮 諸葛亮和周瑜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第10張

總之,正是在不同時期的政事和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諸葛亮的形象才發生了這一系列的流變。我們按照歷時性順序研究諸葛亮形象的流變,瞭解到的不僅僅是諸葛亮形象流變的脈絡和諸葛亮典型形象的生成過程,也包括不同時代文人的審美變遷和歷史演義小說發展的某些藝術規律。這對於人物形象研究和文學演進研究,都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