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姜維當初手握十萬兵馬卻投降了 姜維爲什麼沒有反抗

姜維當初手握十萬兵馬卻投降了 姜維爲什麼沒有反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姜維手握十萬人馬,爲什麼不反抗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姜維之所以投降,是因爲當時劉禪已經率先投降了鄧艾。然後鄧艾讓劉禪給姜維去信,勸姜維投降,因此姜維就投降了。

姜維當初手握十萬兵馬卻投降了 姜維爲什麼沒有反抗

(姜維劇照)

姜維之所以聽劉禪的話,道理很簡單,畢竟劉禪是君王,姜維是臣子。君王讓臣子做什麼,臣子如果不做,肯定是不對的。再說了,由於黃皓的讒言,姜維當時是深受劉禪猜忌的。正因爲受到了劉禪的猜忌,所以他纔不敢回成都,而是在沓中去屯田。如果這時候不聽劉禪的話,也就意味着他坐實了“擁兵自重”的嫌疑了。爲了善始善終,做一個順臣,所以姜維選擇投降。

但是,這個話看起來好有道理,其實不對。因爲那時候,劉禪已經投降了。投降後,他就不是君王了。再說了,一個君王把國家弄丟了,這個君王就是昏君。忠臣在那種時候,應該選擇的是忠於國家,忠於整個蜀漢皇室,而不是那個昏君。

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南宋滅亡後,宋恭帝被元朝俘虜去了北方。後來,忽必烈派宋恭帝去勸說文天祥投降。當時文天祥只是跪在地上,面對着南方,連聲說,聖駕請回!這是非常經典的場面,是忠心的文天祥在面對投降的君王和整個國家時,所做出的最恰當的選擇。

再說了,姜維當時是可以做到救蜀國的。因爲當時他手中還有十萬兵,駐紮在劍門關。只要他把守在這裏,鍾會根本就沒辦法前進一步。

雖然鄧艾已經拿下了成都,但他只有兩萬兵,而且是經過長途跋涉打過來的,只是一羣疲憊之兵,其實不足爲據。同時,分佈在蜀國各地的還有很多人馬。比如守在永安的閻宇,據歷史記載,當時他就率兵返回成都救駕。除此外,南方還有孟獲及其後人的政權。雖然並沒有歷史記載他們前來救駕,但如果姜維不投降,就能夠給他們希望。陸陸續續這些兵馬都會前來。

姜維當初手握十萬兵馬卻投降了 姜維爲什麼沒有反抗 第2張

(鄧艾劇照)

那時候,雖然劉禪已經投降了,其實還有很多宗室成員,包括劉禪的第五子劉諶,當時就是堅決不投降的。各地兵馬完全可以擁戴這樣的人,給鄧艾來一個絕地反擊。他那兩萬兵馬,將陷入蜀國各地反抗的汪洋大海中,很快就會被消滅。

如此一來,姜維將能實現蜀國的復國。

那麼,姜維爲什麼不這麼做,而是聽了劉禪的話,就選擇投降鍾會呢?

史書上除了說姜維忠誠外,還有一個流傳得很廣的說法,就是姜維這樣做,是“假投降”。他“假投降”的目的,是爲了打入魏軍內部,攛掇鍾會把魏國的那些將士們殺掉,然後他就能找到復國的機會。

不過,這個說法其實是相當讓人懷疑的,邏輯上不對,爲什麼?

因爲在姜維投降鍾會之前,他並不知道鍾會想背叛魏國,擁兵自立,想在原來蜀國的地盤上開闢一片新天地。既然不知道這一點,那麼,他想借鍾會的手,殺掉魏國將士,就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這只不過是史書根據後來魏軍內部發生的事情,進行的一種猜測而已。但很顯然,史書沒有注意先後邏輯,因而才犯了這樣的毛病。

姜維當初手握十萬兵馬卻投降了 姜維爲什麼沒有反抗 第3張

(鍾會劇照)

那麼,姜維究竟爲什麼要投降呢?

我認爲,史書顯然對姜維的忠誠過於誇張了。事實上,姜維根本就沒有那麼忠誠。他既沒有忠誠地聽劉禪的話,也沒有忠誠地想要復興蜀國。

事實上,姜維不願意再回到成都,而是到沓中去屯田,也並不一定就是爲了避禍。說不定,當年他就想“擁兵自立”,先觀察形勢,再決定後一步的選擇。只不過後來魏國打過來了,打到劍門關了,姜維無法實施下一步行動而已。

如果我們否定了姜維投降是爲了“忠誠”,那麼,其實就很好理解這個問題了。姜維當時之所以要投降,是因爲,姜維當時擔心,他會打不過魏軍。打不過魏軍,就只有死亡一條路。而他投降鍾會,那麼他將有多個選擇:一是可以成爲魏將,從此爲魏國效力;二是可以輔助鍾會,開闢一片江山;三是可以伺機反正,重新復興蜀國。總之,姜維當時考慮得最多的,還是他自己。只不過後來,姜維在魏軍將領之間的內訌中被殺掉了,而史書需要這樣的忠臣義士,因此,姜維就被塑造成了一個“殉節”的形象。

如此而已。

(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