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奶孃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古代,奶孃不是誰都能當,必須是15歲以上,20歲以下,剛生完孩子的良家女子。奶孃和主傢俬通的事,也有,比如,鄭成功兒子和奶孃私通,被鄭成功一刀砍了……那爲什麼古代一定要請奶孃呢?

中國古代的奶孃,還有很多名稱,比如乳母、奶婆、奶口、乳媼、嬤嬤等。

最早有關奶孃的記載,出現在西周時期的乳保教育制度裏。

《禮記·內則》中記載:“大夫之子有食母。”

這裏的“食母”,就是奶孃的意思。

從表面上看,奶孃雖然只是爲幼兒提供食物的工具,但是,她與幼兒朝夕相伴,無形之中,奶孃的道德、知識素養都會在無形中影響幼兒。

因此,西周宮廷挑選奶孃的標準非常嚴格,尤其重視奶孃的品德。

在西周,想要當奶孃,首先要有健康乳汁,其次要有德行品質,二者缺一不可。

有些貴族家庭,甚至還會要求奶孃有一定的見識和文化水平。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西周之後的朝代,大家在選擇奶孃時,標準和西周時期差不多。

比如歷史上王獻之、蘇東坡的奶孃,文化程度都很高,不僅“善草書”還能“解老子”。

但是,到了明清時期,宮廷奶孃的選擇,就寬鬆了不少。

明清時期,想要當奶孃,只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足夠了。

《明宮史》中,詳細記載了有關奶孃選擇和和準備過程。

第一,春天選拔,生男生女的奶孃,各要10人。

在古代,當奶孃的女子,都是剛生完孩子的母親。

《明宮史》中記載:“每年四仲月選乳婦,生男十口,生女十口,月給食料,在奶子府居住。”

根據《明宮史》的記載,奶孃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會被準備好。

因爲難以確定出生的是皇子還是公主,因此,生男生女的奶孃都要準備。

在數量上,明朝宮廷會挑選20個奶孃備着,生男的奶孃十人,生女的奶孃十人。

時間上,則是每年的春季。

(另一種說法是選拔“四十口”)

第二,年齡15-20歲。

明朝宮廷將奶孃的年齡限制在15-20歲。

《宛署雜記》中如此記載:“奶子府隸錦衣衛,其制每季精選各里良家婦,年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四十名養之內,曰坐季奶口。”

古代女子,十二三歲開始結婚,此後便可以開始生育,二十五歲以上就是絕對的高齡產婦。

餵奶是個體力活,自然也是要選擇年輕、身體還強健的人。

所以,明朝這個年齡限制,也算比較合理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第2張

第三,良家婦女,相貌端正。

除了年齡要求,奶孃還必須是出自良家的女子,要求相貌端正。

古代社會,按照身份大概分爲五個等級,貴籍、良籍、商籍、奴籍、賤籍。

貴籍是世家大族,良籍是普通百姓、商籍就是商人。

奴籍就是奴隸身份,不具有人身自由,除非主家開恩,去官府交錢辦理,纔有可能脫離奴籍成爲良籍。

賤籍自古以有,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不得參加科舉,不能做官,賤籍也會世代相傳,永遠無法翻身。到清朝雍正年間,賤籍才被廢除。

明朝皇宮的奶孃,雖然不像西周那樣要求士大夫的妻妾,但至少也要是個良民。

第四, 奶量豐富,身體健康。

《明宮詞》裏提到,奶孃要求 “乳汁厚薄,隱疾有無”。

即,奶孃要身體健康,且奶量豐富。

這一點,一般有接生婆進行檢驗。

檢驗的方法,是先看“厚薄”,如果爲“厚”,就將一部分奶擠在白瓷盤裏,放在陽光下暴曬,等到陰乾後,從色、味、狀三方面來檢驗。

最好的類型,是在白瓷盤中曬乾後,呈現潔白如雪的樣子。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第3張

第五,嬪妃分娩,幾輪奶孃試喂幼兒。

妃嬪生孩子的前幾天,奶孃們就已經進宮等着了。

如果生下的皇子,則讓生女兒的奶孃餵養;如果生下的是公主,就讓生兒子的奶孃餵養。

《明宮史》:“及報生皇子,則用生女奶口,生皇女,則用生男奶口。”

奶孃們是競爭上崗的。

第一個月,幼兒由三四位奶孃一起餵養。

一個月後,選出其中最好的一個留下。

留下的奶孃,以後將長期留在宮中,基本沒有出宮之日。

以上是宮廷奶孃的選擇。

前文提到,富庶的平民家族,也會請奶孃。

民間官宦人家的選擇程序,大致參照皇家的流程,不過程序上沒有那麼複雜,要求也沒有皇家那麼苛刻。

中國古代沒有嬰兒奶粉,也沒有相應的替代品,因此纔有了奶孃這個行業。

那麼,爲什麼皇家、官宦之家或者富庶之嫁,都會選擇奶孃餵養,而不是生母自己餵養呢?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個原因:奶孃餵養孩子,可以彰顯家庭的身份地位。

宮廷是古代最高富貴、最高權位的地方,民間向來以效仿皇家習慣爲榮譽。

這一點,在官宦人家中表現得尤爲明顯。

因爲,效仿皇家,不僅代表着他們對皇家的傾慕,更代表了他們對皇家的尊重、肯定和忠心。

后妃打扮的妝容,官宦女眷會效仿。

後宮的奶孃制度,她們自然也會學習。

一般來說,乳母的數量、品德、才情,都是尊貴和地位的象徵。

《清稗類鈔·宮闈·皇子皇女之起居 》中記載,皇子出生,不論嫡庶,都有八個乳母伺候:

“皇子生無論嫡庶,甫墮地即有保母持付乳媼手。一皇子乳媼四十人,保母、乳母各八。”

一般的官宦家庭,雖然不至於有八個奶孃,但兩三個還是很常見的。

越是高官家庭,奶孃請得越勤。

不僅作爲高官的丈夫會請奶孃,妻子自己也會請奶孃,甚至孃家人心疼女兒,也有可能送來知根知底的好奶孃。

越是地位高的家庭,生育之後,就越重視奶孃。

奶孃的存在,代表着這個家族有資源和實力養得起孩子、請得起奶孃。

某種程度上,現代人坐月子去月子中心、帶孩子請好幾個月嫂,可能也有一樣的榮譽感和象徵意義。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第4張

第二個原因:爲了繁衍後代,爭分奪秒。

生育後,母親如果親自餵養孩子,一般不容易懷孕。所以,有時候,請奶孃,就是爲了節約生孩子的時間。

官宦之家的妻妾,在生完孩子之後,如果選擇自己餵養孩子,很有可能耽誤生育其他孩子的時間。

富貴之家,講究母憑子貴,孩子幾乎是財富的象徵,多多益善。

如果生的是兒子,可以繼承家族頭銜,最差也能分到一份家產。如果生的是女兒,那便是豪門聯姻的工具。

因此,對於母親來說,多生孩子可以穩固家庭地位。而對於整個家族來說,多生孩子則是大孝的體現,代表着家族更多的機會。

此外,古代孩子夭折的概率比較大,孩子夭折稀鬆平常。

正如《甄嬛傳》中祺貴人說的一句話:“生的下來算什麼本事,養得大才是本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多生孩子,才能保證家族興旺,家產有人繼承,不至於斷了香火。

所以,花錢僱傭奶孃,讓妻妾騰出更多的時間生孩子,也是丈夫們和家族最好的選擇。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第5張

第三個原因:生母因爲私念,自己不願意哺乳。

除了一些客觀的利益因素,有些女人生育後,請奶孃喂孩子,就是單純爲了自己的私念。

一方面,儘快恢復身材,拴住愛人。

另外一方面,彰顯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瞧,老爺給我請了兩個奶孃照顧孩子!”

這種爲了一己之私而請奶孃的行爲,遭到了古代部分名人的批評。

比如,南宋時期的袁採就寫作《求乳母令食失恩》,譴責女子爲人母后,不願意承擔母親的責任:

“有子而不自乳,使他人乳之,前輩已言其非矣,況其間求乳母於未產之前者使不舉己子而乳我子。”

第四,皇家爲防皇子生母干政,特設奶孃制度。

明清時期皇家請奶孃,還有特殊的用途——防止皇子生母干政。

皇子一出生,就立刻歸奶孃養育,生母不能與孩子過分親近,以此防止未來出現母后干政的現象。

這一做法在很大程度上,疏遠了皇子與親生母親的關係,避免了外戚干政。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第6張

但是,奶孃制度並非沒有缺陷。

首先,奶孃帶小孩夭折的概率,普遍高於自己帶孩子。

史學家統計了相關數據,最後發現,奶孃帶小孩夭折的概率,要比自己帶孩子高很多。

因此,很多史學家都據此批評古代父母不重視孩子的養育。

其次,奶孃太漂亮,給家庭帶來禍患。

《清史稿·鄭成功傳》中就記載了一件因爲奶孃太漂亮,而引發家庭禍患的事情。

“康熙元年,成功令子錦居守思明,惡錦與乳媼通,生子,遣泰殺之。”

當時,鄭的兒子,喜歡上了奶孃,不僅和奶孃私通,還生下了孩子。

鄭一氣之下奶孃和孫子一起殺了。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第7張

除了鄭,《堅瓠祕集》也記載了清朝官員和奶孃之間的故事。

“清代毗陵一官員與奶孃私通,夫人遂用錐子將奶孃陰部穿上眼用鎖鎖上,還把鑰匙扔到井裏。”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清朝有官員與奶孃私通,官員夫人知道後,用極度殘忍的手段對付了這名奶孃。

這種因爲奶孃太漂亮,而給主人家帶來禍患的事,畢竟還是少數。

大多數的奶孃,都是安安分分養孩子的。

不過,明朝出現了一個奶孃,差點壞了國家大事

前文提到,明清時期的奶孃制度,很大程度是爲了防止皇子母后干政。

但是,在明熹宗時期,一位厲害奶孃的出現,曾發揮了比后妃還可怕的干政能力。

此人便是明熹宗的奶孃、也是魏忠賢的對食妻子——客氏。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第8張

客氏,18歲入宮哺乳年幼的明熹宗。

明熹宗繼位後,她馬上就被封爲了“奉聖夫人”。

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客氏藉着明熹宗的信任,一邊掌控後宮,一邊嚮明熹宗推薦自己的養女。

爲達目的,她以一個乳母身份,先後害張皇后流產、馮皇妃暴死郊外,張裕皇妃活活餓死胎死腹中……甚至,她還妄圖效仿呂不韋,讓侍女與外男野合,最後謊稱龍種。

因爲她的手筆,明熹宗一生三子兩女,都早早夭折。

明熹宗本人,也英年早逝,最後信王朱由檢繼位爲明思宗。

明思宗在位沒多久,客氏的惡行被揭發,在浣衣局被活活打死。

《明季北略·卷三》中記載:“上命太監王文政,嚴訊客氏,得宮人任身者八人,蓋其出入掖庭,多攜侍媵,謀爲呂不韋、李園故事也。上大怒,立命赴浣衣局掠死,子侯國興等,俱伏誅。”

當然,像客氏這樣的奶孃,只是極少數。

絕大多數奶孃,都對幼兒視如己出,晚年也會受到主人家的厚待。

正所謂“生則厚養,死則追念”,奶孃在身份上雖然是僕人,但是對於幼兒來說,也是一位長者,甚至是家人,有“母”之名。

《知否知否》中,顧廷燁的奶孃常嬤嬤,就受到了極大的尊重,幾乎相當於顧廷燁母親的地位。

《紅樓夢》中,備受寵愛的寶玉,也需要容忍奶孃的不是,否則傳出去名聲不好聽。

古代女子爲什麼要請奶媽 奶媽什麼人都能當嗎 第9張

因此在古代,奶孃死後,一般她餵養過的孩子,要爲她服喪三個月以示尊重和親疏關係。

宋朝的蘇東坡,更是親自爲奶孃寫了墓誌銘:

“趙郡蘇軾子瞻之乳母任氏,名採蓮,眉之眉山人……”

縱觀整個古代社會,絕大多數奶孃都是來自下層貧苦家庭的婦女。

她們一生下孩子,就被迫爲了生計去當奶孃。

自己家的孩子還餓得哇哇大哭,她們卻必須先滿足富貴子女的需求。

如果是進宮當奶孃,還要承受與孩子的“生離”之苦,幾乎一生無緣再見。

這種違背母性的選擇,是對一個母親最大的殘忍。

幸好,現代社會已經有了奶粉等諸多母乳的替代品,請奶孃的習慣,也基本不復存在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