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晉國有三軍六卿 最後爲什麼是三家分晉

晉國有三軍六卿 最後爲什麼是三家分晉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國六卿三家分晉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春秋時期,晉國隨着國力膨脹以及政治需要,晉文公便擴大軍隊編制,設立了三軍六卿,晉國六卿便是由六卿三軍“將、佐”構成。不過擔任三軍將、佐並不是只有六家,而是由晉國的十一個世家大族之人輪流擔任,他們出將入相,共同執掌晉國的軍政大權。

晉國有三軍六卿 最後爲什麼是三家分晉

十一個家族中除了“三家分晉”的韓、趙、魏三氏外,其餘八家分別爲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和智氏。他們採用世襲制的方式長期把持晉國軍政大事,不過三軍將、佐職位一共只有六個,並不夠十一家瓜分,於是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被稱爲“晉國六卿”。

由於晉國的國政被這些卿大夫家族所把持,導致晉國君主越來越弱,而這些世家則越來越強。後來這些世家爲了爭權,或是奪利,又或是爲了生存,爲此展開了一輪又一輪極其殘酷的競爭,十一家互相兼併廝殺,精彩程度不亞於春秋爭霸,戰國稱雄。

經過近一百年的鬥爭廝殺,十一家六卿世家只剩下中行氏、範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六家,剛好每家佔據一個卿位,互相之間的鬥爭也沒有之前那麼激烈,因此這樣的“和平局勢”爲了較長時間,由於六家長期把持晉國軍政大權,因此“晉國六卿“”又被用來特指中行、範、智、韓、趙、魏六大家族。

晉國有三軍六卿 最後爲什麼是三家分晉 第2張

這種局勢一直維持了近六十年,後來範氏和中行氏在“鐵之戰”中被滅,於是就取消了三軍中的中軍建制,只剩下上軍和下軍,晉國六卿也變爲四卿。之後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四家共同執掌國政的模式也維持了近六十年。

當時晉國由於內部世家爭鬥,導致失去了霸主地位,這時智氏家族首領智伯瑤擔任晉國正卿,他爲了重振晉國霸業,便主動獻出萬戶封邑來增強晉國國力,並要求韓、趙、魏三家也各自獻出萬戶封邑,但趙氏不肯,於是發生了“晉陽之戰”,趙氏暗中聯合韓氏和魏氏攻滅了執政的智氏。

因此晉國的十一個卿大夫家族最後剩下了韓、趙、魏三家,之後三家不斷瓜分晉國剩餘土地,最後乾脆將晉國公室的土地也一併瓜分了個乾淨,因此被稱爲“三家分晉”。由於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的時間點正處於春秋終、戰國初,又屬於重大事件,因此三家分晉被視爲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分水嶺。

晉國三軍六卿

“晉國六卿”實際上指的是晉國的三軍將、佐,由晉文公重耳初創。

晉獻公次子重耳因爲“驪姬之亂”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後來在秦穆公出兵護送下,重耳才重新回到晉國(公元前636年),並殺死三弟晉惠公夷吾之子晉懷公,即位晉君,即晉文公。

晉文公即位後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賢士輔佐治理國家,修明政務,向百姓廣施恩惠,很快就使晉國國力大增。隨着國力膨脹以及政治需要(楚子圍宋),晉文公就改革軍事,將原先二軍擴編爲三軍,爲此有了“三軍六卿”。

《史記》記載:“文公四年,楚成王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先軫曰:“報施定霸,於今在矣”。於是晉作三軍。”

晉國有三軍六卿 最後爲什麼是三家分晉 第3張

當時晉文公在位四年,楚國派使者到齊國,晉國,卻不向必經的宋,鄭兩國行借道之禮,爲此宋國直接殺了楚國使者,因此激怒了楚國,隨後宋國被楚軍包圍,宋國就向晉國告急。由於宋襄公在晉文公流亡時不僅以國禮相待,還有贈馬厚恩,晉國必須要救援宋國。

《史記》記載:“趙衰舉郄縠將中軍,郄臻佐之;使狐偃將上軍,狐毛佐之,命趙衰爲卿;欒枝將下軍,先軫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犫爲右。”

而且此戰關係到晉國能否稱霸於諸侯,於是晉文公在“城濮之戰”前創建了三軍,每軍各設一名將、佐,稱爲“三軍六卿”。地位從高到低,分別是:中軍將郤榖、中軍佐郤溱;上軍將狐偃、上軍佐狐毛;下軍將欒枝、下軍佐先軫。並任命趙衰爲卿,荀林父駕戰車,魏犨擔當車右。

這些人便是最早的晉國六卿,包含了郤氏、狐氏、欒氏、先氏、趙氏、荀氏(中行氏和智氏都出於荀氏)、魏氏,佔據晉國十一個世家中的八家。另外韓氏、胥氏(晉國公族分支)、範氏三家在後來也成爲卿大夫世家,擔任三軍將、佐,成爲晉國六卿家族。

之後晉國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隨後晉文公在同年夏天召集諸侯舉行了“踐土之盟”,確定了霸主地位。在不到五年時間,晉文公便一躍成爲春秋時代的第二位霸主。

《史記》記載:“晉始作三行。荀林父將中行,先縠將右行,先蔑將左行。”

後來因爲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晉文公又增設了三行(中行、右行、左行),因爲只有周天子才能擁有六軍。由於三行只設了將,晉國軍制變爲了“三軍三行九卿”。不久後,晉文公裁撤了三行,並增設爲新二軍(新上軍和新下軍),又變爲“五軍十卿”。

晉國有三軍六卿 最後爲什麼是三家分晉 第4張

後來在晉襄公時,由於其中四卿在短時間相繼去世,便又恢復了三軍六卿建制。晉景公在位時又增設了三軍,因此晉國軍制最多時達到了“六軍十二卿”,不過三軍六卿的建制在晉國實行的時間最長。

晉國十一個卿大夫家族之間的鬥爭

狐氏

狐氏出於晉國公族,姬姓,晉文公的父親晉獻公曾娶狐突之女爲妃,生下了晉文公重耳,而狐突還有兩子狐偃和狐毛,因此狐偃和狐毛不僅是晉文公的重臣,也是晉文公的舅舅,在擴建三軍後,二人擔任上軍將、佐,狐氏成爲晉國六卿家族。

狐偃死後,其子狐射姑由於晉國大夫陽處父的原因(勸說晉襄公以趙盾爲中軍將),沒能承襲中軍將,而是擔任了中軍佐,狐射姑從此對陽處父生恨,後來派族人狐鞫居殺死陽處父,事情敗露後,族人被趙盾處決,狐射姑便逃亡到北狄,後死在了潞國,狐氏落寞,成爲十一個世家中第一個退出晉國六卿的家族。

先氏

先氏晉國宗室分支,姬姓,先軫爲晉文公時期重臣,最初爲下軍佐,曾輔佐晉文公、晉襄公兩位霸主。其後代擔任晉國大夫,不過先氏到第五代就敗亡了。

先軫的曾孫先榖因和荀林父政見不合,在“晉楚邲之戰”中沒有聽令撤退,而是率部擅自渡河,導致將其餘毫無準備的晉軍拖入戰場,最終大敗。先榖擔任晉景公會秋後算賬,便勾結鮮虞、戎狄等外族偷襲晉國,結果失敗,先氏被滅族,其餘分支被驅逐出晉國。

郤氏

郤氏出自晉國公族,姬姓,郤氏先祖郤豹是晉獻公時期的大夫,後因攻打翟柤國有功被封郤邑,從此分離出晉國公室,稱“郤氏”。郤豹之幼子郤榖爲晉國三軍六卿中第一任中軍將,不過傳到第五代郤錡時,因內外驕橫,被晉厲公和胥童聯手殺害,郤氏家族轟然倒塌。

晉國有三軍六卿 最後爲什麼是三家分晉 第5張

趙氏也是被郤錡聯合正卿欒書陷害謀反,從而發生了“下宮之難”,趙氏因此被滅族,後來就有了“趙氏孤兒”的傳奇故事。趙氏滅族後,卿位出現空缺,郤錡便將堂弟郤至和叔父郤犨拉入四軍八卿之列,號稱爲“三郤”,此時郤氏家族實力鼎盛,其餘卿大夫家族皆畏懼郤氏。

不過這也讓郤錡更爲強橫囂張,在“鄢陵之戰”大敗楚軍後,郤氏更是不可一世,權勢距離中軍將欒書只有一步之遙,因此讓欒氏不安,於是欒書設計陷害郤氏要廢了晉厲公,三郤因此被晉厲公派胥氏胥童殺死,郤氏敗亡。

胥氏

胥氏也爲晉國宗室分支,姬姓,胥臣曾跟隨晉文公流亡,後成爲晉國重臣。胥臣之子胥甲曾擔任下軍佐,胥氏成爲六卿家族,胥臣之曾孫便是上文提到的胥童。不過胥童在攻打三郤時,因順勢將執政欒書和上軍將荀偃(分支爲中行氏和智氏)逮捕,後被欒氏與中行氏聯手擊敗,胥氏敗亡。

欒氏

欒氏爲晉國公族,欒氏先祖爲晉靖侯之孫欒賓的後代,因封欒邑,其後代以欒爲氏,世代爲晉國卿士。欒賓之孫欒枝曾在城濮之戰中立下戰功,先後擔任過下軍將和上軍將。

欒枝五世孫欒盈因其母欒祁與人私通,還將欒氏家產私吞,欒祁怕兒子會討伐自己,便聯合與欒氏有嫌隙的範氏誣陷兒子意圖叛亂,欒盈不得已而反晉,欒氏因此被滅族,被稱爲“欒氏之亂”。

此時十一家六卿世家僅剩韓氏、趙氏、魏氏、智氏、範氏和中行氏六家。

晉鄭鐵丘之戰,中行氏和範氏被滅

鐵丘之戰是由晉國六卿家族內訌而起,起因是趙氏家族首領趙鞅要求邯鄲大夫趙午將昔日衛國進貢的五百戶良民從邯鄲遷往晉陽,不過由於正值齊國進犯,趙午就請求宗主趙鞅拖延一些時日,結果趙鞅大怒,便斬殺了趙午。而趙午不僅是趙氏旁支,也是中行氏的外甥,於是中行寅便聯合親家範氏範吉射攻打趙鞅。

晉國有三軍六卿 最後爲什麼是三家分晉 第6張

晉定公爲了平息這場內亂,就派兵討伐中行氏、範氏,兩家兵敗逃亡,得到了鄭國的幫助,趙鞅爲了鼓舞全軍士氣,便解放了奴隸,並按功行賞,最終打贏了鐵之戰,中行氏和範氏被滅,剩餘族人出奔齊國。

此時晉國六卿只剩下智氏、韓氏、趙氏、魏氏四家,後來智氏在“晉陽之戰”中被韓趙氏、韓氏、魏氏聯手打敗,因此到了春秋末期,晉國原本的十一個卿大夫世家只剩下韓、趙、魏三家,之後三家便乾脆瓜分了晉國,因此稱爲“三家分晉”。

結語:

從晉文公在公元前633年設立三軍六卿軍制,到公元前453年的晉陽之戰,在這180年的時間中,晉國六卿十一個世族之間經過極其殘酷的兼併廝殺後,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八家先後被滅,退出了晉國舞臺,最終只剩下了韓、趙、魏三家,他們最後瓜分了晉國,自成諸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