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蘇軾死後,爲何沒有歸葬四川老家呢?

蘇軾死後,爲何沒有歸葬四川老家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洵蘇軾蘇轍在散文創作上成就極高,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千百年來,他們的文學作品一直爲後人所傳誦。蘇東坡老家在四川眉山,但最後客死常州。然而,他並沒有歸葬四川老家,也沒有安葬在常州,而是選中河南郟縣作爲“歸宿”。這是爲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蘇軾死後,爲何沒有歸葬四川老家呢?

三蘇墓園:是處青山埋忠骨

距河南郟縣縣城約23公里,茨笆鄉蘇墳村東南隅有座三蘇園,三蘇墳便在園內。這裏背靠嵩山奇峯,面臨汝水曠川,風景秀麗。

三蘇園景區由三蘇墳、三蘇祠和廣慶寺三部分組成。在蘇軾安葬郟縣前,廣慶寺就已存在。蘇軾葬於此地後,“寺因墳而大顯”,寺僧守護蘇墳。

三蘇墳位於廣慶寺東北方向300多米,墳院坐北面南,門樓裏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蘇軾“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詩句。三座墓冢由東北向西南“一”字排列,東北第一座墓爲蘇軾墓,中間爲蘇洵衣冠冢,西南爲蘇轍墓。

每座墓冢高約兩米,冢前均設有石案、石供、石碑,石案正面浮雕有蓮花、馬、鹿等裝飾圖案,墓碑上分別刻有“宋東坡子瞻蘇先生墓”、“宋老泉蘇先生墓”、“宋潁濱子由蘇先生墓”。

景區工作人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公元1101年,蘇軾病死於常州,遵照他的遺囑,蘇轍、蘇軾的幼子蘇過將其葬於郟縣。

公元1112年,蘇轍在許昌去世,其子依囑將他葬在蘇軾身邊。元代,郟縣縣尹楊允在蘇軾、蘇轍兩座墳墓之間爲蘇洵建造了衣冠冢,因此稱“三蘇墳”。

蘇軾死後,爲何沒有歸葬四川老家呢? 第2張

千古疑團:蘇軾爲何葬郟縣?

三蘇園裏有500多株柏樹,讓整個墓園鬱鬱蔥蔥。奇特的是,園內所有柏樹都向西南傾斜。景區工作人員說:“園內的柏樹都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種植的,無一例外都向西南方向長,傳說是在遙望四川眉山‘三蘇’的老家。”

據記載,蘇軾老家在四川眉山。公元1101年,他客死江蘇常州。古人講求忠孝兩全,人死後大都會歸葬故里,蘇轍《卜居賦》裏也說:“念我先君,昔有遺言;父子相從,歸安老泉。”而蘇軾、蘇轍兄弟倆,卻最終將離老家幾千裏的郟縣作爲歸宿,令人不解。

查詢蘇軾的生平發現,蘇軾似乎跟郟縣沒有過交集,而二者能夠聯繫在一起的,應該是蘇軾生前曾被貶謫到汝州當一個團練副使。

公元1084年,蘇軾在赴任途中,向皇帝上一封《乞常州居住表》稱,他赴任途中,全家都得了重病,一個兒子夭亡了,路費也用完了,此時離汝州還有很遠,希望能讓他在常州居住。後來,皇帝批准了他的請求,蘇軾沒有到汝州就任。

蘇軾遺囑:死後葬我嵩山下

史料記載,蘇軾葬於郟縣,是蘇轍一手操辦的。蘇轍寫的《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中說:“公始病,以書屬轍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爲我銘。’”

從地理位置上看,郟縣小峨眉山位於許(昌)洛(陽)古道上,是蘇軾進京辦事的必經之地。因此有人認爲,蘇軾是看中了這片山水之地。

蘇軾在《別子由三首兼別遲》中寫道:“先君昔愛洛城居,我今亦過嵩山麓。水南卜築吾豈敢,試向伊川買修竹。又聞緱山好泉眼,傍市穿林瀉冰玉。遙想茅軒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表達了對這塊土地的嚮往之情。

也有學者認爲,蘇軾遺囑“葬我嵩山下”的主要原因,是當時蘇氏子孫多散居在郟城、汝南、潁昌、斜川等地,離現在的郟縣較近。中國蘇軾研究學會理事劉繼增認爲,蘇軾葬郟的根本原因,是他認爲嵩山南麓小峨眉山“土厚水深”,是理想的安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