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桓齮是秦國的大將,爲何卻戰不過李牧呢?

桓齮是秦國的大將,爲何卻戰不過李牧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呂不韋在秦王政那裏失勢後,就回到了分封地洛陽,每天種種地,看看兵書,再賞一下花鳥蟲魚,也樂得自在,如果秦王不讓他死,他可以不必死。

按理說,如果沒有其它六國爭相恐後的拜呂不韋爲相,置呂不韋爲不仁不義之地,呂不韋根本不會陷入兩難之地!

天下人認準“無風樹不響”的老理兒,或者認爲“蒼蠅不叮無縫之蛋”,呂不韋哪怕不去其它六國當丞相,唾沫星子也能把他淹死,等有一天秦王怒了,像對待嫪毐那樣車裂自己,還不如自己了斷呢。

但呂不韋飲鴆而亡之後,秦王卻遷怒於趙國,說是趙國逼死了寡人的相邦,非要伐趙不可,其實這只是一個藉口,以防天下人誤評秦王“以大欺小”!

雖然王翦,楊端和與李斯都說時機還不成熟,趙國雖然剛剛死了趙王趙偃,小皇帝趙仟沒啥本事,趙國的大事小情由趙偃之妻倡後說了算,但國力依然是在的,民心也是團結的,而且李牧還依然是秦國最大的對手,只要李牧在一天,邯鄲就無法攻破。但秦王大袖一揮,非說他這一次攻打趙國打定了。

受秦王氣勢的鼓舞,秦將桓齮就跟秦王政說了他痛悔一生,甚至足以令他喪命的話:大王,我認爲拿下趙國,我們秦國有七成的把握。

秦王哈哈大笑:桓齮呀,有你這句話,寡人就放心了!但其實呢?

說這桓齮雖然有兩把刷子,但無論是從個人能力上還是從以往戰績來說,他不如王翦和李信、楊端和等人!而且趙國曾經九城的拿下,是桓齮與王翦、楊端和三股勢力聯合起來的結果。

就是後來趙國的鄴城、安陽被拿下,主要功勞也在王翦,只是打了勝仗之後,守城的是桓齮。但自從著名的“平陽之戰”之後,桓齮有些飄了,因爲在這次戰役中,桓齮把趙國的大將扈輒給殺死了,把十萬趙軍都梟首示衆了,六國一片譁然,邯鄲城裏哀聲一片,這一次戰役給趙國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這是秦王十三年的事情。

桓齮是秦國的大將,爲何卻戰不過李牧呢?

一直到秦王十四年,桓齮還沒有從勝利的喜悅中緩過神來,對於秦王說要打趙國,拿下邯鄲這件事,他是信心百倍的,所以才說了“攻趙有七成勝算”的話。

那應該是桓齮與李牧最激烈的一次戰役了,趙軍在李牧的指導下對桓齮之軍形成兩面夾擊之勢。桓齮選擇打一面,然後另一面用火攻,讓趙軍措手不及。但人算不如天算,正在廝殺間,天降大雨,桓齮的計策失算了。

趙軍雙側夾擊桓齮之軍,漸漸形成包圍之勢,桓齮之軍損失慘重,最後不得不退回平陽城內,讓手下的士兵準備好弓箭和巨石準備迎接趙軍的反撲。

桓齮之軍嚴陣以待之時,一路潰敗,來不及進城的秦軍要求桓齮手下的守城官兵趕快把城門打開,後面就是李牧的軍隊,已經追上來了,再晚一步,大家都活不成了!守城的士兵剛要開城門,被桓齮及時的制止了,因爲他看着身穿秦衣的士兵雖然個個丟盔棄甲,但手中的寶劍卻沒有丟失一把。

他認真一想,就明白了:這詭詐的趙軍肯定是把死去秦兵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然後假扮成秦兵誘騙桓齮他們把平陽的城門打開!如果桓齮他們中計了,那李牧的大軍將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平陽城,斬殺剩餘的秦軍,後果不堪設想!

想到這,桓齮要求部下馬上放箭,果然這些假秦兵轉頭就跑,只片刻,趙將李牧的軍隊就兵臨城下,說你桓齮還真不傻,我還以爲今天可以舒舒服服的進城呢!來人啊,把雲梯給我架起來,殺死桓齮的賞百金,生擒桓齮的賞千金!

桓齮是秦國的大將,爲何卻戰不過李牧呢? 第2張

桓齮的腦袋有片刻的發懵,他知道自己今天再怎麼使出渾身解數,也是凶多吉少了!但桓齮不是軟骨頭,下決心跟李牧決一死戰!但最後,竟然把手裏的十萬兵都折得差不多了!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王翦率大軍前來支援,李牧怕吃虧,不敢戀戰,只好退兵了。

城內的桓齮之軍,屍橫遍野,殘餘的一些傷兵,劫後餘生,聽到王翦大部隊中的軍號聲,忍不住歡呼起來,但桓齮卻表情凝重地看着滾滾塵埃之中趕來的王翦大軍,悲從中來,他自己的生死可以置之於不顧,但由於自己誇下的海口,讓秦王折掉了十萬兵,他有幾個腦袋夠砍的?

這麼一想,桓齮就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衝着咸陽城的方向熱淚縱橫:我聖明的王啊,桓齮無能,害我王損兵若干,桓齮無顏面見大王,就此別過,祝我大秦萬年,祝大王萬年!說着,就拔劍自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