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會不想北伐?拒絕的原因是什麼?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會不想北伐?拒絕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南宋的開國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宋高宗趙構是歷史上比較難以評價的一個皇帝,從好的方面來說,他苦苦支撐起了南宋半壁江山,被史書讚譽爲中興之主。從壞的一面來講,他毫不顧忌的殺掉了唯一有能力收復舊河山的進攻性軍事統帥岳飛,即使有秦檜背鍋,依舊免不了被後人詬病。

在南宋建立後,趙構對北邊金朝的態度是堅定的,那就是主和。主和的主要原因大概有兩點,一個是宋徽宗趙佶和宋欽宗趙恆這兩大殺手鐗被金人牢牢的捏在手中,宋高宗也擔心金人祭出這兩舊皇帝抵消自己的大義名分,使自己的皇位坐不穩。另一個就是擔心南宋的實力不足以打敗金人,守好半壁江山就足夠了。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會不想北伐?拒絕的原因是什麼?

但小編以爲趙構應該還是有過收復舊山河的想法的,畢竟南宋的首都臨安一直是以行在爲名,公開承認的首都還是被金人佔領的開封,不論從政治角度還是個人名望的角度,趙構都不會一開始就想着放棄北方大片故地,真正的中興還是以收復爲標準。趙構最終堅定的議和除了政治上擔心“二聖”的歸來以及軍事上擔心打不贏外,最主要的根本原因是沒有知兵的心腹文臣代表自己掌握軍隊。

衆所周知,宋朝是皇族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典型王朝,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是職業軍人出身,但自立國後就開始拼命打壓武將集團,爲的是防止武將造反篡權。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整個北宋時期,凡對外用兵,除皇帝親征外,大多是由知兵的文臣爲主帥帶兵作戰,以文臣挾制武將,比如龐籍、范仲淹、韓琦等名相都有過以主帥身份對外作戰的經歷。再不濟也是由皇帝家奴,即太監爲主帥領兵,比如宋神宗時期的李憲和宋徽宗時期的童貫。

文臣和太監領軍的好處就是將造反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點,而武將單獨領軍就成了階級敵人,宋仁宗時期的狄青以武將身份單獨統兵平定西南叛亂後就因爲犯了忌諱被文官集團活活嚇死。到了靖康之變後,由於特殊時期的特殊局勢,對金人的作戰基本上全是武將一力完成,比如南宋的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都是獨自成軍,他們的上面並沒有文官制衡。

在這種情況下,宋高宗趙構即使有打到北方去的想法,也要先嘀咕嘀咕是否能控制住這些軍隊,他手頭上沒人可用,南宋是在匆忙中建立的,開封被金人佔領後,大批的官員被虜到北方,趙構手頭上可用可信任的骨幹基本沒有,當時知兵且有威望的文臣不是沒有,比如宗澤、李綱,但這兩人都是宋徽宗、宋欽宗時代的老臣,還是直臣,即使有能力趙構也不敢讓他們統兵打到北方去,就算打得贏,不論是接回宋徽宗還是宋欽宗,趙構都擔心這些一根筋的文臣要求他還政,在宋朝,文官集團的威力可比武將集團更大。

宋高宗趙構爲什麼會不想北伐?拒絕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如果趙構的心腹中能有如宗澤、李綱這樣知兵的文臣,能夠代替趙構統兵指揮岳飛、韓世忠等武將,趙構有較大可能還是願意北伐的,但可惜的是沒有,南宋初期的宰相除李綱外,杜充、黃潛善、汪伯彥、趙鼎、秦檜等人都沒有統兵的才能,並且這些人都算不上趙構的心腹,杜充甚至都叛變投敵。

趙構是特殊情況下登上的皇位,早期只是個九皇子,沒有靖康之變,根本就沒有他上位的可能,一個普通皇子哪會有人投靠?所以趙構沒有心腹班底,沒有人替他掌握軍權,自己也沒膽量親征。在這種情況下,也許趙構是真有過收復江山的壯志,但骨子裏防止軍權旁落的基因還是佔據的上風,這纔有了堅定的和談主張,並且和秦檜一拍即合。

綜上,假設趙構有知兵的心腹文臣,或者如宗澤這樣的老臣完全宣佈效忠趙構個人,能代表趙構掌控軍權,重要的是能壓服岳飛、韓世忠等武將,趙構是不會揹着罵名堅持議和的,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