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孫權執政後,他哥哥孫策的後代們過得怎麼樣?

孫權執政後,他哥哥孫策的後代們過得怎麼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權,即吳大帝,他是三國時期孫吳開國皇帝、政治家、軍事統帥。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孫權當政後,對他的哥哥孫策,以及孫策的子孫,都不怎麼好。

衆所周知,孫權能成爲東吳之主,與他的哥哥孫策遭逢意外有很大關係,若不是孫策壯年早逝,根本輪不到孫權出頭。

想當初,孫策僅帶了一千多兵卒,以及百餘個門客離開袁術,可謂是極其勢單力薄。

但就是憑着這點力量,孫策積少成多,加上其頗有號召力,吸引不少人才來投,才逐漸有了一定規模。

有了部分實力之後,孫策先後又擊敗曲阿的劉繇、吳郡的許貢,以及會稽的王朗,終於有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隨後,因袁術僭越稱帝,孫策正式與其決裂,並在之後又佔據丹陽,這就讓其的實力更進一步,而朝廷也認可了孫策,封其爲吳侯。

孫權執政後,他哥哥孫策的後代們過得怎麼樣?

從這個過程中來看,孫策能起家發跡,完全是靠着真刀真槍打出來的。

在此之後,孫策再接再厲,繼續拓展自身實力範圍,先襲取廬江,後又打敗黃祖,另外還收降了豫章太守華歆

這一套操作下來,孫策終於統一江東。

到了這個時候,孫策已經成爲漢末時期不容小覷的諸侯之一,就連當時的曹操都說,難以與其爭鋒,不得已之下,只能採取與孫策結爲姻親,以便對其進行安撫。

但就在孫策的事業達到巔峯之際,他卻突然遭逢意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正對陣官渡,而孫策認爲這是一個好機會,因此他就計劃襲擊許都,把漢獻帝搶回來,也過一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癮。

不過,這個計劃並沒有成功,因爲孫策突然死了。

孫策突然死的原因,是由於遇刺,史料記載,他某天前往丹徒山中打獵,當時也有部下跟隨,結果孫策逞能,騎了一匹快馬,愣是把自己的隨從遠遠的甩在身後。

結果,孫策就這樣隻身進入了丹徒山。

進入丹徒山後,落單的孫策遇到了三個人攔路,而這個三個人,正是之前被孫策所殺的許貢之門客,他們攔截孫策的目的,就是爲了要爲許貢報仇。

雖說孫策也是一個猛將,但有道是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因此,一番廝殺之下,孫策雖然擊殺了三人中的一人,但仍然被其餘二人射中面頰。

幸運的是,孫策的隨從已經趕到,將剩餘二人擊殺後救下了孫策,這纔沒讓孫策命喪當場。

孫權執政後,他哥哥孫策的後代們過得怎麼樣? 第2張

但即使是這樣,孫策也身受重傷,回去之後,傷勢愈發嚴重,而自知時日無多的他,只能開始安排自己的身後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虛歲十九的孫權,接管了江東。

當然,孫權接管江東後,也確實將江東帶至巔峯,他對內重用周瑜張昭等人,穩定內部形勢,使得孫策死後一度十分動盪的江東日趨穩定。

對外,他銳意進取,平定了廬江太守李術之亂,又收服山越,並最終擊殺黃祖,算是給哥哥報了仇。

完成這些後,孫權又聯合劉備對抗曹操,並在赤壁之戰中一舉獲勝,隨後又在荊州大敗關羽,另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最終於公元229年,在武昌登基稱帝。

但在不斷拓展事業的同時,孫權對於哥哥孫策的身後事,卻顯得頗爲“自私”。

首先,在追諡問題上,孫權相當吝嗇。

孫權在武昌稱帝后,對自己的父親孫堅,以及哥哥孫策,分別進行了追諡。

所謂追諡,就是對某個已經去世的人進行追加諡號,畢竟如今孫權都當皇帝了,因此,理應對父親和哥哥進行追諡。

更何況,江東基業也有孫堅和孫策的一部分功勞,但在具體的追諡中,孫權卻對父兄二人,進行了區別對待。

他先是將自己的父親孫堅,追諡爲了“武烈皇帝”,另外,將自己的哥哥孫策,追諡爲長沙桓王。

如果按照權力的接替順序來講,孫堅算是第一代,孫策算是第二代,而孫堅則算是第三代,因此,他追封父親爲皇帝這倒是沒錯。

但是他追封哥哥孫策爲長沙桓王,就明顯存在有很大問題。

孫權執政後,他哥哥孫策的後代們過得怎麼樣? 第3張

要知道,孫堅在東吳政權的建立方面,所作出的貢獻,可要比孫策少的多,既然他都能被追諡爲皇帝,孫策理應也該被追諡爲皇帝纔對。

可惜孫權沒有這麼做,硬是把一個所謂的長沙桓王塞給了哥哥。

更重要的是,孫策這個所謂的長沙桓王,還是不能世襲罔替的那種,也就是說,僅有已經死去的孫策享有,孫策的後人,是不能襲爵的。

而對於孫策的兒子,孫權的安排更是“涼薄寡恩”的很。

孫策只有一個兒子,名字叫做孫紹。

在孫策遇刺時,孫紹年紀尚小,等到孫紹的叔叔孫權登基成爲東吳大帝之際,已經長大成人的孫紹,僅被封爲了“吳侯”。

並且,這個吳侯,孫紹也沒幹多久,沒多久,又在孫權的安排下,其爵位被改爲上虞侯。

另外,孫紹唯一的一個兒子,也就是孫策的孫子孫奉,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堂兄弟,也就是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所殺。

這麼一來,當初對東吳基業建立有着巨大貢獻的孫策,算是徹底絕了後。

上述便是在孫權當政之後,對待哥哥孫策,以及孫策後人的待遇,而從這個待遇中就可以看出,孫權對哥哥孫策,以及其後人屬實不怎麼樣。

尤其是他連一個皇帝的虛名,都不願意追諡給哥哥,甚至連長沙桓王都不願意讓自己的侄子承襲,這種做法,真的可以說是極其“涼薄寡恩”。

那麼問題就來了,爲何孫權會如此對待哥哥孫策以及其後人呢?其實這背後深究起來,都是孫權打的一手“如意算盤”。

孫權執政後,他哥哥孫策的後代們過得怎麼樣? 第4張

第一,如果把孫策追諡爲皇帝,那麼將來孫權死後,皇位傳給誰就是個問題。

前文講到,在孫權登基稱帝時,他的大侄子,也就是孫策的兒子孫紹,已然成年,而這個年紀,對於孫權來說,明顯是一個潛在的隱患。

爲什麼呢?很簡單,因爲作爲孫策的兒子,在法理上,也是可以當皇帝的。

雖說在早期,是因爲孫紹年幼,江東不穩,孫策不得已才傳位給自己的弟弟孫權,但如今孫紹已經長大了。

哪怕是當前孫權還活着,但他總有去世的一天,到那個時候,皇位是不是該由其接替?

但是我們都知道,人性都是自私的,因此從情理上來說,孫權肯定是想將來傳位給這自己的兒子,而不是侄子。

因此,孫權必須想辦法,讓孫紹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繼而打消他的這個念想。

這麼一來,孫權是萬萬不敢將哥哥孫策追封爲皇帝的,因此一旦如此,那麼就意味着,孫紹有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而假如他有了資格,勢必會想辦法奪得皇位,比如聯合朝中大臣等等,真要那樣的話,不僅孫紹會和孫權的兒子產生爭鬥,甚至孫權都未必能安享晚年。

所以,爲了安全起見,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孫權是不會追諡哥哥爲皇帝的。

其實這種做法,也是孫權在效法他人,歷史上出現過類似的例子,當初漢光武帝劉秀,他的哥哥劉縯,情況與孫策幾乎是一模一樣。

同樣是奠定了基業之後,在壯年之際被殺,並且也是在他死後,劉秀才接管了權力。

孫權執政後,他哥哥孫策的後代們過得怎麼樣? 第5張

而到了劉秀登基稱帝后,對哥哥劉縯,僅僅追諡爲“齊武公”,數年之後,又再次追諡,封爲了“齊武王”。

劉秀的做法,正是考慮到未來皇位更迭,爲了避免將來哥哥的兒子有“非分之想”,乾脆從根源上杜絕這個問題發生。

而回過來看孫權,其心思和考量,也是如此,只不過他不如劉秀的是,人家劉秀好歹還讓哥哥的王爵世襲罔替,但孫權卻連這個都不捨得,所以說他吝嗇也不爲過。

總之就是,孫權不追諡哥哥爲皇帝,就是怕將來這會給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孫帶來麻煩,所以與其到時候麻煩,倒不如提前杜絕。

除了這個因素之外,也有孫權在其中的“小心思”。

什麼小心思呢?說的簡單點,就是不想承認哥哥孫策對江東的功績。

當初,在孫策創業期間,孫權只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而開疆拓土的艱辛,孫權是沒怎麼經歷和體會過的。

這就意味着,孫權在江東的創業過程中,存在感並不高。

當然,這並不是說孫權沒有功勞,相反,他的功勞也不小,但那都是孫策死了之後的才發生的事情。

因此,如果孫權將哥哥孫策追諡爲皇帝的話,這就相當於,他承認了哥哥曾經對江東的豐功偉績。

但這種做法,明顯是往別人臉上貼金,同時又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和威信。

而按照孫權的性格,他願意幹這種事情嗎?當然不願意,更何況他這麼做的話,還會造成一個麻煩。

什麼麻煩呢?如果追諡哥哥爲皇帝,那就意味着承認了哥哥的功績,而承認哥哥的功績,是不是就得承認當初追隨哥哥打天下的老臣們的功績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承認這些老臣的功績,那些跟隨孫權打天下的人,又會不願意。

畢竟蛋糕就這麼大,多一個人分,剩餘的人就會分的少一點,這對於新一批的功臣來說,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畢竟是他們幫助和見證了孫權的登基稱帝,因此他們是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別人搶了自己那份功勞的。

更重要的是,當初跟隨孫策的老臣,基本上都已凋零,而新一批的功臣則正值壯年,這兩者對比,是個人都知道該選擇誰。

所以,爲了讓新一批的功臣支持自己,進而穩定自己的地位,孫權必須選擇無視哥哥。

還有,也是最核心的一點,那就是孫權這個人,本身就涼薄寡恩至極,因此他這麼對待哥哥孫策,一點都不奇怪。

孫權執政後,他哥哥孫策的後代們過得怎麼樣? 第6張

前文中提到,劉秀對待哥哥劉縯,雖說也是沒有追諡爲皇帝,而僅僅是追封爲王爵,但起碼,他還讓哥哥的王爵,世襲罔替傳了下去。

劉秀的哥哥劉縯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章,繼承了父親的爵位,被封爲齊王,而小兒子劉興,則被封爲了北海靖王。

並且,劉秀對這兩個侄子相當不錯,史料記載爲“撫育恩愛甚篤”。

但反觀孫權,卻相差甚遠,不僅不讓侄子繼承長沙桓王的爵位,同時後來封的吳侯也不讓侄子當的安穩,又改爲了上虞侯。

由此可見,孫權對於侄子孫紹,始終還是不放心。

而再去看孫權晚期的作爲,比如他親手賜死自己的四兒子孫霸,又廢掉了三兒子孫和,另外派人活生生的罵死了陸遜,足以可見,孫權是一個生性涼薄的人。

對自己親兒子以及重臣尚且如此,所以,對待已經死去的哥哥孫權,以及自己的侄子,孫權自然就好不到哪裏去。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孫權至少沒在孫紹活着的時候殺了他,這一點,就已經算是孫紹福大命大了。

孫權執政後,他哥哥孫策的後代們過得怎麼樣? 第7張

但孫紹雖然得以善終,不過孫紹的兒子孫奉,結局卻不怎麼好。

史料記載,孫紹死後,其子孫奉承襲了上虞侯的爵位,此時東吳的皇帝已經是孫權之孫孫皓,他聽聞民間說孫奉有可能會奪回皇位,因此一怒之下,將孫奉誅殺。

至此,孫策這一脈,算是絕了嗣。

而這麼看來的話,孫策的子孫整體上的結局確實不算太好,他本人被弟弟孫權強行塞了一個不能世襲罔替的長沙桓王爵位,而他的兒子孫紹,則在孫權的安排下,先是被封吳侯,後又改上虞侯,期間不用說,肯定是遠離政治權力中心的邊緣人物,而孫策的孫子孫奉,則是莫名被殺,這便是孫策祖孫三代的淒涼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