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諸葛亮五年時間裏先後六次北伐 諸葛亮主要動機是什麼

諸葛亮五年時間裏先後六次北伐 諸葛亮主要動機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北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劉備在駕崩之前對諸葛亮說,要“安邦定國,成就大事”,實際上意思和16年前提出的“北伐中原,興復漢室”是一樣的。

劉備一生英雄,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開始,四處征戰了一輩子,也顛沛流離了半輩子,但是自己的人生理想最終還是沒能實現,這應該是他人生最後時刻最大的遺憾,所以纔有託孤諸葛亮這件事。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成爲劉禪的“相父”,開始執掌蜀漢的軍政大權,先是225年平定南中,後是228年開始北伐,截至到234年諸葛亮五丈原殞命,5年的時間裏諸葛亮足足組織了6次北伐,可謂鞠躬盡瘁的典型,那麼他如此堅持的主要動機是什麼呢?

諸葛亮五年時間裏先後六次北伐 諸葛亮主要動機是什麼

圖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劇照

一、北伐的個人目的

1、實現人生理想

諸葛亮是個傑出的政治家,但他的想法和其他人不同,帶有很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大多數政治家往往是不擇手段,爲了達到目的沒有原則。

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就把管仲樂毅當作偶像,其中管仲輔佐了齊桓公稱霸,樂毅輔佐了燕昭王攻破齊國,一個名相、一個名將的光環之下,足以看出諸葛亮的政治抱負和政治傾向,就是——出將入相。

具體的表現上來看,就是“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在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之後,三個政權中蜀漢是國力最弱的一個,人口不過百餘萬,軍隊長期維持在十萬上下,長江對面的東吳政權兵力都是他的兩倍有餘,而雄踞中原的曹魏就更不用說了,實力差了何止五、六倍。

以弱擊強,這是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諸葛亮,所以大慧總結了一下,他就是個極富理想化的政治家。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必須要放開手拼一下,只有行動了才知道最終能不能成功,這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北伐的原動力。

諸葛亮五年時間裏先後六次北伐 諸葛亮主要動機是什麼 第2張

圖片:諸葛亮堅持北伐劇照

2、掌握軍政大權

劉備駕崩的時候,兒子劉禪還是個17歲的少年,以他的才智還不能領導蜀漢前行,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這個時候諸葛亮就必須站出來,把軍政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人說劉備託孤的時候還有李嚴,我認爲李嚴實際上是湊數用的,因爲劉備去世後李嚴就長期鎮守在永安,歷朝歷代哪裏有託孤重臣來戍邊的呢?他們必定都會是穩坐中央,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

所以諸葛亮很快就在蜀漢內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要知道諸葛亮的權利再大,這江山也姓劉,很多大臣都是跟着劉備一路走過來的元老,所以諸葛亮掌權後,朝廷內反對的聲音肯定不少,鑑於劉備和劉禪兩代皇帝都支持北伐,所以諸葛亮爲首的北伐派明顯長期佔據上風。

諸葛亮五年時間裏先後六次北伐 諸葛亮主要動機是什麼 第3張

圖片:諸葛亮主張北伐劇照

戰爭與和平最大的區別在於對體制的影響,諸葛亮主導北伐後,開始集中吸收政權內的所有資源,其中包括政權、軍權、人權、行政權等等,這些資源成爲了諸葛亮地位牢不可破的基礎。

那麼他這樣做目的在哪裏呢?就是爲了保證蜀漢政權穩定,說白了還是他認爲劉禪的能力不行,很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如果有小人出現,劉禪分分鐘就會成爲昏君。

所以諸葛亮本人要通過北伐來掌握權力,進而影響劉禪的思想,要說明一點,諸葛亮掌權和曹魏的司馬懿掌權性質上是有本質區別的,也就是篡位者和忠臣的區別,標準就是權力是否會世襲傳承下去。

諸葛亮五年時間裏先後六次北伐 諸葛亮主要動機是什麼 第4張

圖片:諸葛亮與劉禪劇照

二、北伐對蜀漢的影響

1、緩解國內矛盾

蜀漢政權的主要地盤集中在東漢益州境內,但是劉備集團當時的地位多少有些尷尬,由於是“外來戶”當皇帝,屬於少數外人去管多數的當地人,另外高層精英內還有不少荊州出身的人,比如蔣琬、費禕、董允等等這些蜀漢後期重臣,都不是益州本地人。

這種政治結果就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問題,他們擔心當地人會造反,事實上這個是有前車之鑑的,益州前主人劉璋父子在統治益州期間,就沒少有人搗亂,諸如豪強賈龍、趙韙等一系列叛亂,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劉焉和劉璋最後沒辦法,還是用東州一幫外人才平定了益州,所以在益州,或者是後來的蜀漢政權內,這個強烈的矛盾始終存在。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有這些經驗教訓,以諸葛亮的謹慎性格,他對益州當地的豪族門閥一定是嚴防死守的,同時從他個人的角度來看,拋掉派系之爭,自己在政治決策層面還有不少的敵對面,這些都是後患無窮。

那麼如何做才能緩和政權內部矛盾呢?事實證明就是對外戰爭,而且屢試不爽,諸葛亮組織的多次北伐,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蜀漢各階層的團結,對蜀漢的穩定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諸葛亮五年時間裏先後六次北伐 諸葛亮主要動機是什麼 第5張

圖片:諸葛亮組織北伐劇照

2、尋找時機突破

諸葛亮進行北伐,他就肯定想要成功,雖然雙方實力差距不小,可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曹魏強悍,但敵人也多,東南有東吳,西南有蜀漢,北方有烏桓、鮮卑等遊牧民族,東北還有公孫氏搖擺不定。

綜合來看,諸葛亮北伐時期也是曹魏政權最不穩定的時期,一旦讓曹魏放開手把其他敵人消滅掉,那諸葛亮的北伐纔是完全沒有了意義。

在諸葛亮北伐時,他一直和東吳保持着不錯的關係,第一次北伐中雙方和聯合從兩個不同的方向進行,後來曹魏攻擊東吳,諸葛亮又果斷開始第二次北伐,成功牽制了曹魏主力。

另外,諸葛亮還聯合西北的鮮卑族首領攻擊曹魏,可以說曹魏四面臨敵、防不勝防,一旦有一個點被突破,那就會元氣大傷。

諸葛亮五年時間裏先後六次北伐 諸葛亮主要動機是什麼 第6張

圖片:諸葛亮率兵在渭水邊劇照

諸葛亮北伐想要成功,唯一的機會就是打個出其不意,最好是能夠一次性拿下隴右或者關中地區,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突破口,奈何由於用人不當和戰略上的失誤,諸葛亮多達6次北伐,也沒能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