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太宗趙光義到底有沒有殺死趙匡胤?揭祕斧聲燭影的真相

宋太宗趙光義到底有沒有殺死趙匡胤?揭祕斧聲燭影的真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趙匡胤文韜武略,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宋朝開國皇帝,那麼宋太宗趙光義到底有沒有殺死趙匡胤?今天小編就爲大家揭祕斧聲燭影的真相。

趙匡胤是河南省洛陽市人,其父是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也就是後來的宋宣祖,母親則是昭憲太后,這樣的出身既意味着榮華富貴,也代表着血雨腥風。

亦或者說這樣的背景,似乎註定了趙匡胤會與後漢、後周碰撞出時代的火花。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

趙匡胤從小就喜歡讀書,欽慕儒家文化和兵家之法,在父母親族的培養下長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後來家國動盪、國土凋零,風雨飄搖的時代也好讓趙匡胤看到了大鵬展翅的契機,他認爲亂世中最好的機會就是從軍,用戰功積累起未來的上升之路。

宋太宗趙光義到底有沒有殺死趙匡胤?揭祕斧聲燭影的真相

他先是投奔了樞密使郭威,後又跟隨後周世宗柴榮四處征戰,最後擁有了一批忠實的追隨者。

多年後柴榮病重,後周小皇帝登基稱帝,朝廷出現了主弱臣強的局面。

趙匡胤覺得時機基本成熟,就在暗中謀劃取而代之,新帝即位政權不穩便是他的時機。當時,只有七歲的恭帝即位,根本壓不住各路心懷不軌的臣子。

遼國軍隊趁火打劫、攻伐後周,後周執政者與當朝宰相一番商議,讓趙匡胤出兵衛國。然而,此時的趙匡胤心裏已經有了盤算,反覆推辭說自己沒有多少兵力不足以出戰。

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

這話一出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意思,趙匡胤是想要所有的兵權,後周的力量實在不濟,不得不滿足趙匡胤的要求,給予他最高的軍權以擊退遼兵。

趙匡胤得到兵權之後,並不感念後周天子的信任,而是想要取而代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趙匡胤果斷的發起了我們所熟知的“陳橋兵變”,成爲了宋朝的開國皇帝。

私下裏他派人在民間散播謠言動搖民心。

“應當立趙匡胤爲天子”

隨後又在今天的河南省陳橋鎮與弟弟趙光義合謀,利用親信在自己假裝醉酒之時,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趙匡胤身上,好像強迫趙匡胤當這個皇帝一樣。

這一件黃袍加身既成全了趙匡胤的野心,又滿足了在百姓間的名聲,不得不感嘆他的城府之深。

“斧光燭影”的來歷

經過軍事上的收權、民間收威望、軍隊中收擁護,趙匡胤最終取代了後周的恭帝,將國號改爲“宋”,成爲了宋朝開國皇帝。

爲了維持人前的良好形象,趙匡胤對於前朝親貴以禮相待,不給人造反的口舌。

後來,趙匡胤回想自己稱帝的經過,害怕再出現一個像自己一樣“黃袍加身”的人,於是想要將軍權全部收回自己手裏,這樣自己的內心才能安寧。

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

但前朝收回兵權的措施一般都會引發戰爭,趙匡胤不想因此破壞自己在百姓中仁厚的形象,於是想出了“杯酒釋兵權”這樣溫和不見血跡的方式。

不久後,太祖輕鬆收回了所有的軍權,這樣的智慧至今都爲人津津樂道。

從最開始的兵卒到如今的帝位,趙匡胤在期間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自古亂世出英雄,可以說就是這樣混亂的時代造就了趙匡胤,也成就了趙匡胤後來的輝煌。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認可趙匡胤的所作所爲,也不是每個人都爲趙匡胤結束了戰亂的時刻而歡呼。

甚至有些人想要學他一樣篡權上位,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就是此類人。當然,這是後人對於人性的猜測,也就形成了所謂的“斧光燭影”。

據史書記載,開寶元年趙匡胤在夜晚召見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兩人對坐痛飲、歡聲笑語不休。

可是,在第二天早上宮人就發現趙匡胤死在了昨天晚上,也就是說趙匡胤在前一天晚上與趙光義單獨相處。

在此之前,趙匡胤沒有任何徵兆,而在此之後就死在了萬歲殿上。

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

宋太宗趙光義到底有沒有殺死趙匡胤?揭祕斧聲燭影的真相 第2張

衆人對此議論紛紛,都認爲趙光義是殺害趙匡胤的人,原因就是古代繼承皇位的制度是“兄死弟及,父死子替”。按理來說,趙匡胤去世應當先是他的嫡長子即位。

然而,趙匡胤的兒子雖然在世卻並沒有繼位,趙光義成爲了這個利益的最大受益者,隨後太祖的兒女們也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去世了。

根據當天晚上兄弟二人獨處的情況來看,再加上太宗皇帝又是最大的受益者,衆人猜測在燈火搖曳之中,趙光義親自殺害了自己的哥哥,燭光忽明忽暗照出了趙光義醜惡的嘴臉。

斧聲燭影的真相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按現在的判案方式來看,殺人必然要僞造自己的不在場證明,以此來爲自己開脫。

如果真是趙光義所爲,相當於在衆目睽睽之下違反了倫理道德,爲何他不營造不在場的證明呢?

倫理綱常在古代又是最被重視的東西,就像趙匡胤“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一樣,做什麼事情都不可以落人口實,不可以失去民心。

趙光義會不明白這個道理嗎?他即使對皇位真的有想法,也不至於使用這樣毫無技術含量的手段,這豈不是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不僅僅是我們能想到這些,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也和我們有同樣的看法,並且還進行了有理有據的迴應,司馬光曾在《治水紀聞》中描述道:

趙匡胤死後,宋皇后派遣王繼恩去請趙德芳入宮,但王繼恩去轉而去了趙光義的府邸。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趙光義當晚並沒有和趙匡胤在一起,又如何會有斧聲燭影之類的事情發生呢?

亦或者說趙光義入了宮,但卻沒有做過多停留,最起碼他走的時候趙匡胤還活着。

既然趙匡胤還活着,若是弟弟真有弒君奪位之心,太祖也定然不會手下留情。

司馬光家族世代爲史官,司馬光也因此見證了許多前塵往事,對於趙光義最後爲何會登基?他用歷史記載的“金匱之盟”爲我們解答了疑惑:

趙匡胤和趙光義曾一同去看望二人的生母昭憲太后,太后問趙匡胤:

“你覺得自己爲什麼能夠奪得皇位?”

宋太宗趙光義到底有沒有殺死趙匡胤?揭祕斧聲燭影的真相 第3張

趙匡胤回答是因爲先祖的庇護,對此太后搖搖頭,隨後回答道:

“是因爲後周的皇帝小,所以你要是想要保護北宋王朝,死後傳給自己的弟弟最安全。”

聽了母親的話兄弟二人達成約定,並且還互相立下誓言,後將這份盟約藏在了金匱中。

金匱之盟在各種史料中都有記載,這就基本否定了衆人的猜想,也就沒有了斧聲燭影的篡權論。

司馬光用簡單而確切的史實告訴我們,趙光義弒兄篡權就是一個謠言,趙氏子弟的興盛正是因爲這兄弟二人心無嫌隙,也正因爲這個盟約解開了“斧光燭影”的謎團

趙光義登基之後,對趙匡胤的妻子、兒子也很好,史書是這麼說的“共保富貴,無憂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