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他爲什麼這麼做?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他爲什麼這麼做?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古至今,凡是說到秦始皇的暴政,很多人都會想到“焚書坑儒”事件,但恐怕很少有人能搞清楚,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焚書坑儒”其實可以分爲“焚詩書”、“坑儒生”兩個獨立事件,導致該事件爆發的根源,其實是秦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劇烈衝突,是秦始皇嘗試文化融合失敗後,所採取的激烈手段。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他爲什麼這麼做?

秦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衝突,秦國深受中原列國鄙夷

秦文化和中原文化雖然皆源自於西周文化,但歷經春秋戰國數百年的分裂發展,列國早已發展出了各自不同的文化,例如“以法爲教,以吏爲師”的秦國法家文化、以儒家之禮爲核心的齊魯文化、粗獷豪邁的燕趙文化和浪漫奔放的楚文化。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他爲什麼這麼做? 第2張

列國文化雖然同宗同源,但由於發展道路不通,到春秋末期時列國文化便已經產生了巨大差異,例如秦文化吸收了大量戎狄文化,而楚文化也吸收了大量南部蠻夷文化,因而一直以來秦國和楚國都備受中原列國的鄙夷,不同的是“商鞅變法後秦文化又融入了大量法家思想,而楚國爲了避免白眼,則積極向中原文化靠攏,這導致秦文化與中原文化差異極大。

事實上,秦國在思想文化方面確實較爲落後,縱觀整個春秋戰國,秦國雖然曾誕生過大量名臣武將,但卻從來沒有誕生過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因此,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原列國可以說對秦國保有相當大的優越感,例如《淮南·要略》中便說秦國“刻薄寡恩”、“尚首功”、“虎狼之國”、“貪狼強力,寡義而趨利”,《漢書·刑法志》、《荀子議兵》等也有類似記載。

在中原列國看來,秦國統一六國,完全就是中原先進文明被野蠻文化所踐踏,因此當秦始皇將秦國的制度推向全國之時,自然受到了中原各國的抵制和反對。尤其是士子階層,秦始皇庸官以熟悉律法者爲主,更是斷絕了他們的入仕之路,他們又豈會認可這樣的統治。

秦始皇也曾嘗試文化融合,可惜還是以失敗告終

秦始皇並非沒有認識到文化衝突問題,統一天下之後,爲了維護秦國的統治,秦始皇在促進社會制度統一的同時,也曾嘗試接納六國文化,進而促進文化融合。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他爲什麼這麼做? 第3張

一方面,秦始皇非但沒有阻止其他文化和各學派學者涌入咸陽,甚至允許他們登堂入室,甚至以身作則,對六國文化予以了最大限度的包容。例如黃老道家、陰陽家經過綜合儒、法、道諸家的學說,所提出的“五德始終說”,秦始皇便予以了認可。又如秦始皇的“大咸陽規劃”,則體現出了大量“法天象地”的道家觀點。再如秦始皇“泰山封禪”,則代表了他對齊魯文化的認可。

然而,自詡先進的中原文化,又豈會與他們眼中的蠻夷文化相融合,秦始皇“泰山封禪”,就因爲沒有遵循儒家禮儀,而是採用了秦國禮儀,結果由於在泰山上淋雨,而在下山後被齊魯儒生所取笑。

另一方面,秦始皇雖然沒有任命列國士子爲官,但卻設立了“博士”職位,邀請六國各學派之名士子擔任,准許他們參與討論國事。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六國士族尤其是知識階層的理解,進而由他們影響和引導天下百姓,促進新政的落實。例如西漢初期的“商山四皓”,信奉黃老之學的他們便曾擔任秦朝“博士”。

然而,擔任“博士的”六國士子,對於秦始皇的努力卻並不領情,在參政議政時態度傲慢,幾乎是一言不發,然而私底下對於朝政的非議,卻始終也沒有停止,導致秦政的推行仍然十分艱難。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他爲什麼這麼做? 第4張

要知道,全面推翻“分封制”的秦朝,本就是千年難見的大變局、大動盪,大規模的變革本就極易引起社會全方位的動盪,劇烈的文化衝突無疑加劇了這種動盪,在秦始皇的文化融合嘗試難以取得進展的情況下,這種衝突只能是愈演愈烈。

齊人淳于越重提分封制,在李斯建議下“焚詩書”上演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擺酒設宴,七十餘位官吏、博士參加了這場宴會,然而正是這場宴會上極不和諧的一幕,最終引發了“焚詩書”事件。

宴會開始後,僕射周青臣先是上前歌頌了一番秦始皇統一天下以來的各種功德,秦始皇聽後十分高興。然而,還不等秦始皇高興太長時間,擔任博士的齊人淳于越上前,以““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爲由,對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提出了質疑,要求重新恢復分封制。

對此,秦始皇雖然不滿,但卻並未直接予以斥責,而是將其言論交由臣子們討論。丞相李斯於是上前,對淳于越的言論進行了全面駁斥,同時提出:天下之所以久久不能安定,就是因爲這些知識分子在作祟,他們在朝堂上不發一言,卻私下利用自己所學對新政議論紛紛。對此,李斯建議“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他爲什麼這麼做? 第5張

淳于越的言論顯然觸及了秦始皇的底線,因此對於李斯的建議,秦始皇最終表示了同意。下令除“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之外,對於除官方收藏之外,收繳天下所有詩、書和百家言論的書籍,並將之全部焚燬,並不許民間再有任何詩書、百家言論。

方士逃跑之餘非議朝政,秦始皇一怒下令“坑儒”

如前文所述,“焚詩書”事件乃是秦始皇嘗試融合文化失敗之後,所採取的激烈手段。而且秦始皇明確下令,不許民間再非議朝政,然而此事過去還不到一年,便有人再度公然違抗命令。

秦始皇時期,爲了追求長生的他,身邊圍繞着大量方士,除了徐福出海尋找仙藥之外,侯生、盧生兩位,然而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這兩位術士卻逃跑了,《史記》給出的原因則是,他們認爲秦始皇太過殘暴,因此不想再給他尋找仙藥了。

對於兩人的逃跑,秦始皇或許不至於發怒,但要知道在前一年,秦始皇剛剛下令不許民間非議朝政,如今侯生、盧生不僅逃跑,而且在民間大肆非議朝政,這豈能不讓秦始皇惱怒,秦始皇言道,“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爲訞言以亂黔首”。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他爲什麼這麼做? 第6張

最終,秦始皇一怒之下,下令“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秦始皇之所以痛下殺手,其實更多是爲了殺雞儆猴,防止再有人公然非議朝政。

綜上所述,“焚詩書”、“坑儒生”雖然是兩個獨立事件,但其實也有一定的內在聯繫,乃是秦始皇嘗試融合文化失敗之後,所採取的激烈手段,目的就是爲了徹底摒除百家學說,於全天下推行法家思想,從而確保思想文化方面的統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