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皇太極的帝王術有多厲害?用計謀扳倒三大貝勒

皇太極的帝王術有多厲害?用計謀扳倒三大貝勒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皇太極的一生是經歷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皇太極的帝王之術有多厲害?他是如何扳倒三大貝勒的?請聽我詳細道來。

1626年寧遠之戰中清太祖努爾哈赤袁崇煥那裏吃了大虧,沒過多久便在遺憾中病逝。而且病逝時只有大妃阿巴亥在努爾哈赤身邊,據說努爾哈赤的遺命是“多爾袞繼承汗位,代善輔政”;但隨着精明能幹的阿巴亥殉葬努爾哈赤,這一遺命的真假便不得而知了。

在代善等諸位貝勒支持下,皇八子皇太極繼承大汗之位。

衆貝勒“乃合詞請上嗣位”,皇太極“辭再三,久之乃許”,被擁舉爲大汗

皇太極並非嫡長子,也沒有太子努爾哈赤的遺命,只是在兄弟們的擁戴下繼承的汗位。

作爲對擁戴自己登上汗位的三位兄長的回報,皇太極對代善、阿敏與莽古爾泰很是尊重,讓這三位和碩貝勒同自己一起南面並列而坐,看上去就像是四位大汗一樣。

不僅接受羣臣的朝拜,皇太極還免去了這三位貝勒行君臣之禮,只行兄弟之禮即可。

皇太極之所以如此厚待三位和碩貝勒,一是對他們的感激與尊重,二是對他們權力的畏懼:

代善掌管正紅旗與鑲紅旗二旗

阿敏掌管正白旗

莽古爾泰掌管正藍旗

這三位貝勒的實力與地位遠遠要高於其他的貝勒王公們。

皇太極的帝王術有多厲害?用計謀扳倒三大貝勒

努爾哈赤還在時,便執行八和碩貝勒共同議政的方式,代善、阿敏與莽古爾泰同太宗皇太極一起參與處理朝政。皇太極繼位以後,仍舊沿用八王議政的方式,同三位和碩貝勒一起商量朝政,凡事都不能自己做主。

皇太極給了三位和碩貝勒極大的權力,導致自己被三位貝勒處處掣肘,很多事情只能是遷就。這樣八旗旗主聯合主政的方式,分散了汗權,王權相對獨立,皇太極與諸位貝勒尤其是三位和碩貝勒之間的矛盾亦是越來越突出。

皇太極剛繼汗位之初,因爲沒有形成屬於自己的勢力,只能暫時維持這一局面;但是皇太極並沒有什麼都不做,而是一步一步採取措施削弱與自己對立的各方勢力。

不得不承認,帝王之術確實很厲害,皇太極深諳帝王之道;一步一步利用每一位和碩貝勒的弱點,逐個除掉或者使其無法與汗權相抗衡。

皇太極加強汗權的第一步:便是將八旗中權力比較大的幾位旗主的權力向下分散。皇太極很清楚不可能直接削弱旗主們的勢力,便仍舊沿用舊制,但是在每旗設置一位總管旗務大臣,並且擴大這些旗務大臣的權限。其實皇太極這麼做就是將貝勒們手中的權力分一些給總管旗務大臣,從而改變各旗主貝勒壟斷旗務、自己全權做主的局面。

皇太極打出去的名號是:改革官制;但實際上真正針對的無非就是三大和碩貝勒,但即便是三位和碩貝勒心裏清楚,也不能反對皇太極的這一舉措。

而皇太極的第二步:便是在處理朝政上,削弱各位旗主貝勒的權限,仿照明朝的制度設置六部(禮部、吏部、兵部、工部、戶部與刑部),每一部都由一位貝勒負責。

在實施這兩步的過程中,皇太極如何將三位和碩貝勒處置纔是重頭戲。

而阿敏,便是皇太極的第一個目標。

阿敏是皇太極的堂兄,叔父舒爾哈齊的兒子。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的同母胞弟,在努爾哈赤加強汗權的路上被幽禁而死。不過在當時後金有一點是好的“父罪不連累兒子”,所以即便是舒爾哈齊犯下忤逆的大罪,努爾哈赤仍舊重用了弟弟的兒子們。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稱大汗以後,便冊封了四位和碩貝勒,地位上遠遠高於其他的貝勒王公:

大貝勒代善(此時皇長子褚英已被廢,實際上序齒排行老二)

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侄子)

三貝勒莽古爾泰(皇五子)

四貝勒皇太極(皇八子)

阿敏雖然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但鑑於其父對後金立下的赫赫戰功,便將其封爲四大和碩貝勒之一,並且參與朝政的處理。

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創業初期的左膀右臂,作戰很是勇猛,但是缺乏謀略。是努爾哈赤加強汗權路上最大的威脅,曾經私自帶着自己家人們一起前往黑扯木,阿敏作爲舒爾哈赤的兒子,自然是跟隨父親一起。

努爾哈赤將舒爾哈齊追回以後,便將其幽禁起來。

阿敏因爲跟隨父親一起,按理說應當被處死,但是因爲諸位兄弟給他求情,努爾哈赤才放了阿敏一條生路。

不過阿敏並沒有感激伯父努爾哈赤,反而對伯父努爾哈赤還有新繼位的大汗皇太極心存怨恨。

皇太極在未登上汗位之前,阿敏曾經提出“出居外藩”的條件,若是皇太極答應的話便會擁護皇太極。皇太極爲此找到阿敏的六弟鄭親王濟爾哈朗,商議該如何應對阿敏的要求。濟爾哈朗雖然是阿敏的同父異母的親弟弟,但是因從小被養在宮裏,與諸位皇子的關係頗好,尤其是與皇太極的關係最爲親密。

濟爾哈朗當即便不同意兄長阿敏的要求,阿敏雖然擁護了皇太極登基,但實際上內心很是不滿。皇太極繼承汗位以後,阿敏奉命前去征討蒙古阿魯特部,但是卻經常說出“誰害怕誰啊,誰能奈何的了我”之類的話,顯然並沒有將新上任的大汗皇太極放在眼裏,也是在表達自己對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的不滿。

之後阿敏做的幾件事情無疑是在自掘墳墓:

第一件事:阿敏征討阿魯特部歸來以後皇太極便命他前去征討朝鮮,在朝鮮王已經派遣使臣求和的情況,阿敏仍舊不想停止攻擊,想要直取王京。貝勒嶽託與鄭親王濟爾哈朗都勸說阿敏:不要違背大汗皇太極的命令,既然朝鮮已經議和,就不要繼續攻打。

皇太極的帝王術有多厲害?用計謀扳倒三大貝勒 第2張

但是阿敏一意孤行,甚至想要自立爲王;並且邀請努爾哈赤嫡長子褚英的兒子杜度一起居住王京。但是杜度還很清楚地記得自己父親可悲的下場,自然不會同意。

如此一來,阿敏便處於被孤立的狀態,不得不同朝鮮議和。

在此事上,嶽託(代善的)以及濟爾哈朗(阿敏的弟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第二件事:阿敏想要擅自將俘虜的朝鮮婦女收入自己的府上,嶽託提出“朝廷有令,不得將俘虜的婦女私自處理”。後來皇太極便將這個朝廷美婦納入宮中,阿敏還是惦記着,便再次向皇太極索要,但被皇太極拒絕,阿敏很是不高興,經常在背後抱怨。皇太極得知後很是不高興,便將這位美婦賞給了總兵愣額禮。

阿敏是一個有什麼事都藏不住的人,經常在大庭廣衆之下抱怨,比如:

我何故生而爲人”

“不若爲山木,否則生高阜處而爲石”

“雖供人伐取爲薪”

“不免禽獸之溲渤”,

其實很多話都是對皇太極的抱怨。

第三件事:之後更是直接違拗皇太極,將皇太極下令征討的蒙古科爾沁奧巴的使臣私下裏留在自己的府上,並且將皇太極責備奧巴的話派人告訴了奧巴。可見,阿敏對皇太極極爲不忠誠。

第四件事:阿敏違背朝廷“不得私自嫁女”的規定,私下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蒙古貝勒賽特爾

太祖在時,阿敏所管的兩藍旗駐守在張義站、靖遠堡,不過就是徒弟有些貧瘠;阿敏便私下裏到黑扯木開墾,被太祖處罰;皇太極登基以後,阿敏直接放棄了靖遠堡,前往黑扯木。

阿敏甚至告訴自己的叔父貝和奇,自己曾經夢到努爾哈赤,而且黃色的蛇纏在身上。這明顯就是在說自己纔是真命天子,將自己篡奪汗位的野心直接暴露了出來。

之後因爲違背皇太極“善待降民”的政策,對降民盡數殺死。

皇太極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便下令不準諸位貝勒大臣入城,士兵們可以回家。

之後給阿敏定了十六條大罪,不過皇太極並沒有處死阿敏,而是將其囚禁起來,一直到死。

阿敏被定罪以後,他的弟弟濟爾哈朗還有幾個兒子向黃瓜太極發誓:一定會對皇太極忠心耿耿。並且讓皇太極能明察,大臣們可能會對他們的詆譭。

其實說白了阿敏之所以會有如此下場,就是一阿敏作爲奴隸主階級的代表,在於皇太極推進封建化過程中,成爲了犧牲品;也可以說罪有應得。

莽古爾泰與德格類是努爾哈赤第二位大妃袞代的兒子,努爾哈赤在時,莽古爾泰與皇太極並列“四大和碩貝勒”,而德格類則是位列“四小和碩貝勒”之位。

一是因爲生母袞代得寵,而是莽古爾泰確實驍勇善戰,所以纔會被封爲“四大和碩貝勒”之一。但莽古爾泰雖然在戰場上是一把好手,但是爲人魯莽、衝動,甚至嗜殺。據說在生母袞代獲罪努爾哈赤被廢后,莽古爾泰親手弒殺自己的母親向努爾哈赤邀功。

如此殘忍的人,又怎麼適合做大汗呢?

努爾哈赤病逝後,無一人支持莽古爾泰繼承汗位。

但莽古爾泰沒有登上大汗之位並不認爲是自身的原因,所以對新任大汗皇太極很是不服氣。

皇太極登上汗位以後,莽古爾泰作爲四大和碩貝勒之一,自然有資格與皇太極一起南面並列而坐。

但在努爾哈赤剛剛病逝後不久,莽古爾泰與姐姐莽古濟、弟弟德格類等人一起盛裝舉辦宴會,絲毫沒有傷心的樣子,可見他的孝心確實讓人咂舌。

1631年大淩河之戰中,圖賴因爲輕敵中了埋伏,使得正藍旗十多位將領陣亡,部隊傷亡慘重。皇太極爲此很是生氣,不允許諸位大臣前去探望受傷的圖賴。

第二天皇太極正在山崗上觀察形勢,想着如何攻破大淩河城。這個時候莽古爾泰直接找到皇太極,問道:“昨天的戰鬥中,我們兩藍旗的將領傷亡的比較多。能不能退回去?”

皇太極一聽莽古爾泰的話很是生氣:“我聽說你所率領的部隊是因爲不聽從指揮,貽誤了軍機纔會如此?”莽古爾泰直接出都頂撞皇太極“我們哪裏有不聽從指揮?”

皇太極也不想跟莽古爾泰起正面的衝突,便說道:“若是有人誣告的話,我必定會追究;若是事實的話,我必定會追究不聽從指揮的人。”

圖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失誤,便是由陣前指揮不當的失誤,而莽古爾泰作爲正藍旗的旗主自然也是有責任的。不過皇太極並沒有明說,想要騎馬離開。

沒想到莽古爾泰憑着自己“魯莽的勢力”成功得罪了皇太極,也爲皇太極想要除掉他埋下了伏筆。莽古爾泰實在是口無遮攔:“大汗您爲什麼總是單單跟我過不去,我明明對你很是順從,難不成你是想要殺了我嗎?”

“上何獨與我爲難?我固承順,乃猶欲殺我耶?”

皇太極的帝王術有多厲害?用計謀扳倒三大貝勒 第3張

說着話莽古爾泰既然想要將自己的配劍拔出來,恰好站在一旁的德格類趕緊制止了兄長莽古爾泰,讓莽古爾泰清醒點。雖然此時的皇太極還沒有正式登基稱帝,但好歹是大汗,敢在大汗面前拔劍,無疑是謀逆的大罪。

沒想到莽古爾泰更加生氣了,直接將自己佩劍拔出來五寸長,這便是歷史上出名的“御前露刃”,皇太極非常生氣,將莽古爾泰的罪行一一列舉,並且說出了莽古爾泰弒殺生母的事情。德格類趕緊將莽古爾泰給推走了,到了晚上德格類帶着熊正莽古爾泰去向皇太極請罪,但是被皇太極拒之門外,連面都沒有見。

皇太極對莽古爾泰“御前露刃”一事非常生氣,直接斥責身邊的侍衛:“我養你們有什麼用?有人敢在我面前拔劍,你們爲何不拔刀護我?”

“朕恩養爾等何用?彼露刃欲犯朕,爾等何不拔刀趨立朕前耶?

莽古爾泰也因“御前露刃”被革除了和碩貝勒的名號,降爲普通的貝勒。

被革除和碩貝勒名號的莽古爾泰可以說在勢力上得到了沉重的打擊,遠不如從前。

既然已經不再是和碩貝勒,自然也就不能與皇太極並列南面而坐。

此時阿敏已經被囚禁,莽古爾泰也失去了和碩貝勒的名號,能夠與皇太極南面而坐只剩下代善。代善很清楚,三位和碩貝勒只剩下自己,未免兔死狗烹,便主動提出“要讓皇太極南面獨尊,自己則是與莽古爾泰侍奉在側”。

“我等既戴皇上爲君,又與上並坐,恐滋國人之議,謂我等既奉上居大位,又與上並列而坐,甚非禮也……自今以後,上南面中坐,以昭至尊之體,我與莽古爾泰侍坐上側。”

代善說的話很是恭維皇太極:既然我們已經將皇太極您奉上了大汗之位,若是還並列而坐的話,確實很無禮;從今天開始,大汗應當南面獨坐,這樣才能彰顯出您的尊貴。

皇太極覺得代善說的有道理,便應允了。

自皇太極南面獨坐以後,心情非常愉悅,畢竟他加強汗權的目標已經達到了一大半。

1632年正月,皇太極邀請諸位貝勒王公,這次家宴也是彰顯除了皇太極南面獨坐的尊榮。

不過在這年的十二月,莽古爾泰突然病逝。

三年後莽古爾泰的弟弟德格類也跟莽古爾泰突然病逝。

兩位都是身經百戰的大將,既然沒有舊疾病爲何會突然病逝了;所以很多人猜測是皇太極暗中將莽古爾泰兄弟二人除掉了。畢竟他們的威脅實在是太大,在莽古爾泰病逝後三年,哈達公主莽古濟(莽古爾泰同母姊妹)府上的奴才冷僧機向皇太極告發:莽古爾泰、德格類、莽古濟等人曾經一起焚香立誓,陰謀篡奪大汗之位。莽古濟的夫君鎖諾木杜凌也作證確有此事,皇太極大怒,

將莽古濟凌遲處死,莽古濟成爲大清唯一一個被凌遲處死的公主

莽古爾泰與德格類雖然已死,但是墳塋被毀掉,並且將其開除宗籍

其子孫後代全部受到了連累。

自此以後,莽古爾泰與德格類對皇太極的威脅徹底消失。

在皇太極將兩位兄長阿敏與莽古爾泰都打了下去後,與兄長代善的矛盾開始突出,並且逐步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

代善與努爾哈赤第一位大妃佟佳氏所生的兒子,比皇太極年長,早早便跟隨太祖南征北戰,作戰異常勇猛,立下不少戰功。太祖在時還曾將代善立爲皇太子,處理朝政。

不過代善有一個缺點:不善言辭,甚至有些怕事,並不善於使用心計;而且處處謙讓,甚至有些怕事,若是自己犯了什麼過錯便會立馬認錯。其實代善真沒有什麼樣野心,在太祖病逝後,擁護皇太極繼承汗位。

或許也正是因爲他這樣的性格,讓他歷經太祖、太宗與世祖三朝得以善終。

皇太極對代善這位兄長還是比較尊重,畢竟他們曾經聯手一起除掉褚英,並且在此之後和睦相處,成爲太祖的左膀右臂。

莽古爾泰與阿敏被皇太極處置後,威脅汗權的只有代善一人了。

雖然代善並沒有什麼大的野心,威望極高,但是在汗權面前,皇太極是不允許這樣一個潛在的威脅在的。

即便是代善再謹小慎微,皇太極也能抓到代善的把柄,之前都是因爲幾件小事呵斥代善一番就算過去了。但是1635年發生的一件事情,對代善的處置非常嚴重:

這年九月皇太極率領衆人出城迎接征討察哈爾有功的多鐸,在這次征討中多鐸俘獲了察哈爾林丹汗的遺孀伯奇太后,皇太極便將其賜給了自己的長子豪格。沒想到引起了豪格的岳母莽古濟的不滿,指責皇太極一番便走了。在經過代善營帳的時候,代善便讓自己的妻子將莽古濟請進了自己的營帳,設宴款待,並且給了莽古濟不少財物。

皇太極得知後非常生氣,先是派人將代善還有他的兒子薩哈廉質問一番,然後獨自帶着侍衛回了瀋陽。回宮以後緊閉宮門,誰也不見。

一時間諸位貝勒都摸不到頭腦,後來才得知是代善惹惱了皇太極。

在諸位貝勒再三請求下,皇太極見了諸位貝勒一面,將代善狠狠斥責一番,歷數了他所有的罪狀;然後又將其他的貝勒全都指責了一番,臨走之前生氣地說道:“你們如此胡作非爲,眼裏還有我這個大汗嗎?從今天開始我閉門不出,你們可以再選擇一位賢能者任大汗之位。”

代善與諸位貝勒都無言以對,沒辦法八旗貝勒與與六部大臣一番商議後便決定:將大貝勒代善立案審查,給代善定罪,向太宗請罪。

皇太極自然並不是想真的辭掉大汗之位,畢竟這時候誰也不敢接大汗這個位置。

諸位貝勒大臣給代善定了四條大罪,不過皇太極並沒有重罰,只是象徵性地處罰了一下。

不過經此一事,皇太極的目的達到了,代善的權勢跌落。

自此以後,三大貝勒的勢力基本消除,皇太極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除了皇太極以外,另外三位和碩貝勒中,莽古爾泰與阿敏都是性情魯莽,而且藏不住事的人。本身就對皇太極登上汗位不滿,之後對新大汗皇太極更是不放在眼裏,言語舉止上處處冒犯。這兩位,站在皇太極的角度看,自然是死有餘辜。

皇太極剛坐上大汗之位時,位置沒有坐穩,還需要依靠這幾位和碩貝勒的支持,自然不敢妄動;但隨着汗權的加強,阿敏與莽古爾泰越來越過分,皇太極便順勢將此二人除掉。

對於代善而言,雖說有些“冤枉”,但在汗權面前,任何的威脅都不算冤枉。因爲對於有雄心抱負的皇太極而言,必須要將汗權完全集中在自己的手裏,才能展開手腳成就大事,若不然事事都需要受到繼位和碩貝勒的掣肘。

皇太極與三位和碩貝勒之間的鬥爭,並不能看做是個人的權力之爭,它體現的是後金由奴隸制向封建化的過渡。

很快皇太極便正式建立大清,登基稱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