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爲什麼說采石之戰南宋取勝並非偶然?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說采石之戰南宋取勝並非偶然?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金戰爭的一次著名戰役。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顏亮徵調大軍,分四路,企圖一舉攻滅南宋。金海陵王亮親率主力,自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出發,首攻宋淮西地區。宋兩淮駐軍倉皇退至長江南岸,金軍長驅直入,進抵長江北岸,打造戰船,準備自採石(今屬安徽馬鞍山市)渡江

爲什麼說采石之戰南宋取勝並非偶然?原因是什麼?

當時,宋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都統制王權因無能被罷官,所部一萬八千人剛退至採石,接替王權的將領李顯忠尚未到任,軍無主帥,士氣渙散,人心惶惶。中書舍人虞允文時任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奉命督促李顯忠赴任,並代表宋廷到採石慰勞軍隊。他在採石見形勢危急,毅然召集張振、時俊等將領,宣佈宋廷抗金命令,犒賞軍隊,動員將士決一死戰。同時,又組織當地民兵和羣衆進行支援,使採石一帶的防務頓形好轉。金海陵王誤認爲宋軍已敗退逃散,江南岸無兵把守,遂於十一月八日督兵過江。宋軍利用水軍優勢,在江中截斷金軍船隻,並在船上詩歌釋放霹靂炮,煙霧和石灰瀰漫江面,使金軍無法抵擋。宋軍出動車船,船行如飛,船內踏車民兵精神振奮,呼聲震天。金軍敗回北岸。次日,宋水軍直迫長江北岸的楊林渡口,焚燬敵船,金海陵王被迫移軍揚州,強令金軍從瓜洲(今江蘇揚州南運河入長江口處)渡江,爲部下所殺,金軍敗退。南宋再度轉危爲安。

爲什麼說采石之戰南宋取勝並非偶然?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吳軍方面——由兩部分軍隊組成:1、 孫權所派遣由陸遜統率的抗蜀軍:將領——大都督陸遜,兵力50000(《資治通鑑》、《三國志吳主傳》、《陸遜傳》均有記載),部將有:振威將軍、固陵太守——潘璋,兵力5500人(本傳記載本部兵加甘寧軍——2500人);虎威將軍——朱然,兵力5000人(本傳記載督5000人,駐守江陵);建武將軍——徐盛,兵力無記載;估計5000人左右;建忠中郎將——駱統,兵力5000人(本傳記載本部兵3000加上淩統軍);將軍——鮮于丹,兵力5000人(本傳記載226年本部5000人);偏將軍——韓當,兵力2000人以上(本傳記載曾統兵2000);平戎將軍——步騭,兵力數千(本傳記載爲本部1000人加交州義士萬人);安東中郎將——孫桓,兵力無記載;以其皇室親族身份獨守夷道,估計5000人以上;將軍——宋謙,兵力無記載;估計5000人(曾擊破蜀軍5營),屬於資力較老的將軍;加上陸遜本部軍(至少5000人,可能有萬人以上)。可能還有史書未記載的其它將領,但估計不是重要將領。2、原在巫山、秭歸一線的防禦部隊:將領——將軍李異、劉阿,兵力無記載;由於此二將均不是很有名,估計兵力各數千——總兵力約5000人

爲什麼說采石之戰南宋取勝並非偶然?原因是什麼? 第3張

采石之戰南宋取勝並非偶然。宋軍大本營就在建康,離採石三十公里。從建康到鎮江宋軍有二十萬。“中書舍人”虞允文被委任爲督視江淮軍馬府的參謀軍事,實際上表明南宋最高軍事指揮已直接主持江淮作戰。 (虞雲國《細說宋朝》) 虞允文(率王權軍)採石大捷的意義還在於迅速扭轉勝負方。 金主完顏亮因瓜洲失利(不渡)而遭部下縊殺。 劉琦軍(鎮江)與楊存中之功爲重。 虞允文有參與。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