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努爾哈赤爲何能在與明軍的交戰中以少勝多呢?

努爾哈赤爲何能在與明軍的交戰中以少勝多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能夠入主中原,清太祖努爾哈赤有着最大的功勞,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在軍事上更是有着強大的實力和才能,努爾哈赤一生中打過很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那麼他屢次以少勝多的祕訣是什麼呢?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清朝的奠基者,後金開國皇帝,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

努爾哈赤爲何能在與明軍的交戰中以少勝多呢?

但是讓人不解的是爲什麼努爾哈赤二十五歲時起兵就能統一女真各部,對抗大明也都是以少勝多?

努爾哈赤在起兵之初所能依靠的不過是十三副鎧甲、三十餘匹戰馬而已,其實力與影響力均無法與海西女真乃至建州女真中受到明朝扶持的仇人尼堪外蘭所匹敵。在這種境遇下能否以智勝敵,不僅僅是彰顯謀略的炫耀,更像是決定生死的條件。

身先士卒,勇武堅毅

雖然智取能以較小的代價換取較大的收益,但在作戰中完全依靠以智取勝是不現實的,在冷兵器時代,強攻還是獲得勝利的基本手段。而在強攻的過程中,主帥的意志和偶像作用有時會對士兵的戰鬥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萬曆十二年(1584年)徵棟鄂部,酋長阿海巴顏“聚兵四百據城以待”,努爾哈赤縱火焚城樓及村中廬舍,又親自率領12人伏於濃煙中,趁城內以爲敵兵已退出城觀望之機,“突出擊之,斬四人,獲甲二副”。在攻打翁科洛城時他又親自“登房,跨脊上射城內之人”,不料身中兩箭流血不止,衆人慾上前扶他時,卻被他制止:“爾等勿得近前,恐敵知覺,待我從容自下。”結果因傷勢過重幾次陷入昏迷,直至“次日未時其血方止”。次年二月,努爾哈赤率75人攻打界番寨遇敵400餘,在蘭崗之野展開戰鬥,他又單騎迎敵,“奮力一刀揮訥申肩背爲兩段,隨轉身射巴穆尼於馬下”。

類似的記述在《滿洲實錄》中還有“太祖四騎敗八百兵”、“太祖獨戰四十人”、“太祖善射救旺善”、“太祖富爾佳齊大戰”等等,記錄了努爾哈赤“開創艱難自大東”的種種歷程。當勇武的領袖遇到善戰的兵士,戰鬥力便自然地得到激發。據學者考證,萬曆四十年(1612年)、四十一年努爾哈赤兩次徵烏拉時,僅在烏拉城下便損兵115人,但“諸王臣軍士皆奮勇衝擊”、“兩軍之矢風發雪落,聲如羣蜂,殺氣沖天”。八旗兵士氣之盛,可見一斑,連駐守遼東的明軍將領也不得不稱讚說:“其來如驟雨,去如飄風。”

四兩撥千斤的諜戰運用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直被奉爲用兵圭臬。《孫子兵法·用間篇》雲:“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衆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簡言之,要依靠間諜來獲取敵方的情報,而善於進行諜戰正是努爾哈赤用兵的另一特徵。

努爾哈赤爲何能在與明軍的交戰中以少勝多呢? 第2張

在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曾派出大量哨騎頻繁往返於明邊之間,收集情報並第一時間傳遞迴後金,以致明軍還未出動就已泄露師期。山西道御史馮嘉會事後奏言:“我師進剿,出揭發抄,略無祕密,以致逆奴預知,在在設伏,三路敗衂職此之咎。又聞奴酋狡黠異常,不但遼左事機,盡爲窺瞰,而長安邸報,亦用厚貲抄往,蓋奸細廣佈,則傳遞何難?”在得到明軍準確動向後,努爾哈赤又接受了降將李永芳的建議,採用“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方針,僅用四天時間便取得了全面勝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