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興勢之戰的背景是什麼?結局如何?

興勢之戰的背景是什麼?結局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興勢之戰的具體經過吧。

興勢之戰是指三國時期魏軍蜀漢軍於興勢(今陝西洋縣北)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役中蜀軍擊退魏軍進攻。曹爽不聽勸告,大肆進攻,結果失敗,爲日後的倒臺埋下伏筆。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亡,輔政的大將軍曹爽急於建軍功樹威於天下,於正始五年貿然率軍攻蜀。三月,曹爽西至長安(今西安西北),與徵西將軍、都雍涼諸軍事夏侯玄統兵10餘萬,自駱谷口(今陝西周至西南)攻漢中。時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漢中,兵不滿3萬。他否定了部將固守待援的建議,認爲援兵太遠,放敵入關必爲禍,乃遣護軍劉敏等領兵據興勢拒敵,並多張旗幟,綿延百餘里,自己率軍在後,兼防魏軍分兵從黃金谷(興勢東)來攻。

興勢之戰的背景是什麼?結局如何?

四月,魏軍被阻於興勢(今陝西省洋縣八里關鎮),供給困難,牛、馬、騾、驢多死,兵疲意懈;而時任蜀漢大司馬、益州刺史的蔣琬率領的涪軍及時趕至漢中進行增援,大將軍費禕隨後又自成都督軍趕到。魏參軍楊偉認爲形勢不利,勸曹爽急退,太傅司馬懿亦急致書夏侯玄,指出有全軍覆沒之險。五月,費禕知魏軍將退,率軍繞道佔據三嶺,斷其歸路。曹爽遭截擊,督軍爭險苦戰,死傷慘重,逃回關中。此戰是古代以攻勢防禦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

244年3月,曹爽西至長安(今西安西北),任命親族夏侯玄(夏侯淵從子夏侯尚之子,玄母爲曹爽的姑姑)爲徵西將軍、都雍涼諸軍事,雍州刺史郭淮爲夏侯玄軍前鋒。三月,曹爽自己從長安率數萬人出發和夏侯玄的部隊會合,從駱谷合兵十餘萬,自駱谷口攻漢中。時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漢中,兵不滿3萬。他否定了部將收兵固守漢城(今勉縣東)、樂城(今城固縣桔園鎮萬家營村)待援的建議,認爲援兵太遠,放敵入關(陽平關)必爲禍,乃遣護軍劉敏等領兵據興勢(今陝西省洋縣八里關鎮)拒敵,並多張旗幟,綿延百餘里,以壯軍威。

從漢中到關中的三條通道都是秦嶺中的峽谷。東路是最長的,總長超過330km,北端直達長安以南,南段稱爲“子谷”,北段稱爲“午谷”。子午谷崎嶇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伏擊的地點,設伏方可以輕易全殲谷內敵軍,所以這條最長的路線也是最危險的。如果蜀漢發動攻勢,經此道路可以輕易威脅長安,這也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時魏延所建議走的路。

西路是長235km的褒斜道,在三條峽谷之中路況最好,北段稱爲“斜谷”,南段稱爲“褒谷”,其南端在漢中北約25km處,北端在今陝西眉縣南15km處。在褒斜道中心,另一條峽谷箕谷向西延伸,然後轉而向北,最終止於當時蜀漢進攻受到威脅的戰略要地陳倉附近。如魏採取攻勢主動出擊迎敵,良好的路況意味着蜀軍能更快地聚集守軍並在魏軍出谷前阻止其進攻。

中路是210km長的儻駱道,它是最短的一條,以其兩端得名。南端接近今陝西洋縣的儻水河,北端在今陝西周至縣西面的駱峪。因此,其南段叫“儻谷”,北段叫“駱谷”。此路雖然最短,但路況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條路中,儻駱道沒有水源的路段最長,因此,攻蜀軍隊必爲後勤所羈絆。曹爽選擇從中路攻蜀,即犯了這樣一個重大的戰略錯誤。

魏軍出谷前,大量負責運輸的牛、馬、騾、驢等馱運牲畜因缺水而渴死。曹爽只得徵調數萬役夫爲苦力運輸糧草,其中很多也渴死了。魏軍士氣驟降,曹魏不滿曹爽主政的情緒迅速蔓延。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