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晉滅吳之戰是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晉滅吳之戰是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晉武帝司馬炎發兵水陸並進,直取建業(今南京),一舉滅東吳,實現了統一,史稱晉滅吳之戰。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279年十一月,晉武帝發兵二十餘萬,分六路進軍攻打東吳,第二年二月初,攻克丹陽城(今中國中南部湖北省秭歸東)後,攻破吳軍橫斷江路之鐵鎖鐵錐,船行無阻,後來又擒獲吳西線統帥、都督孫歆。在東線戰場,東吳丞相張悌率領三萬軍隊渡過長江迎戰,被晉軍夾擊大敗而歸,晉軍當機立斷,揮師直指建業,吳軍驚恐怯懦,不戰而降,士卒聞訊逃散,於是東吳宣告滅亡。此戰,西晉準備周密充分,善擇戰機,兵分多路,水陸並進,發揮強大水軍作用,臨機果斷,一舉獲勝。吳主昏庸,防務鬆弛,將士離心,缺乏統一對策,招致節節失敗。晉滅吳後,東漢末年以來分裂百年的中國復歸統一。

晉滅吳之戰是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背景

公元263年魏滅蜀後,打破三國鼎立數十年的局面。曹魏政權落入司馬昭父子之手。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自立爲帝,改國號爲晉,史稱西晉。形成晉、吳對峙局面。

司馬氏建立西晉王朝後,據有原魏、蜀之地,已控制着全國大部分州郡府縣;東吳沿江爲國,僅有荊、揚、交三州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即今長江中、下游及嶺南等地區。雙方接壤數千裏,時常有戰火發生。從公元269年(西晉泰始五年)起,晉武帝司馬炎就籌劃剿滅東吳,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於是一面改善內政,開發農業、積存糧食;一面優選將帥,造樓船,練水軍。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編練水軍。西晉擁有五十萬人的陸軍,但缺少水軍,面對波濤洶涌的長江,雖“武騎千羣,無所用之” 。爲了改變這種狀況,司馬炎命王濬在益州(州治在今四川成都)造戰船,治水軍數萬人,使晉軍的弱點得以克服,實力大爲增強。東吳地跨大江南北,戰亂較少,有相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軍隊總人數爲二十三萬,尤以水軍爲強,有舟船五千餘艘。然而東吳國君孫皓卻不修繕內政,暴虐荒淫,導致民窮財竭,上下離心;又自恃水軍強大,憑藉長江天險,戒備鬆散 。加之主將陸抗死後,部衆分散,又中晉離間計,撤換了名將西陵都督張政,使西線守備更加削弱。這種局勢對晉滅吳無疑是十分有利的。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