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東西魏之間的潼關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具體經過如何?

東西魏之間的潼關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具體經過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西魏潼關之戰是南北朝時期,535年(東魏天平二年,西魏大統元年)至537年(東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統三年),東、西魏軍在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地區進行的戰爭。雖然東魏軍人多勢衆,但西魏軍兵貴神速,在東魏軍尚未匯合之前,迅速擊潰一部。東魏軍的其他兩部於是士氣驟降,被迫而返。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背景

韓陵之戰後,北魏孝武帝元修因不滿居於晉陽(今太原西南)的大丞相高歡擅命專制,謀欲發兵討之,高歡識破其謀,於北魏永熙三年(534)六月先機督兵南下。七月,孝武帝勒兵迎戰,兵敗後西奔長安(今西安西北),投靠關西大行臺宇文泰。九月,高歡親領兵攻拔潼關,委行臺尚書長史薛瑜鎮守,自還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十月,高歡立元善見爲帝(是爲孝靜帝),改元天平,史稱東魏。宇文泰率軍攻潼關,斬薛瑜,俘其7000人還長安,被孝武帝任命爲大丞相。同 月,高歡逼孝靜帝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閏十二月,宇文泰毒殺孝武帝,立南陽王元寶炬爲帝。翌年正月,改元大統,史稱西魏。從此,東、西魏相互兼併,連年征戰。

東西魏之間的潼關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具體經過如何?

過程

東魏天平二年正月,東魏大行臺尚書司馬子如率大都督竇泰、秦州刺史韓軌等攻潼關。西魏宇文泰屯軍灞上(今西安東)。司馬子如等回軍,自蒲津(今山西永濟蒲州鎮黃河渡口)夜渡黃河,攻華州(今陝西大荔),被刺史王羆擊退。

三年十二月,高歡爲避免兩面作戰,遣使向南朝樑請和。同時,乘關中饑荒,督軍三路討西魏:以司徒高敖曹領兵攻上洛(今商州),大都督竇泰攻潼關,高歡親領兵自晉陽趨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南)。

四年正月,高歡軍屯蒲阪,於黃河架三座浮橋,欲渡河。駐守廣陽(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街道廣陽村)的宇文泰得知後,認爲東魏軍分路出擊,以架橋示渡,實爲牽制我軍,欲使竇泰軍得以西入。竇泰爲高歡之驍將,屢勝而驕,宜先擊之。竇泰軍敗,則高歡不戰自退。而諸將認爲,高歡在近,舍而襲遠不妥,不如分兵抵禦。宇文泰率騎6000自廣陽(陝西省西安市閻良區武屯街道廣陽村)回長安,徵詢直事郎中宇文深意見。宇文深認爲,若先攻高歡,竇泰赴救,我將腹背受敵。若以輕銳潛出小關(今陝西潼關東),先擊竇泰,高歡持重,難以及時出救。竇泰敗,歡勢自沮,回師擊之,可獲全勝。

東西魏之間的潼關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具體經過如何? 第2張

宇文泰納其策。遂揚言退保隴右,以迷惑東魏軍,同時自長安潛軍東出,是月十七日晨至小關。竇泰猝聞西魏軍至,驚惶失措,急自風陵(今山西芮城西南黃河北岸)南渡迎擊,宇文泰出馬牧澤(今陝西華山北麓),縱兵襲竇泰,大破之。竇泰自殺,所部被俘萬餘人。高歡以黃河冰薄難以赴救,撤浮橋而退。高敖曹亦奉命自上洛撤軍。

評價

此戰,宇文泰審時度勢,利用東魏軍的弱點,集中兵力,出其不意攻其一路,一舉獲勝。東魏軍缺乏協調行動,又驕傲輕進,以致失敗。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弘農建城濮之勳,沙苑有昆陽之捷,取威定霸,以弱爲強。(小關之戰的功勳堪比城濮之戰,沙苑之戰的大捷堪比昆陽之戰)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