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改寫世界歷史:東漢竇憲破北匈奴之戰

改寫世界歷史:東漢竇憲破北匈奴之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竇憲攻稽洛山北匈奴之戰發生於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止於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漢軍統帥竇憲統率漢與南匈奴聯軍,經3個階段作戰,終於徹底打敗了北匈奴。

竇憲簡介

竇憲(?—92年),字伯度,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權臣,名將,竇融曾孫,章德皇后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以外戚拜爲郎,遷侍中,不久又升爲虎賁中郎將,日益受到寵任。和帝即位,太后臨朝,竇憲在內掌握機密,對外宣佈詔命;其弟篤、景、並居要職。永元元年(公元89),竇憲遣客刺殺太后倖臣,得罪,被囚於宮內;因害怕被殺,自求擊北匈奴以贖死。適逢南匈奴單于請兵北伐,乃拜竇憲爲車騎將軍,以執金吾耿秉爲副,各領四千騎,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三萬餘出征。竇憲遣精騎萬餘大破北匈奴於稽落山(今蒙古額布根山),北單于逃走。竇憲追擊諸部,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刻石紀功,命中護軍班固作銘。回師以後,拜憲爲大將軍,位次太傅,在三公上。二年,竇憲出屯涼州。三年,竇憲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敗北匈奴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單于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從此破散。竇憲既破匈奴,威權震朝廷,和帝恐其功高蓋主,與中常侍鄭衆定計予以懲治。四年,竇憲還朝,帝勒兵沒收其大將軍印綬,改封爲冠軍侯,命令他到封邑去,等他到達以後,迫令自殺。

改寫世界歷史:東漢竇憲破北匈奴之戰

  竇憲攻北匈奴之戰的起因

漢章帝於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病故,由太子劉肇即位,稱漢和帝。和帝只有10歲,便由其母竇皇太后執政。竇太后精明幹練,東漢政權至漢和帝時雖已開始呈現退坡跡象,但竇太后爲首的東漢統治集團,仍有乘光武中興以來的餘威,恢復漢武帝時期強盛局面的雄心。此時,一些有利的外因條件也爲東漢徵匈奴提供了良好的戰機。其一是班超在西域地區已節節取勝;其二是北匈奴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爭立單于的鬥爭,內部四分五裂。南匈奴屯屠何單于,見北匈奴內部大亂,且連遭災荒,遂想借機出兵並滅北單于,統一匈奴全境。於是,便上書請求漢朝也同時出兵協助。屯屠何單于同時建議:發南匈奴國中之精兵,以左谷蠡王師子、右呼衍日逐王須訾率騎兵1萬出朔方;左賢王安國、右大且渠王交勒蘇率騎兵1萬出居延塞;屯屠何自率騎兵萬餘人屯五原、朔方塞以爲拒守。並請求天子派軌金吾耿秉、度遼將軍鄧鴻及西河、雲中、五原、朔方、上郡諸太守同時率軍北進。請北地、安定太守率兵各屯守要塞,以防不測。屯屠何奏告漢朝說,其各部兵馬將於九月調集河上,請天子準其所請。

東漢王朝接到南匈奴屯屠何單于的奏章之後,竇太后便以單于之書令耿秉閱讀。耿秉看罷進言說:“過去漢武帝統一天下,欲使匈奴臣服,可惜天不作美,未能如願。宣帝時期,呼韓邪單于降服,邊境安定,全國統一,吏民休養生息60餘年。至王莽篡位,變更單于稱號,引起動動,單于遂叛離漢朝。烏桓、鮮卑歸順漢朝後,威鎮四夷,其效如此。現在天賜良機,北匈奴內部紛爭;南匈奴主動請求傾國出動,征伐北虜,以夷制夷,國家之利,應予准奏”。耿秉並表示願爲國家效命。

竇太后贊同耿秉之議,但尚書宋意卻反對耿秉的建議。認爲夷狄反覆無常,在其力量強時即侵凌弱者。自漢興以來,國家數度征伐匈奴,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自鮮卑歸順以後,斬獲匈奴萬數,夷虜相攻,漢坐享大功,且未費一兵一卒。如若聽信南匈奴之策,讓其吞併北匈奴,則鮮卑人必然受到限制。鮮卑外不能侵掠匈奴,內不能向漢朝請功,必然侵掠漢邊境。

竇太后經過抉擇,決意按耿秉議,發兵進擊北匈奴,但同時也採納宋意之議,不使南北匈奴合併爲一國,以利分而治之。東漢三公九卿得知太后決意進兵,一齊向太后進諫,力圖阻止此次征戰,被竇太后回絕,決心以竇憲爲車騎將軍,統率漢匈聯軍出征。

東漢作戰策劃

改寫世界歷史:東漢竇憲破北匈奴之戰 第2張

漢軍第二次徵匈奴戰役,從部隊的編成到作戰目標,都進行了詳盡的策劃和周密準備。漢軍決定發北軍五校之軍:步兵、長水、射聲、屯騎、越騎,出動黎陽營、雍營之軍;調發緣邊12郡的精騎(雲中、定襄、雁門、代郡、朔方、五原、上郡、西河、安定、北地、漁陽、上谷郡);選拔邊境郡縣的鮮卑、烏桓等羌胡騎兵;此外還有南匈奴之精銳騎兵。東漢將這些騎兵編組爲三路大軍,分別向北匈奴進軍,約期會師於涿邪山(阿爾泰山東脈及約今蒙古戈壁阿爾泰山西部地區),以期殲滅北單于之軍。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