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揭祕: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了土木堡之變

揭祕: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了土木堡之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5世紀初,蒙古族自元順帝率蒙古貴族逃出大都(今北京)後,繼續統治塞北地區,史稱北元。洪武后期(14世紀末),蒙古族分裂爲韃靼、瓦剌及兀良哈三部。

韃靼爲明朝對東蒙古的稱謂,遊牧於貝加爾湖以南,大漠以北,東至鄂嫩河、克魯倫河流域,西至杭愛山、色楞格河上游,南及漠南地區。瓦剌爲明朝對西蒙古的稱謂,遊牧於阿爾泰山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廣闊草原之西北部一帶。兀良哈乃古部名,明代聚居於漠北及遼東邊外。

蒙古分裂後,東西蒙古互爭雄長,征戰不休,並不時出兵南下,騷擾明邊。永樂初年,明成祖朱棣分別遣使與韃靼、瓦剌“諭之通好”。瓦剌首領馬哈木爲藉助明廷力量對付韃靼,嚮明廷稱臣納貢,明成祖亦分別封之爲王。經長期征戰,韃靼勢力不斷削弱,瓦剌逐漸強大。永樂十六年(1418),馬哈木之子脫歡襲父爵爲順寧王。幾年之間,脫歡攻破韃靼,兼併其衆,又統一內部,其勢日張,雄視漠北。脫歡立成吉思汗後裔脫脫不花爲可汗,自爲太師(丞相),掌蒙古實權。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脫歡死,其子也先繼位後,不僅漠南諸部全被征服,且東脅朝鮮,西略哈密,環明之北邊,盡爲其所制。

揭祕: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了土木堡之變

也先每年冬遣人貢馬於明。初,所遣使者不過五十人,後貪朝廷厚賞,歲增至二千餘人,並屢屢索要貴重難得之物。稍不遂,即製造事端,明廷所賜財物,不得不歲有所增。

明正統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2000餘人貢馬,詐稱3000人,嚮明朝政府邀賞,由於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按實際人數給賞,並減去馬價五分之四,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就製造釁端。遂於這年七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

東路,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攻遼東;西路,派別將進攻甘州(甘肅張掖);中路爲進攻的重點,又分爲兩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統率,直攻宣府圍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親率進攻大同。也先進攻大同的一路,“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大同參將吳浩戰死於貓兒莊。明遣駙馬都尉井源等四將各率兵萬人禦敵。

英宗寵信王振,王振,蔚州(今河北蔚縣。一說山西大同)人,明宣宗時自閹入內,侍皇太子朱祁鎮讀書於東宮。宣宗死,朱祁鎮九歲即位,是爲英宗,王振狡黠,得帝歡,命掌司禮監,備受寵信。英宗稱之爲“先生”而不直呼其名。一日,英宗大宴百官。按明制:“宦者雖寵,不得予王庭宴。”英宗懼王振不悅,派人觀察慰藉。王振正大怒,自比爲周公,曰:“周公輔成王,我獨不可一坐乎!”英宗當即命大開東華門中門,使王振赴宴。至則與會百官,皆望風拜謁,王振始悅。

揭祕: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了土木堡之變 第2張

正統七年(1442),張太后病逝,元老三楊或死或貶,王振更加擅作威福,無所忌憚,竟盜走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禁內臣干預朝政所立之鐵碑。從此,大權獨攬,廣植私黨,使其侄王山爲錦衣衛指揮,王林爲錦衣衛僉事,其黨羽個個升官進祿,飛黃騰達。他又排斥異己,陷害忠良,侍講劉球在奏疏中語諷王振,即被逮捕入獄,殺害於獄中。御史李鐸路遇王振不跪,被謫戍鐵嶺。一次王振會議東閣,衆公卿見王振到,皆俯首揖拜,唯大理寺少卿薛瑄見王振不揖不拜,昂然挺立。王振懷恨在心,藉故治其死罪,投入牢獄,最後雖未殺死,卻被削職罷官。

王振還大興土木,“廣置塌房、莊所、田園、馬房,侵奪民利,不輸國課”。役使軍民廣建府第於皇城之內,重堂深閣,宏麗不亞於皇宮。

賣官鬻爵,收受賄賂,州官入朝,無厚禮相贈,便橫加迫害。巡撫山西、河南兵部侍郎于謙,每次入京“未嘗持一物交當路”,振“嗾言官劾之,罷爲大理寺少卿”。家中金山銀窟,財寶不計其數。後抄沒其家時,有金銀六十餘庫,玉盤百面,珊瑚高達六七尺者二十餘株,幣帛珠寶無算。

王振如此專橫奸險,英宗卻不以爲奸,反褒以爲忠孝。正統十一年(1446),英宗賞給王振白金、彩幣等物,並特賜敕一道,稱王振“性資忠孝,度量弘深”,“夙夜在側,寢食弗違,保護贊輔,克盡乃心,正言忠告,裨益實至”,足見其臣奸,其君昏。

大同前線的敗報不斷傳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鎮在王振的煽惑與挾持下,準備親征。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于謙“力言六師不宜輕出”,吏部尚書王直率羣臣上疏勸諫,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執意親征。1449年7月16日,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鈺據守北京,然後和王振率官員100多人,帶領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護駕從徵。

揭祕: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了土木堡之變 第3張

由於組織不當,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成國公朱勇爲大將軍,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戶部尚書王佐請帝回軍,王振就命其跪在草叢裏,直到天黑才能起來。隨徵的文武大臣卻不使參預軍政事務,軍內自相驚亂。19日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未交鋒,鎮守太監郭敬報告也先爲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

本欲使英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導致士兵疲憊不堪。至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13日,狼狽逃到土木堡,瓦剌軍已緊逼明軍。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