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軍事新聞 > 美涉華軍力報告:中國國產航母入列推遲至2020年後

美涉華軍力報告:中國國產航母入列推遲至2020年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美國拉響中國軍費警報。”德國《時代週報》6日評論稱,這是美國近來指責中國軍事的又一個案例。美國軍方報紙《星條旗報》稱,中國軍費在緊張局勢中“迅速增長”,並在製造出針對美國國防力量的高新先進武器。報道稱,中國的財政實力和政治意願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對該國軍費增長起到關鍵的支持作用。不過報道稱,儘管中國軍費不斷增長,但比起美國的軍費仍“稍遜一籌”。美國2013年度國防開支爲4960億美元,如果再加上阿富汗戰場、核武器研發以及美國國土安全部經費等一系列開支,美國去年軍費將高達6000億美元以上。法國《回聲報》稱,五角大樓如此高估中國軍力發展,目的是阻撓美國國會減少國防開支的努力。近年來五角大樓不遺餘力,不惜一切手段,力圖讓人們相信,美國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因此有必要保持高額軍費開支。

美國防務新聞認爲,雖然報告展現了中國全面推進軍力現代化建設的情況,不過沒拋出什麼“重磅炸彈”。但在當前海上領土爭端頻發的情況下,今年的報告對於中國海軍和空軍軍力及戰略發展尤爲關注。美國《國家期刊》稱,五角大樓報告稱,中國可能於2014年實施具有核威懾力的晉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巡航。日本《外交學者》的報道將報告中“解放軍空軍現代化前所未有”的表述作爲標題,稱涉及中國空軍的部分構成報告的最大篇幅,反映出華盛頓對中國空軍實力增長的擔憂在上升。報道稱,如中國成功購買蘇-35,將大幅提升中國在南海的空中力量投射。

報告涉及中國轟炸機的部分也有更新,稱中國轟-6能夠裝載巡航導彈,這使解放軍在精確制導武器支持下擁有遠程攻擊能力。今年的報告還推後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入列的時間。去年五角大樓報告稱這個十年後半段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能入列,但新報告將此推遲到下個十年初。

美涉華軍力報告:中國國產航母入列推遲至2020年後

日本媒體的關注點還放在報告關於東海和南海問題的表述。日本《每日新聞》6日評論稱,美國國防部將對於緊急事態的應對準備重點,從臺灣海峽轉移到了東海和南海。對於中國在東海設定的防空識別圈也表示不承認,並批評中國沒有按照國際規則行事。富士電視臺稱,如果說G7首腦宣言是沒有點名地批判中國“憑藉力量單方面改變現狀”,美國國防部報告則是美國明確自己的立場:中國在憑藉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美國對此表示反對。

自從中國第一艘航母服役之後,外界對於中國今後要建多少艘航母、先建造常規動力航母還是直接建核動力航母就有不少猜測。據“俄羅斯之聲”網站近日報道,根據已有的資料,中國計劃再建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中國擁有兩艘航母后就可逐漸積累使用它們的必要經驗,提高中國海軍近海攻擊潛力。它們的主要武器將是試驗已接近尾聲的殲-15。可以說,它們將構成中國第一代航母,而核航母將屬於第二代。在中國出現第二代航母之前不排除已能批量生產中國去年開始試飛的前景看好的第五代(也即中國的所謂的第四代)戰機殲-31。對於中國來說最樂觀的估計應該是,在美國F-35“閃電Ⅱ”的啓發下製造出的殲-31,再過十年就可以與美國最先進的艦載機在公海上相遇,並具備與其相抗衡的能力。

以上是俄羅斯媒體對中國航母的最新分析,也是基本最靠譜的分析。因爲在此之前,很多國內外媒體紛紛猜測中國將直接上馬核動力航母,而前幾天中國剛剛開始立項研製艦用核反應堆,顯然如果現在開建的話,中國將沒有合適的核反應堆可用。因此,中國最穩妥最現實的選擇就是,首先建造一批常規動力航母,在完全掌握航母的實際建造經驗之後,正好艦用航母反應堆技術也已臻成熟,此時上馬核動力航母正好水到渠成。

正常來看,中國的航母建造計劃應該是按照“遼寧”號的結構,首先建1~2艘常規動力航母,以借鑑前蘇聯“瓦良格”號的一些技術和經驗,從而使得中國真正掌握建造一艘現代航母的整個過程以及應該具備的技術。但是,它畢竟已是中國自行建造的國產航母,因此,在噸位和佈局上,可能與“遼寧”號十分類似,而且肯定將採用滑躍式起飛方式,因爲這與中國自行發展的第一代艦載機有關。

美涉華軍力報告:中國國產航母入列推遲至2020年後 第2張

根據已經掌握的消息,在“遼寧”號入役前後,中國自行建造國產航母的工作可能已經全面展開。整個建造週期可能爲36個月,然後是試航12個月,大約在2016年前將交付第一艘,隨後第二艘也會在12個月內交付。也就是說,大概在2017年前,中國可能會組建三支常規動力航母艦隊。而這個時候,由“遼寧”號和88號艦配合訓練出來的數千名合格艦員以及上百名成熟的艦載機飛行員,將會熟練的操控這三艘航母及其艦載機,從而使得中國海軍具備初步的遠洋制空作戰能力。

大概也就在這個時候(或者稍早一些時候),中國的艦用核反應堆將會完成設計製造,於是核動力航母將進入施工階段。預計第一艘國產核動力航母的排水量肯定要高於第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並將使用平直甲板和電磁彈射器,而其標準的主力艦載機,只能是量產化的殲-31,此外還有運-7艦載預警機。有核反應堆提供足夠的電力供應,有大容量儲能裝置提供足夠的能量,兩者的完美結合可以給國產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提供強勁的瞬間電量,從而使中國第一代核動力航母具備電磁彈射任何艦載機的能力。按照中國海軍專家的建議或者國際海軍航母使用的慣例來看,中國第一代核動力航母的建造數量不會低於3艘。當然,具體建造數量,要根據這型航母在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多少,以及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步伐快慢來決定。

預計第一艘國產核動力航母在採用上述設備和艦載機之後,其將具備與美國現役核動力航母海上爭鋒的能力。如果中國的第一代艦載機殲-15着眼於解決有與無的問題,主要用來裝備常規動力航母並使用滑躍式起飛方式的話,那麼,殲-31將使得中國的艦載機水平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很可能會與美國的F-35幾近同時裝備,也會成爲中國在常規動力航母之後發展的後續核動力航母的主力艦載機。已經早就預計要裝備在第一艘國產核動力航母上的殲-31,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可作航母艦載機使用,因而在機體大小、機體結構和便於彈射使用等方面,都經過認真考慮,故而會成爲中國第二代主力艦載機應該沒什麼疑問。

美涉華軍力報告:中國國產航母入列推遲至2020年後 第3張

根據近日在兩會期間採訪殲-15/31總設計師孫聰的言論來看,中國第一代艦載機殲-15具備在俯仰、升沉、狹小、運動的甲板上起降的能力。在大氣擾流環境下,要以60米/每秒左右的相對速度,以固定的姿態,精準地降落在飛行甲板上。目前,殲-15採用的是WS-10,是亟待成熟的國產發動機。該機根據載彈量的不同,作戰半徑可達到1000公里左右,在火控雷達、制導導彈等方面也取得較大進步,各項指標已達世界第三代艦載機水平。不過,由於該機只能裝備在最多三艘國產常規動力航母上,因此,建造數量不會很多,考慮到損失補充等因素,總製造數量大概在100架左右,因而成本較高。

在採訪後續說明中,暗示中國下一代艦載機殲-31或於2020年前問世,這個時間段也和中國第一代核動力航母的服役時間相接近。因爲中國核動力航母的艦載機數較多以及相對較小的體積,因此,其總搭載量可能要高於常規動力航母,再加上該機不僅僅是用於艦載機使用,可能還需要陸基型和空軍型,因此,殲-31的製造數量可能會很大,這樣一來製造成本就會較低。此外,殲-31將可能採用更加先進的發動機,以爲其提供高機動能力,而不用懷疑的就是它將會裝備相控陣雷達和內置式先進的國產遠距空空導彈,從而具備與當今任何先進戰機相對抗的能力!

另據中國首艘航母試驗試航總指揮張永義介紹,如今已正式進駐駐泊地的“遼寧”艦,今年“可能進行遠海試驗,航母的遠海試驗是必經的一個過程。任何一條航母要真正的定型,實現作戰能力,必須要進行遠海試驗。”由此可以判斷,中國的第一艘航母特混編隊已經搭配完畢,將會在一定的時候,搭載一定數量(至少是5架殲-15艦載機以及一定數量的艦載直升機)艦載機走出第一島鏈執行遠海訓練任務。與此同時,中國的航母艦員和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也在緊鑼密鼓的高速進行。

據稱,中國海軍現在陸續又選了幾批飛行員,不久新入列的艦載機飛行員將投入艦載機訓練。而新年度的訓練重點,就是要進一步進行艦載機着艦技術的訓練,還要進行適應未來作戰和訓練需要的各種構型訓練。預計,這些試驗應該會在24個月內全部完成,只有“當遼寧艦和艦載機完成這兩項試驗之後,我們的遼寧艦就可以在任何海域完成訓練甚至是作戰任務。”

美涉華軍力報告:中國國產航母入列推遲至2020年後 第4張

分析指出,大概在2022年前後,中國將會建成不少於6支航母編隊。如果說,中國在2017年前後擁有三支常規動力航母編隊之後,就基本具備了自第二島鏈內外到南太平洋附近以至印度洋北部的控制能力,那麼,在2022年前後,當中國海軍擁有三支核動力航母之後,將會擁有從東太平洋到整個南太平洋再到整個印度洋以至大西洋的作戰能力,如此一來,中國海軍將會進入真正的遠洋海軍行列!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