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軍事新聞 >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一:殲20

2011年1月初,一架編號爲2001的新型戰機在我國某飛行試驗場出現,引起了廣大軍迷和國內外各大媒體的熱切關注。根據中國新型戰機的命名傳統,這款戰鬥機被稱爲“殲-20”,但網友賦予了它一個更貼切的名字:黑絲帶。這款新型戰機表面成黑色,可以判斷出這是隱形材料的塗層,同時機體採用了鴨翼、V型全動雙垂尾、DSI進氣道等第四代戰鬥機特有的氣動佈局設計,因此得名“黑絲帶”(黑色的第四代戰鬥機)。

2011年1月11日,這是一個讓中國航空人和軍迷們最難忘的日子。在這一天,由我國自行研製的殲-20第四代戰鬥機一飛沖天,讓國人熱血沸騰,令世界目瞪口呆。殲-20的誕生,再次讓中國航空事業走向了新的高峯,也再次讓世界對中國軍工刮目相看。

有網友曾說,殲20首飛,代表着中華民族飛起來了。有人可能認爲,一架戰鬥機,能夠擡到這麼高的水平嗎?事實上,隨着戰鬥機的技術複雜程度越來越高,發展到了第四代(或者說第五代)已經成爲考較一個大國國家綜合國力,包括意志力、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的一個標杆。在歐洲國家止步於颱風、陣風這些三代半戰鬥機的時候,中國作爲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外第三個研製第四代戰機的國家,充分證明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一直以來,中國在世界上的面孔是不斷變化的。有的人眼中是歷史的中國,有的是文化的中國。甚至在一些外國孩子看來,憨態可掬的熊貓都是中國的代表。在經濟高速成長近30年後,儘管中國宣稱自己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一個象徵新興經濟體的“經濟的中國”也成爲中國的外在符號之一。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然而從西方國家一直堅持對中國高技術禁運來看,他們在瞅着中國在GDP上超越一個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後,仍然堅信對中國的科技優勢。有“科技”的美國,有“科技”的德國,有“科技”的日本,但是在他們的眼中還沒有“科技”的中國。

這種心理優勢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爲在240年前,當工業革命的號角在歐洲吹響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信奉程朱理學、“言不合朱子,率鳴鼓而攻之”的封建國家。在清朝統治者和士大夫的眼裏,科技知識視爲“形而下”,發明創造稱爲“奇技淫巧”。1792年,作戰有功的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福康安,面對英國特使馬戛爾尼檢閱英國衛隊新式武器操練的邀請,傲慢地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作,諒來沒有什麼稀奇。終於,傲慢的“天朝上國”在船堅炮利、貿易立國的西方國家面前,輸得一敗塗地。

在空前的失敗面前,中華民族的表現無愧於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史的偉大民族。從清末洋務運動開始,中國人就開始努力尋找各種“救國圖強之道”。每一次的失敗,並不僅僅是一篇我們看到的文字歷史,而都意味着巨大的犧牲和倒退。縱觀世界近現代史,像中國這樣制度變化頻繁、思想衝突之劇烈的國家十分罕見。洋務運動33年、戊戌變法3個月、辛亥革命僅一年革命果實就被袁世凱竊取、北洋軍閥在中國走馬燈般的你來我往,最後得到的卻是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在一次次的失敗面前,中國人不惜以最深刻的反思來檢討自己曾經輝煌的制度和文化。“五四”運動帶來的不僅是“德先生”“賽先生”在中國的崇高地位,而且激發了全體中國人的愛國救國熱情。而“五四”運動最具歷史影響力的結果,就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爲什麼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人民的選擇?這個問題曾經無數遍出現在課本上。從本質上來看,這一選擇爲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安格斯·麥迪森2003年所著的《世界經濟五千年史》,曾經測算過中國從1820年開始到1950年的130年中,除了1870年到1913年40年是GDP正增長以外,其餘90年全是負增長。而同期西方主要國家(英美日)均爲正增長。負增長將近一個世紀,這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不可想象的,日本負增長也不過2多年的光景。在這種經濟條件下,是不可能創造良好的科技發展環境。而舊中國動盪的政治環境和多次受外國侵略,就更加雪上加霜。

新中國成立後,《世界經濟五千年史》統計,在1950年到1973年,中國經濟GDP年均增長率猛增到5.02%,僅次於同期的日本,而從1973年到1998年,這個數字變成了6.84%,位居世界第一。而從2000年再到2008年,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字來計算,GDP年均增長率則高達9.7%。同時,新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又能夠使中國在經濟稍有起色時候就在原子彈、火箭等少數高技術領域形成突破。而在中國GDP基本和日本持平的今天,會取得殲20這樣的突破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網絡上有個“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網”,其實從中就可以看出中國在重大乃至超大工程技術上的各種成果。從核電站到智能電網,從大飛機到高速鐵路,從載人航天到嫦娥探月,國外某些媒體已經注意到了中國在超大型科技工程項目上迅速崛起的態勢。當然,殲20這個高潮來得太快了。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2張

科技對於社會發展的助動力,有目共睹。其實從類似美國阿波羅工程這樣的國家級高精尖大規模科技項目的實施,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對未來發展的戰略性規劃。《世界軍事》雜誌主編陳虎在訪談中提到過,過去的幾百年,大國崛起的基礎都脫離不了科學技術突破性、革命性的變革。隨着時間的流逝,如果在科技上固步自封反而沉迷於人權、民主等政治口號的遊戲,就只能陷入停滯甚至倒退。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發達國家未必永遠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未必永遠是發展中國家。

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王仲偉1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家形象宣傳片的人物篇已經制作完成,有望本月內在美國播放。當然,殲20不可能出現在這個宣傳片裏。而從國內來看,殲20的首飛是對中國普通老百姓最廣泛的一次航空科普教育。中國人對航空的熱愛和關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溫。1909年9月21日,馮如駕駛飛機在美國奧克蘭附近一個圓形山丘旁進行了第一次試飛,這是一個遠離居民點的地方,在場的除記者外,就是他的三個助手,更沒有中國人的歡呼。而在一個世紀之後,殲20的滑行吸引了數千網友現場圍觀,甚至還有四五歲的娃娃。而在戰機首飛歸來平安着陸的那一刻,機場外面響起了慶祝的鞭炮聲。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二:殲-31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由中航工業沈飛研製的中國第四代戰機成功首飛。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四代機原型機的國家,此前,只有美國同時研製了F-22和F-35。

“中國成爲繼美國之後,同時研製和擁有兩種第五代戰機的國家。”在10月31日傳出中國第二種隱形戰機首飛成功的消息後,臺灣“中央社”給出這樣的評價。這種網傳代號“殲-31”的隱形戰機自今年6月曝光以來備受外界關注,它的首飛成功也令世界對中國航空工業的進步刮目相看。《環球時報》記者10月31日就此消息向該戰機研發企業中航工業集團相關人士求證時,得到的答覆是“暫時沒有信息透露”。

“中央社”10月31日稱,殲-31戰機於當天10時許首次滑行及試飛成功,旁邊還有殲-11BS等戰機隨列及伴飛。報道猜測,試飛是在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的跑道上進行的。“中央社”還說,殲-31採用雙發、單座、固定雙斜垂尾、無鴨翼、蚌式進氣道設計,估計這種隱形戰機有三種用途,一是與早先試飛的另一款隱形戰機殲-20形成高低搭配;二是作爲出口型;三是發展爲替代殲-15的新一代隱形艦載戰機。報道強調,目前全球只有中國和美國同時研製和擁有兩種五代戰機。

由於現代戰機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先進戰機的研製成本和技術要求也隨之飛漲,歐洲集多國之力才研製出四代半水準的“颱風”戰機,俄羅斯需要拉上印度才能推動第五代戰機T-50的研製。而中國究竟有沒有能力和資金同時研製兩種五代戰機成爲當天網絡關注的熱門話題。《航空知識》雜誌副主編王亞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同時研製兩種五代戰機,從側面證明中國航空工業的科研能力和重大項目組織協調能力,也說明中國軍用航空主戰裝備發展的重要趨勢。

他認爲,中國不會像美國研製五代機時那樣耗資驚人,因爲中國追求的是適度的隱身與作戰性能,更多地使用較成熟的技術,而不是唯先進性是圖。他解釋說,F-22和F-35的技術指標差異非常大,使美國不得不分頭研製發動機等重要部件,這是造成美國五代機耗資巨大的重要原因;俄羅斯五代機除了預算本身就短缺外,急於將諸多新技術同時應用於一身也造成研製進度拖後。而殲-20和殲-31採用的諸多技術可以相互借鑑,因此中國同時研製甚至裝備兩種五代機,並非是力不能及的事。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3張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航空專家則表示,中國同時研製兩種五代戰機是借鑑國外“高低搭配”的經驗,同時也有利於發揮國內不同航空企業的技術優勢。他舉例說,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殲-10期間已經非常瞭解“鴨式佈局”,其研製的殲-20就採用類似外形;而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在殲-11的研製中對雙發雙垂尾佈局更爲熟悉,因此殲-31也選擇這種設計。該專家強調說,中國航空工業的接連突破並非偶然,而是多年來持續投入、堅持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必然結果。

美國《航空週刊》猜測,殲-31隱形戰機未來可能搭載於中國航母上。《兵器知識》副主編熊偉認爲,從發展趨勢來看,中國航母服役後的確需要一種先進的艦載機,而在現有的幾種候選機型中,殲-31的體積、機翼後掠角等設計更符合艦載機的要求,特別是雙發設計增加了可靠性,讓海上飛行的艦載機更安全。王亞男也認爲,殲-31有發展成艦載機的潛質,至少其技術有向艦載機過渡的可能。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三:殲-15

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一系列訓練和測試航行的照片被曝光在互聯網上,引起廣泛關注。照片中顯示在最近的多次試航中,被認爲將是中國第一種艦載戰鬥機的殲-15已在“遼寧艦”上進行了多次模擬降落和觸艦復飛。

俄媒稱中國的殲-15雖然以前蘇聯時期的蘇-33爲基礎研製,但卻裝備了更爲完善的航電設備、着陸尾鉤、尺寸較小的垂尾和更爲強固的起落架。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在報道中指出,殲-15將會使用中國國產發動機。在近距格鬥方面,更是殲-15的強項,因爲該機具有良好的推重比和低翼加載,這將使其成爲一個“危險的對手”。

鑑於近年來中國航空工業的突飛猛進,以及軍事工業取得的長足進步,外界猜測殲-15艦載機的武器配置將更上一層樓。《紐約時報》援引軍事專家的話說,中國軍隊現有的3200架戰鬥機主要裝備自由落體炸彈和電視制導導彈,而殲-15將擁有更爲先進的自動制導導彈、全息儀表顯示屏、具備對艦攻擊能力的雷達等先進武器裝備。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4張

尤其是,美國有專家認爲,殲-15淘汰了過時的航電及導彈制導系統,因此要比蘇-33更加先進。

所以,如果殲-15艦載機於2015年後服役,就意味着“中國具備了在沿海樹立權威的能力”。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四:武直-10

武直-10型攻擊直升機的納米隱身材料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最大起飛重量在5噸左右,屬於中型武裝直升機,主要任務爲反坦克反裝甲作戰、消滅地面固定目標和機動有生力量,並具備相當的空戰能力。它的整體作戰性能與技術性能,將與歐洲的“虎”式攻擊直升機相當;對地攻擊作戰效能與美國的“眼鏡蛇”和意大利的A-129直升機相當。有消息稱,武直-10堪比阿帕奇,配兩棲艦可奪制海權。

據介紹,武直-10所用渦軸發動機實現了完全國產化,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根據裝備一代、設計一代、預研一代的研發路徑,更先進的武裝直升機用發動機正在研發之中。

2012年珠海航展成了中國“樹梢殺手”——武直-10專用武裝直升機的“首秀T臺”。

作爲一款被關注多年的國產直升機,武直—10在珠海航展上甫一亮相,滿場雀躍。儘管沒有做近距離的靜態展示,但在10分鐘的飛行表演中,“8”字盤旋、倒退飛行、對地俯衝、大角度拉起、鷂子翻身……一連串靈動而穩健的動作令觀衆眼花繚亂,贏得滿堂喝彩。

“充分展示了武直—10優越的機動性能。”中國航空運動專家王國新說,“你看它做的這套‘鐘擺式’動作,前飛時大仰角,後退飛行時大俯衝角,左飛右飛都帶坡度,又能夠猛然剎住車,乾淨利落,很好地克服了慣性。這無論是對飛機性能,還是對駕駛員操縱技藝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武直—10推出,可以說標誌着中國直升機的研製水平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空軍航空裝備專家傅前哨說。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5張

從外形上看,武直—10採用了國際上流行的武裝直升機佈局,被彈面小,4葉槳單旋翼,串列式座艙,兩座艙間由防彈玻璃分隔,可以明顯看到有多個掛點和複式掛架,可掛機槍、機炮等傳統武器和精確制導武器,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好的武器平臺。

武直—10雖不具備隱身能力,但通過機身上的國產隱形塗料,仍能降低雷達和紅外信號探測。“而且從它的外形看,已經有點像美國‘阿帕奇’隱形直升機的外形了。”傅前哨說。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五:運-20

中國首架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鯤鵬”2013年1月26日在陝西閻良機場實現了首飛。儘管迄今爲止官方尚未透露關於運-20的性能參數,但是中國軍事專家認爲,該機運力完全可在世界現役及正在研發的軍用運輸機中排進前五位,而它對中國航空工業以及中國空軍的意義,不亞於殲-20。

國外媒體及國內專家普遍認爲,運-20爲一種最大起飛重量達200噸級的大型運輸機。通常而言,這個級別的運輸機根據設計水平不同,最大有效載荷在40到60噸之間。從這一點來看,該機在目前仍在服役以及在研的大型軍用運輸機中,可以擠進前五名。目前,烏克蘭安東諾夫設計局設計的安-124重型軍用運輸機以150噸的最大載荷排在軍用運輸機的第一位,而美國的C-5以120噸屈居第二,C-17位列第三。這之後,中國運-20可以和俄羅斯剛剛試飛的伊爾-76MD-90A(又被稱爲伊爾-476)爭奪第四的位置。該機的載荷應該大於歐洲的A400M、烏克蘭的安-70以及日本的XC-2運輸機。當然,評價運輸機的指標不僅是載荷與航程,起降性能、巡航速度等方面也都很重要。在採用的一些具體技術上,還很難判斷。比如,是否使用了較爲先進的超臨界機翼,只有專業人士在近距離觀察才能得出結論。

從外形上判斷,運-20和伊爾-476可謂各有優勢。伊爾-476使用了大函道比的PS-90A發動機,巡航經濟性更好,這意味着可能擁有更大的航程和續航時間;運-20的發動機函道比較小(也就是更加細長),很可能是俄羅斯的D-30KP系列中的某一種,中國曾長期使用該型發動機。未來則很有可能使用類似CJ-1000商用發動機的軍用型號。不過,該機看上去更寬大,意味着貨艙尺寸更大,可裝的大型裝備、武器品種更多,適裝性更好。在機身減阻方面,運-20做得要比伊爾-476更好。

運-20的首飛,對於中國航空工業是一次巨大的突破。長期以來,由於經費有限,中國航空工業的型號研製一直以殲擊機爲主,直升機、運輸機等領域不得不“靠邊站”,這也直接導致中國運輸機一直以仿製中小型爲主,運-5、運-7、運-8分別系安-2、安-24和安-12的仿製型號,其中最大的運-8最大有效載荷也不過20噸。進入新世紀,中國航空工業先後以殲-10在殲擊機領域實現了突破,以殲-20實現了在殲擊機領域的趕超,以直-10和直-19實現了在直升機領域的突破,而無人機領域更是井噴發展。運-20則實現了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突破。運-20研製成功後,將極大豐富中國航空工業部門在大型飛機設計領域的工程經驗,對於研製其他大型飛機,如大型轟炸機,有着促進作用。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6張

運-20對中國空軍的意義,完全不亞於殲-20的問世,它是打造一支戰略空軍不可或缺的機種。首先,運-20服役後,可極大提高中國空軍的遠程投送能力。這對於戰時執行快速後勤補給,以及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尤爲重要。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美國利用C-5、C-141等運輸機進行了566架次飛行,給以色列空運了約2.3萬噸物資,蘇聯則在29天中出動安-22、安-12等大型運輸機930餘架次,給埃、敘空運約1.5萬噸軍用物資。最近法國空軍對馬裏反政府武裝的軍事行動,就不得不租借盟友的C-17運輸機,也足見大型運輸機對於一支大空軍的重要作用。在搶險救災、海外撤僑等領域,大型運輸機的作用也不可小視。運-20列裝後,解放軍可真正實現“國家利益到哪裏,軍隊就能保護到哪裏”。

其次,在運-20的基礎上研製大型加油機,可提高中國空軍的遠程打擊能力。由於目前轟油6最大起飛重量只有約70噸,對重型戰機實施空中加油略顯不足,更無法對轟炸機進行空中加油。運-20改裝爲加油機後,將有能力爲重型戰機和轟炸機實施加油,中國的遠程打擊能力將再上一個臺階。

此外,運-20的出現,使得保障裝備無平臺可用的囧境一去不復返。大型預警機、空中指揮、電子戰飛機需要大飛機作爲平臺,或許從經濟性上來講,運-20並非是最優選擇,但是作爲特種機的平臺,在性能上綽綽有餘。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六:“翼龍”無人機

2012年11月13日,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省珠海市開幕。備受關注的我國無人機制造領域“當家明星”——“翼龍”無人機系統實物亮相。該款無人機裝有一臺100馬力活塞發動機,具備全自主平輪式起降和飛行能力,最大起飛重量達1100公斤,最大續航時間爲20個小時,可攜帶各種偵察、激光照射/測距、電子對抗設備及小型空地打擊武器,可執行監視、偵查及對地攻擊等任務,也可用於維穩、反恐、邊界巡邏等。

“翼龍”項目的成功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已經成爲中國航空工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和提升了中國航空工業的國際影響力與美譽度,爲航空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發表文章稱對在巴黎航展上曝光的中國“翼龍”無人機的相關性能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爲,“翼龍”無人機雖然在性能上不會完全等同美軍“捕食者”,但中國在無人機技術領域發展迅速,因此兩者不會存在代差;該型無人機在巴黎航展上的展出,預示着該型戰機很可能即將大量裝備中國部隊,成爲中國軍隊由“人員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的標誌。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7張

“翼龍”無人機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七:“中國野牛氣墊船”

烏克蘭特種裝備出口公司網站2013年4月發佈消息稱,烏克蘭日前向中國交付了一艘登陸氣墊船。上述消息說:“烏克蘭特種裝備出口公司總經理德米特里佩列古多夫代表烏方在文件上簽字。中方在交接過程中高度評價烏克蘭企業的造船質量。”

根據早前簽署的合同,“海洋”公司應爲中國海軍建造兩艘958型“野牛”登陸氣墊船,目前第二艘氣墊船仍在建造中。另外兩艘則將在烏克蘭專家的參與下在中國境內建造,並且使用中國生產的設備。

“野牛”氣墊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船。該氣墊船的研製工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位於聖彼得堡的金剛石中央海軍設計局研製,主要用於運送戰鬥裝備和先遣登陸隊員,同時還可運送水雷,佈設雷障。蘇聯解體前共建造了8艘“野牛”。解體後,5艘交給了烏克蘭,俄羅斯留下3艘,但現在只剩下2艘。在5.8萬馬力的動力驅動下,“歐洲野牛”的最大航速高達63節,能在浪高2米、風速12米/秒的海況下平穩行駛,可突破1.6米高的牆形水障,可運送3輛主戰坦克或者10輛裝甲運輸車。

日本媒體稱,就在一系列的海上主權爭端導致東亞局勢愈發緊張,並隨時可能再次升級之際,中國仍在繼續加強軍力,以便在將來決定動用武力時滿足戰事需求。

據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5月29日報道,中國日益龐大的武器庫最近得到擴充:一艘全世界最大的氣墊登陸艦於本月早些時候運抵廣州,可能即將入列服役。

這艘由烏克蘭阿爾馬茲中央海事設計局研製的“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是中國與烏克蘭國防工業公司2009年簽訂的一份價值3.15億美元協議的組成部分。根據這份協議,烏克蘭的費奧多西亞“大海”造船廠將負責建造前兩艘氣墊登陸艦,剩下兩艘將由中國的造船廠在烏克蘭工程專家的指導下自行建造。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8張

首艘氣墊登陸艦於上月正式交付中國海軍,並於5月24日抵達廣州。據說,該艦將會裝配新的電子和武器系統。“大海”造船廠正在建造第二艘登陸艦。

報道稱,這種近4層樓高、滿載排水量達555噸的氣墊登陸艦可能成爲改變域內兩棲作戰遊戲規則的武器。綜合各方消息,“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艦航程300海里,續航時間5天,最高航速60節(巡航速度55節)。該艇的載荷量約爲150噸,是美國和日本現役氣墊登陸艦的兩倍多,可攜載3輛俄製T-80型主戰坦克,或10輛BMP-2型步兵戰車,或10輛BTR-70型武裝運兵車,或8輛兩棲坦克。船上還設有4個登陸艙室,可容納140名裝甲兵,或350名普通兵。

此外,與美國等國的氣墊登陸艦相比,“歐洲野牛”可謂全副武裝。該艇的標準配置包括:兩座MC-227型140毫米非制導火箭發射架,兩套30毫米AK-630型近防火炮系統,“針葉-1M”防空系統和佈雷功能(可佈設20至80枚水雷,數量取決於單枚水雷的重量)。如此強大的火力意味着,除了完成軍隊和作戰物資的登陸任務,“歐洲野牛”還可在近海提供火力支持。

國防分析人士推測,這種氣墊登陸艦當下緊迫的問題是謹防南海生變。中國與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之間在南海地區存在爭端。

四艘氣墊登陸艦是否都將進入中國海軍南海艦隊服役?中國是否有意購置或建造更多這樣的登陸艦?報道稱目前還無從得知。但是,南海是“歐洲野牛”最能發揮效力的地方,因爲域內各國海軍裝備落後,是無力發起有效反擊的,更何況南海的地理環境本身就適合這種類型的氣墊船航行。

氣墊登陸艦通常可在全球70%以上的海岸登陸,包括溼地和沙灘型海岸,而傳統登陸艦僅能通過全世界15%的海岸。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八:071級兩棲船塢登陸艦

國產071級新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搭載武器裝備能力還是相當強大的。近日,央視新聞頻道對該艦進行了圖解,艦上後甲板可同時起降2架直8直升機,內置機庫可同時停放4架直8艦載直升機,加一起共6架直8。下部船塢艙能同時停4艘726級中型氣墊登陸艇。在兩層貨艙內,還停放16輛兩棲戰鬥車輛。

外媒評論稱,這一艦種將成爲中國海軍兩棲登陸力量的核心,不僅是維護海洋權益方面的利器,同時也在和平時期執行人道主義任務方面作用巨大。

相比國外同類艦隻,在登陸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肚量”上,071級擁有更大的船艙,能夠裝載更多的人員裝備進行登陸作戰,同時巨大的飛行甲板能夠更高效地起降飛機,從而使071擁有了強大的投射能力。

在登陸作戰行動中,該艦主要是從海上進行“平面登陸”。同時該艦還具有直升機運送和攻擊能力,主要作用就是搭載、支援和使用直升機中隊,運送海軍陸戰隊隊員及車輛、裝備和彈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施“垂直登陸”。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9張

中國的氣墊登陸艇研製起步相當早,並已研製成功了716級、726級等氣墊登陸艇,但是這些艇的噸位大都在80噸以下,運載能力不強,所以只裝備於一些大型坦克登陸艦。071級登陸艦的問世將徹底改變這一狀況,該艦能裝載4艘該類型氣墊登陸艇,運載量遠超其他國家。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九:陸盾-2000近防系統

澳大利亞空中力量雜誌載文稱,鑑於目前解放軍作戰藝術牢牢植根於模塊化部隊概念和理論,所以其正在構建包括軍、旅、營在內的三級指揮結構,而且其還以營級部隊爲基礎組建了獨立戰鬥羣。爲了提供作戰效率,其還爲戰鬥羣配備了各種重型武器系統。陸盾-2000武器系統就是其爲戰鬥羣配備的重型武器系統之一。

文章介紹說,許多軍區用旅級部隊代替了團級部隊。支撐旅和戰鬥羣的理念就是“採用信息化作戰,在戰場上更加迅速的做出決定。”就解放軍而言,團和旅的主要區別在於旅級部隊擁有獨立作戰能力,而團級部隊則直屬於師級部隊,不設可執行獨立行動的司令部。

文章稱,陸盾-2000武器系統就是其爲戰鬥羣配備的重型武器系統之一。陸盾-2000系統基本上是解放軍海軍現有730式近戰武器系統的衍生系統,是以美國“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和歐盟守門員近程防禦武器系統爲藍本製造的。該系統以8x8單駕駛室平板卡車爲載體,駕駛室後部配備730B型七管速射炮。

據文章介紹說,該炮是中國複製通用電氣公司30mmx173mmGAU-87型管轉管航炮——A-10亞音速近距空中支援攻擊機配備有這種炮。其發射速度可達4300發/分鐘,初速度達1150米/秒。730B型七管速射炮兩側各有一個500發圓柱形彈夾。該系統可攔截以兩馬赫或更低的速度飛行的巡航導彈。該炮最大有效射程爲2.5公里,其攔截距離在1000至1500米之間,最大舍車射程爲3000米。該炮反應時間爲9.8秒,可同時跟蹤48個目標。就防空能力而言,據信陸盾-2000系統的效力堪比由18門65式37毫米雙管高射炮構成的一個營。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10張

文章指出,目前沒有跡象表明陸盾-2000系統整合了H-200或SJ-231等現有PESA防空雷達,這兩種雷達都可使陸盾-2000系統高角射擊低信號智能化。一部H-200或SJ-231雷達,可支持3、4或6套陸盾-2000火控系統,構成了強大的點防禦能力。文章表示,當前雷達技術並不妨礙該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因爲中國工業最終將掌握無源相控陣和有源相控陣技術。一旦發展成熟,陸盾-2000系統便有可能成爲一種極其有效的末端防禦武器系統,可用來防禦超音速和亞速制導武器。

  最受關注新銳武器十:056型護衛艦

2013年3月12日,我國新型護衛艦首艦蚌埠艦在舟山軍港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標誌着中國海軍基地防禦兵力的升級換代正式拉開。被譽爲新一代“海上輕騎”的這型護衛艦有什麼特點?採用了哪些先進技術?在國際上處於一個什麼水平?本報記者專門採訪了該型艦的主要監造者、海裝某軍事代表室總代表孫明,爲我們解讀新型護衛艦的精彩亮點。

孫明認爲,國產新型護衛艦總體上呈現三個顯著特徵。

一是噸位小,設備密集。該型艦在護衛艦的“家族”中屬於體重偏輕。雖然較輕,但驅護艦的“五大常規系統”一個不少,特別是在作戰系統上配置較全,有的設備是在滿足基本功能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簡化。比如,作戰指揮室的顯控臺,採取了標準機櫃,減少了空間。通過研發多種功能軟件,在硬件上實現不同功能切換,使得艙內看起來更加嚴整,在國產護衛艦中處於先進地位。“此外,大家通過電視和圖片也看到了這型艦的外形,艦上飛行甲板具有直升機的起降功能,但沒有設立直升機庫,騰出的空間主要是佈置導彈武器系統,一旦需要直升機,可以向岸基召喚。”孫明說。

二是艦員少,自動化程度較高。與建國初期我國引進前蘇聯技術圖紙生產的火炮魚雷護衛艦相比較,兩者的噸位、幾何長度差不多,但在艦員配置上卻只有之前的三分之一。許多設備,比如衛星無線電導航設備,通過優化設計實現了綜合集成。“機艙,過去需要好幾個人值班,現在實現了無人值守。”孫明告訴記者。此外,該艦在海軍水面艦艇上裝備了“綜合管理系統”,把電力、損管、保障等平臺信息“打包”,通過網絡實現集中控制、集中管理,這一系統技術上比較先進,進一步減少了人員,提高了效率。

三是批量較大、多廠建造。“根據計劃,該型艦將來可能是我國戰鬥艦艇中建造數量比較多的一型軍艦,由國內多個專業性比較強的船廠同時承建,這在國產護衛艦歷史也是第一次。”孫明說。

解讀中國十大受關注新銳武器 第11張

從總體上說,該型艦借鑑了上一代驅護艦一些成熟的設備和技術,“但有自己獨特的創新之路。”孫明告訴記者。

比如它的船型設計採用的是深“ⅴ”船型,這種船型通常被1000噸以下的艦船採用,國內戰鬥艦艇是首次採用,優點是具備較好的快速性和適航性,能在8級海況下安全航行。

此外,該型艦佈置了艦炮、艦空導彈等武器發射裝置,配置各類雷達、電子對抗、通信、導航天線共幾十副,電磁環境複雜惡劣。承研承製單位聯合開展了電磁兼容數學模型仿真計算和縮尺船模試驗研究,通過採取多種技術措施優化全艦雷達、導航等裝備天線及設備的佈置,首艦的繫泊、航行試驗驗證了全艦電子武備的兼容有效性。

和中國海軍其他新型驅護艦相比,這型艦在隱身方面並沒有採用太多的新技術,主要考慮它的使用範圍主要是在近海執行任務,但是在隱身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借鑑和運用了驅護艦成熟的雷達波隱身成果,主船體和上層建築外形採用了傾斜外板的隱身設計。針對機械噪聲源,柴油發電機組採用浮筏隔振裝置,鋪設隔震地磚等聲隱身隔震技術,較大地降低本艦的機械噪聲,有效控制水下輻射噪聲強度和提高了執行反潛任務的能力。

孫明認爲,我國有18000公里的海岸線需要防守,隨着大量現役基地防禦水面艦艇退役,中國海軍迫切需要新型基地防禦力量予以補充,有序更替、換裝即將退役的護衛艦、獵潛艇、導護艇等現役基地防禦作戰力量。

通過首艦的試驗試航來看,其先進的設計理念、優良的戰技術性能得到了充分的檢驗,獲得了官兵的認可。“相比較過去老舊艦艇而言,作戰指數和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是一型跨代的艦艇。”孫明介紹說。

新型護衛艦的批量建造後,生產週期縮短,提高了交艦入列的速度。“過去講十年磨一艦,現在多個工廠同時開工,很可能就是一年造十艦。”

新型護衛艦可以適應低強度的衝突,也可以執行重點海域的巡邏護航護漁任務,使兵力結構更加合理,執行作戰任務更加靈活,將會迅速成爲基地防禦力量的主戰裝備。

從高的層面講,此次,新型護衛艦正式入列,對於提升海軍新裝備比例,優化海軍裝備結構,提高海軍裝備信息化水平,增強海軍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捍衛海洋主權和權益的能力,以及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此外,新護的大批列裝,估計會對海軍作戰思想、海軍的戰法、訓法、管法、用法,以及人才培養和戰場建設帶來很大影響。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