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戰史祕聞 > 分析甲午海戰:列述你不知道的十個謬誤

分析甲午海戰:列述你不知道的十個謬誤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94年,也就是120年前,中日爆發甲午戰爭,其中黃海大東溝海戰歷經5個小時,最爲慘烈,是世界海軍進入鋼鐵蒸汽化時代後規模空前的一次海戰,但這段歷史的很多細節在今天依然被誤讀和謬傳,現在的初中歷史書也僅僅是簡單的半頁版面,陳悅的《甲午海戰》無論在史實還是專業的角度都向我們解讀了一個不一樣的甲午海戰,尤其是大東溝海戰諸篇,波瀾壯闊,讀罷讓人唏噓不已。以下部分摘錄、整理於原書,部分來自網絡,建議讀原著。

謬誤一、北洋水師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四,武器裝備遠遠領先日本

北洋艦隊成立於1888年,當年軍力確實如此,但發生甲午海戰是六年後,日本海軍力量早已超過中國,且六年中北洋艦隊未補充彈藥,基本是隨船從原產地帶回。

總噸位:北34325噸VS日40840噸

總馬力:北42200匹VS日68900匹

航速:北10節VS日14.5節

100毫米以上火炮:北58門VS日104門

100毫米以下火炮:北135門VS日171門

一分鐘炮彈投射量:北23發VS日232發

射速:北5分鐘1發VS日1分鐘5發

12公分速射炮:北0 VS日81門

參戰艦員:北2089人VS日3530人

謬誤二、北洋水師炮彈太劣質,摻雜大量泥土、砂石

北洋水師所用炮彈有開花彈和實心彈。開花彈主要用普通黑火藥製成,多用作鞭炮,爆炸威力有限;而實心彈是彈頭有少量火藥或者沒有,彈體填充泥土砂石,不爆炸多平時訓練用。當時已經有數年沒進口過開花彈,國內製造的開花彈不是尺寸不對就是材料不對,無法供給。而日方所用炮彈是苦味酸新式炮彈,不僅爆炸力巨大還可以引燃大火、燃燒甲板。

分析甲午海戰:列述你不知道的十個謬誤

謬誤三、北洋水師整體戰術素養差、貪生怕死之徒居多

北洋水師當時的管帶(艦長)均爲科班出身,很多有英國格林威志海軍學院和美國留學經歷,作戰時經常用英語下達命令,最後不是戰死就是自殺,(經遠艦管帶林永升中彈身亡;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超勇艦管帶黃建勳、揚威艦管帶林履中落海拒絕救助而死;)無一投敵,唯有濟遠號管帶方伯謙逃跑,並撞沉揚威艦,最終被斬首,方的逃跑也是戰敗因素之一。

北洋水師官兵戰術素養極高,在雙方火力差距巨大、忙於撲救大火的情況下,北洋水師在命中率、實際射速等各項指標都遠遠高於對手,尤其實際速射率是在對手武器速度比自己快三倍的基礎上而超過對手,說明官兵並非民間所傳弱不禁風,大東溝海戰陣亡714人,整個甲午海戰陣亡1405人。

 謬誤四、北洋艦隊先發現日本的聯合艦隊,並提前做好戰鬥準備

事實是日本聯合艦隊早在一小時前就發現了北洋艦隊,因北洋艦隊所用燃煤爲山西開元煤礦的劣質碎煤(開元煤礦股東爲醇親王、李鴻章等軍政要員),煤煙濃黑且影響軍艦航速,所以日方提前一小時發現中方,並提前部署。

謬誤五、北洋水師先發第一炮且未命中是慌亂之舉

北洋水師戰術意圖是:儘可能發揮艦首火力先敵開火,在聯合艦隊最強的第一遊擊隊四艦通過艦隊正面的時候給予打擊,中方的火炮大多爲老式的架退火炮,射速很低,瞄準機械簡單,且需要目測輔助,要在雙方運動的狀態下擊中敵艦那是難上加難。第一發炮彈的落點在“吉野”號後方100米,這是利用老式的架退火炮打出的首發精度,非常了不起。

謬誤六、北洋水師對敵時陣型混亂,日方陣型合理

當時北洋水師要保護後方正在登陸的陸軍,主力艦隊成雙縱隊開向外海的日艦,在接近過程中雙縱隊改橫隊,船首對敵。很多人指責丁不懂海戰,說用艦首對敵是愚蠢的,應側舷對敵。19世紀後期鐵甲艦剛剛興起有過一段“橫陣時代”的彎路。軍艦的設計都注重艦首火力,要發揚火力就必須艦首對敵攻擊,這個時期的海軍戰術就變成了以橫陣對敵的戰術。北洋水師的絕大多數主力艦都是橫陣時代的產物,所以採用橫隊對敵是正確的。至於日艦隊使用縱隊,那是其軍艦基本上比北洋水師晚一個時代,這個時期海戰戰術從橫隊又一次回到了縱隊,從強調艦首火力變成了強調側舷火力。因此採用縱隊是正確的,但並不能因此指責北洋水師就是錯誤的,因爲兩軍軍艦設計思想完全不同。

謬誤七、北洋水師對敵時戰術有誤

在橫隊時代,海軍技術人員認爲面對鐵甲艦用艦炮是很難造成毀傷,強調逼近敵艦隊,衝散敵人編隊,用小組與敵混戰,用魚雷甚至撞角攻擊敵艦的戰術,叫亂戰,來源利薩海戰。當時北洋水師並不是簡單的人字形,而是分小組的,比如“定遠”“鎮遠”一組、“致遠”、“經遠”一組、“靖遠”“來遠”一組、“濟遠”“廣甲”一組,“超勇”“揚威”一組。各個小組在亂戰當中自行尋找戰機作戰。這種戰術對旗艦的依賴程度比較低,符合“亂戰”的要求。另外,把“超”“揚”放在編隊最右翼這也是爲了保護兩艘弱艦,而且丁汝昌還有三條具體的戰術指令:

1、同一小隊的軍艦共同行動,作戰或防守時互相配合。

2、艦首必須始終朝向敵艦作戰;

3、所以艦遵循旗艦進行運動。

謬誤八、福龍號疏於訓練,三枚魚雷未能命中日西京丸號,尤其最後一枚僅40米近距離

當時的黑魚雷技術,射程必須在400米以內,實際射程在150米以內,當年魚雷艦必須集羣攻擊,福龍號單艦靠近西京丸號的舉動基本就是抱着必死的決心,前兩枚沒打中是日軍主動撞向魚雷,用大浪改變魚雷方向,當年海上霸主英國海軍400米的命中率也只有25%;而40米那一枚,完全是距離太近,當時技術魚雷沒有陀螺儀,並未完成上浮,所以從日軍艦底穿過。

謬誤九、水師提督丁汝昌陸軍出身不懂海戰

丁汝昌原屬太平天國,降清後加入淮軍,陸軍時便驍勇善戰,戰功赫赫,1888年任水師提督,戰前正是其上書要求改進燃煤質量、武器裝備等等、並清醒的認識到中日海軍間的差距,大東溝海戰受傷時拒不離開指揮塔,後期獨立支撐北洋水師運行,最終拒不投日自殺身亡。

謬誤十、西方列強無人支持

北洋水師在建立之初得到了英德等國的大力支持,管帶多往英國格林威志海軍學院留學,水師中有很多英德顧問,海戰陣亡將士中有英國人尼格路士、餘錫爾,受傷的有英國顧問漢納根、戴樂爾、美國顧問馬吉芬、德國顧問阿壁成等人。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