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他表面文雅實則心狠手辣,是推動三國發展的幕後黑手

他表面文雅實則心狠手辣,是推動三國發展的幕後黑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和詭祕身,粟火撣微塵。閱盡三國險,聰明最害人。羣雄並起割據中原,武將搏殺血濺三尺,謀臣計歹屍山血海。可以說謀士對三國時代的影響要比武將大得多,造成的傷亡雖不是親手爲之,但是每場兵災背後都有他們的影子存在。今天咱們聊的主角可以說是三國中一個很關鍵的人物,並非諸葛、孟德這樣的知名人物,但是就是他一手推動了三國的局勢發展。都說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而這個人卻深諳自保之道,如果說狡兔三窟形容一個人給自己準備了多條後路,那麼這個人沒有給自己準備任何後路,因爲他從來不會在人生的選擇題上選錯。這就有點恐怖了,對形勢的判斷和決斷令人畏懼,這個人就是毒士賈詡。

他表面文雅實則心狠手辣,是推動三國發展的幕後黑手

賈詡毒士這個名號不清楚是什麼時候纔有的,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哪個人給了他這樣評價。但是縱觀賈詡的生平作爲,毒這個字形容他還是可以接受的。那麼賈詡都做了什麼歹毒的事呢?那麼我們一起走進賈詡的一生,看他如何在亂世之中趨吉避凶,推動着三國暗流洶涌。賈詡少年時和其他知名人士一樣,總會有慧眼獨具的人說一句閣下骨骼清奇,日後必成大器之類的話,在賈詡小時候,他故鄉的知名人士閻忠就感覺他與衆不同,並且認爲他有張良和陳平那樣定國安邦的智慧。如他所言,三國雖然紛亂,但是賈詡日後小日子過得還真是不要太舒服。

賈詡毒牙初露還是在他少年時期因病辭官歸鄉。戰爭年代自然是不太平的,在返鄉的路上遭遇了叛亂的氐人,賈詡和同行數十人被俘。氐人打算將他們全部坑殺,這時賈詡不疾不徐的向氐人的首領說道:我是段熲(jiǒng)的外孫,可以用我向家裏索要贖金。這裏就要說一下這個段熲了,他是當時非常勇猛的一個戍邊將領,他與羌人作戰百餘次,斬殺近四萬餘人,所以威名遠揚。賈詡自然不是他的外孫,不過是拉大旗扯虎皮罷了。但是氐人首領聽到之後就直接給賈詡跪了,然後和賈詡相互盟誓今天的事就此揭過。而與賈詡同行的數十人全部被殺,賈詡卻能無動於衷與叛軍首領推杯換盞,此人內心之冷漠令人害怕。

他表面文雅實則心狠手辣,是推動三國發展的幕後黑手 第2張

此後,賈詡在董卓手下做事,董卓被殺之後。賈詡、李傕、郭汜正好在外討伐東吳,得到消息之後李傕、郭汜二人很不安,擔心王允清除董卓黨羽,就打算就地解散逃亡,這時候賈詡就站出來了,對二人數說,你們放棄軍隊獨自出逃,隨便一個地方的亭長就能抓住你們。不如率領將士們打回長安,這樣還有一線生機,若是不成,在逃也不遲。二人一路向西,路上召集散兵遊勇,到達長安已經有十萬餘衆,呂布看到長安守不住,率領屬下親兵逃走。二人縱容士兵燒殺搶掠,當時城中民衆死傷數萬,大街小巷堆滿屍體。李傕又殺了黃琬、宋翼、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整個皇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可以說這場兵災全出自賈詡之手。而他的出發點還是保全自己性命,不過這次代價是數萬的無辜人民。事成之後,李傕二人商議給賈詡封侯,賈詡拒絕,讓其任尚書僕射(百官之首),賈詡拒絕。最後只肯當一個尚書,這樣的人可以說真的是極爲睿智,沒有任何貪慾,知道什麼是不能碰的,所以後世說起這場極爲慘烈的傷亡都只說是李傕、郭汜之禍。

他表面文雅實則心狠手辣,是推動三國發展的幕後黑手 第3張

賈詡這樣無慾無求的做法也是讓李傕、郭汜極爲忌憚,所以後來賈詡在招來殺身之禍前辭去官職爲母守孝。在這之後賈詡投奔了段煨,又因爲看出了段煨對他的猜忌轉投張繡,得到了張繡的禮待。我們不得不佩服賈詡對於危險的敏銳觸覺,總是能在危險來臨之前作出對自身最爲有利的選擇。之後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袁紹多次派遣使者勸說張繡投降,張繡頗爲意動。然後呢?被賈詡阻止了,正如曹操對袁紹的評價,幹大事惜身,見小利忘命,賈詡同樣不看好袁紹,勸說張繡歸順了曹操。可以說賈詡一生在決策上沒有判斷錯誤,而且總是隱藏在幕後,不貪慕名利,因此也沒有背上罵名。之後再曹魏更是在赤壁之戰勸說曹操放棄南下,休養生息,曹操沒有采納,赤壁大敗。之後又支持曹丕即位,可以說在曹魏陣營,賈詡混的是風生水起的。晚年位列三公,壽終正寢。難怪陳壽《三國志》裏把他和荀彧 (yù)、荀攸並列而談。

他表面文雅實則心狠手辣,是推動三國發展的幕後黑手 第4張

賈詡可以說一直隱藏在三國的刀光劍影背後,操控了三國大局的走向,歷史好多重要的事件都有它的身影,同時也造成了很大的傷亡,謀士的一句話決定了數萬人的生死命運。難怪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說:“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這就是我們一直說的聰明人做的壞事危害更廣,造成的後果嚴重。不知各位是否贊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