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拋棄榮華歸家的鮑君徽最後結局怎麼樣?

拋棄榮華歸家的鮑君徽最後結局怎麼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輛宮車漸行漸遠,回望繁華的京城,遙遙映入眼中的亭臺樓閣,猶如濃淡相宜的水墨畫,深深地印在腦海裏,昔日的榮華富貴、錦衣玉食終成過眼雲煙,盈盈握於手裏的是散發着墨香的書簡,隨風潛入腦海裏的綺麗散淡的詩句

坐在車中的鮑君徽終於收回遙望的目光,眼波流轉間有淚珠滾動,她努力壓抑着自己,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在這迢遙顛簸的羊腸小道上,往事如煙縈繞於心頭。

拋棄榮華歸家的鮑君徽最後結局怎麼樣?

唐朝天寶年間,戰亂頻繁,生逢亂世的鮑君徽,雖然出身於貧寒之家,但因是家中獨女而頗得父母喜愛,喜讀詩文的母親對她更是寵愛有加。

柴門小院掩映在竹林叢中,綠意蔥蘢的葡萄藤爬滿草堂,聰明伶俐的鮑君徽,坐在小小的石桌前,一筆一劃抄寫詩詞,母親坐在她身邊縫補衣物,清風襲來,吹落幾許花瓣飄落在案前,調皮的鮑君徽悄悄把花瓣拍在腦門上,轉而擡頭望向母親,母親嗔怪着。

吱呀的柴門聲響起,田間勞作的父親扛鋤歸來。

如此紛亂的塵世間,鮑君徽卻恰似生活在世外桃源裏,無憂無慮的童年以及詩詞歌賦的浸染,將鮑君徽雕琢得清秀宜人。

而及笄之年的鮑君徽更是超凡脫俗,舉止優雅,只是這般標緻的才女,棲身於鄉野之中,終免不了嫁入凡俗之家。

鮑君徽的婚姻平淡且平凡,夫君只是一介村夫,給予她的只是溫飽,而她的才華也淹沒在柴米油鹽的瑣碎之中,多少無奈只能在詩詞中傾訴:“枝上花,花下人,可憐顏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

生活的沉悶與平庸,雖然消磨着鮑君徽那顆玲瓏剔透的心,但對文字的喜愛,讓她常常於煙火凡塵間,捕捉每一朵花開,每一棵草木的萌生,每一隻燕子的呢喃,諸多曼妙美景凝聚成詩句:“鶯歌蝶舞韶光長,紅爐煮茗松花香。”

窘迫的困境以及閉塞的村野,在心思靈巧的鮑君徽眼裏,依然是活色生香的。

然而,如此尋常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鮑君徽的夫君不幸早逝,守寡的鮑君徽無所依靠,不得已搬回到父母家中。

雖然婚姻生活並沒有爲鮑君徽帶來多少歡樂,但在最美好的年華里遭此打擊,縱然是稟性堅強個性獨立的鮑君徽,也無可避免地陷入憂傷之中。

拋棄榮華歸家的鮑君徽最後結局怎麼樣? 第2張

頗有才識的鮑君徽畢竟不同於小家碧玉,她很快從詩書中得到慰藉,無數個漫漫長夜,鮑君徽手持書卷秉燭誦讀,奇文妙句常常讓她心神俱爽,從而忘卻自身的傷痛。

彼時的唐朝,因爲唐德宗削藩而引起戰亂。

雖然居於鄉野,但飽讀詩書的鮑君徽並沒有侷限於吟花誦月之中,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透過狼煙四起的戰火,她能敏銳地捕捉到,處於戰亂中的離人們,是多麼的思念親人思念家鄉。

“高高秋月明,北照遼陽城。塞迵光初滿,風多暈更生。徵人望鄉思,戰馬聞鼙驚。朔風悲邊草,胡沙暗虜營。霜凝匣中劍,風憊原上旌。早晚謁金闕,不聞刁斗聲。”一首《關山月》道出無數徵人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艱苦戰爭的無奈。

鮑君徽的這首邊塞詩,也如朗朗明月映照到刀光劍影的軍營中,而正被叛軍追得四處逃亡的唐德宗,也在不經意間讀到這首詩,這位命運多舛的皇帝,在顛沛流離的逃亡途中,無暇顧及其它,卻記住了才華不遜鬚眉的鮑君徽。

桃花朵朵點綴了荒草漫漫的山坡,隨風飄來的花瓣落入湖水中,水波粼粼胭脂點點,遠望紅妝飾碧水,近嗅芬芳氤滿塘。

崎嶇山路上,幾輛宮車慢慢駛來停在門前,拍門而入的太監驚動了正在賞花宜景的鮑君徽。

原來,平定叛亂的唐德宗回到長安,感慨之餘憶起征戰時讀過的《關山月》,想起才情滿腹的鮑君徽,於是,一道聖旨宣她進宮任內學士,教授妃嬪吟詩誦詞兼與侍臣聯詩唱和。

雖說父母在不遠游,怎奈聖旨已下不能違背,況且鮑君徽也在心中有着小小的渴盼,曾聞宮中有宋氏姐妹,皆是才貌俱佳的女子,也是以學士之身份入宮,德宗對她們禮遇有加,鮑君徽也想借此機會見見世面結交知已。與父母灑淚而別,鮑君徽入得宮中。

宮廷裏的繁文縟節雖然讓她有些不耐,但高大巍峨的宮殿,雕欄玉砌的庭院,奇花異草的園林,以及華美的服飾深深地吸引着她。宋氏姐妹與她惺惺相惜,德宗皇帝每每與大臣們酒宴之後,便會宣她詩詞唱和,她的才情得以施展。

拋棄榮華歸家的鮑君徽最後結局怎麼樣? 第3張

鮑君徽的詩詞風格沉靜典雅,讀來清新古樸,彷彿冬日裏的暖陽,散發着淡淡的馨香。德宗皇帝頗爲喜愛,每每加以重賞。

居住在豪華奢靡的後宮中,衣食無慮且養尊處優,這樣的生活,是多少人企盼卻又不可得的呀。可是,日子久了,鮑君徽的心裏卻滋生出絲絲的無奈,因爲在這森嚴的宮殿裏,有榮華富貴、華服美食但卻沒有自由,沒有柴門小院的純樸,沒有親人鄰里的問候,就連寫的詩歌也變得浮華而沒有任何韻味。

又是一個歌舞昇平的夜晚,麟德殿內觥籌交錯,德宗宴請百官,喝至酒酣耳熱之際,宣鮑君徽填詞相慶。

眼前的浮躁與喧鬧讓她很無奈,卻也不得不打起精神笑臉相迎,爲德宗歌功頌德:“御柳新低綠,宮鶯乍囀嬌。願將億兆慶,千祀奉神堯。”應景的詩作讀起來晦澀無靈性,但卻能贏得衆人的追捧,這讓鮑君徽煩惱至極,而離宮歸家的念頭如草瘋長。

步出熱鬧喧譁的宮殿,一縷清風微微吹來,鮑君徽不由得吟出“不如盡此花下歡,莫待春風總吹卻”的詩句來,曾經在清風朗月的夜晚,獨自花下徘徊,雖然孤獨時時侵擾,但卻身心氣爽無所羈絆,而彼時的自己,猶如一朵山野之花離開了土壤,縱然芬芳也會漸漸枯萎終至凋零。

鮑君徽不想此後的人生,困頓於華美冷漠的宮廷中。

而宋氏姐妹則極力挽留她:“人到中年,容顏衰老,出宮也是混跡於鄉野村夫之中,不如留在宮中活得體面。”鮑君徽輕輕搖頭拒絕了,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想被浮華遮住雙眼。曾經瑣碎的尋常生活,此刻在心裏卻是那麼的親切而溫暖。

且與清風花下歡,忍把浮名拋九霄。聰明的鮑君徽以“奉母養生”爲由,幾番“上疏乞歸”終於獲准。

清脆的馬蹄聲,踏響了寂寞的歸途,而坐於車中的鮑君徽,終於露出燦爛的笑容。

從此,世人只記得終老於宮中的宋氏姐妹,而忘記拋棄榮華歸家的鮑君徽,但又如何呢,唯有鮑君徽知曉,快樂的人生,是攜一縷清風與花纏綿,恣意而灑脫,那纔是世間最美好的人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