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仁安羌大捷在什麼地方,仁安羌大捷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仁安羌大捷在什麼地方,仁安羌大捷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42年年初,日軍攻佔馬來西亞後,很快開始攻打當時還是英國殖民地的緬甸。他們從仰光登陸後一路北上,意欲切斷中國的大動脈滇緬公路。應英國之求,同時爲保住外購的軍事物資能通過滇緬公路運回國,中國派出10萬部隊出征緬甸,這就是有名的中國遠征軍。

日軍當時在緬甸的總兵力不過6萬左右,10萬遠征軍加上英軍力量,兵力是佔優勢的,但日軍藉助其高速機動能力,加上盟軍的指揮失誤,日軍很快就讓盟軍的曼德勒會戰破產,還切斷了中國遠征軍的回國道路,盟軍處於被動。

仁安羌大捷在什麼地方,仁安羌大捷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圖:日軍從仰光登陸後,盟軍擬定的作戰計劃。

當時指揮英軍的是英緬軍總司令哈羅德·亞歷山大,此人也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指揮員,也許就是指揮撤退還比較在行,所以英軍在日軍面前一觸即潰,而且一直在撤退。可有一支英軍卻由於撤退不及時,被困在了緬甸中西部城市——仁安羌。

仁安羌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右岸,是緬甸主要的石油生產中心。當時日軍計劃奪取仁安羌油田,並殲滅西線英軍主力,派出了33師團主力:荒木部隊、原田部隊、作間部隊、師團直屬部隊等1萬餘兵力。

1942年4月13日,英軍開始破壞仁安羌油田,亞歷山大請求中國軍隊接替西線英軍防務,以掩護英軍大規模撤退。15日中午,亞歷山大請求中國部隊增援:“因油田爆破直到16日中午才能完成,需要中國軍隊的協助。”

遠征軍先後令新38師師長孫立人以113團移至巧克柏當支援英緬第1師;112團移至納特莫克支援英緬第17師掩護第5軍右翼。

仁安羌大捷在什麼地方,仁安羌大捷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第2張

圖:當時還是上將的哈羅德·亞歷山大,後來當上了帥。

英軍以爲甩開了日軍荒木部隊,但是由於原田部隊的牽制,他們未發現作間部隊的穿插,依舊沿公路向北“悠然撤退”。

16日午夜,日軍作間部隊推進到仁安羌以東。17日凌晨,作間部隊兵分兩路展開奇襲,佔領7公里以外的凱敏,並封鎖拼牆河大橋;作間部隊主力向東北角三岔路口突進,俘獲英緬軍約200名,切斷公路。

仁安羌大捷在什麼地方,仁安羌大捷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第3張

圖:正在攻擊仁安羌的日軍,背後是仁安羌地區的油井

英軍出現一系列失誤,而日軍的行動迅速且戰術得當,最終導致英軍被日軍團團包圍在仁安羌。

仁安羌大捷在什麼地方,仁安羌大捷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第4張

圖:仁安羌戰鬥作戰示意圖。

接到英軍的求援,雖然此時遠征軍能增援的僅有1121人,但還是向日軍發起了進攻,意圖撕開口子解救英軍。

由於雙方兵力過於懸殊,遠征軍現場指揮官孫立人命令部隊砍倒大樹,用卡車拖着走,用巨大煙塵來設置疑兵,虛張聲勢。日軍事先未偵察清楚遠征軍增援兵力到底有多少,而且又是長途穿插而來,畢竟多了疑慮。加之遠征軍不畏犧牲、英勇殺敵,其中一場戰鬥113團已得的陣地竟三失三得,英軍從包圍圈內積極配合,最終逼迫日軍全線潰退。

仁安羌大捷在什麼地方,仁安羌大捷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第5張

圖:此爲現代制式發煙車,可以更好完成“卡車拉大樹”這樣的遮蔽掩護任務。

這場惡戰下來,遠征軍以區區千餘兵力擊潰日軍萬餘人,遠征軍傷亡共計500多人,日軍光死亡就有700餘人,解救英緬第1師7000餘人,幫助英軍俘虜及美傳教士、隨軍記者等500餘人突圍。後來遠征軍全面佔領仁安羌,但當時形勢已經大爲不利,孫立人不得不放棄陣地主動撤離。

仁安羌大捷在什麼地方,仁安羌大捷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第6張

圖:仁安羌大捷紀念碑。

仁安羌之戰震驚中外,這是中國抗戰期間在境外作戰的一次經典戰鬥,也是一場值得稱道的以少勝多戰例,極大鼓舞了抗戰信心,使中國在國際上取得良好聲譽,也讓孫立人一戰成名。

仁安羌大捷在什麼地方,仁安羌大捷的勝利有什麼意義 第7張

圖:孫立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