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晉楚爭霸中,秦國爲何從支持晉國,轉變爲和楚國結盟呢?

晉楚爭霸中,秦國爲何從支持晉國,轉變爲和楚國結盟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楚爭霸中,秦國爲何從支持晉國,轉變爲和楚國結盟呢?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晉國稱霸春秋150餘載,綜合實力堪稱中原諸國之冠!要說春秋史,絕對繞不過晉國。正所謂“一部《春秋》,半部晉國。”當然,在春秋時期,晉國也並非一直一家獨大的。其中,就橫跨長江流域的楚國,就是晉國的重要對手。在此基礎上,爲了爭奪中原霸主的寶座,楚國和晉國展開了百年的戰爭。在這一過程中,不管是齊國、晉國、吳國等大國,還是宋國、鄭國、魯國、衛國、陳國、許國、蔡國等中小型的諸侯國,往往都需要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選擇一個陣營加入。對此,就秦國來說,原本是和晉國結盟,甚至還因爲姻親關係而形成了“秦晉之好”的佳話。那麼,問題來了,晉楚爭霸中,秦國爲何從支持晉國,轉變爲和楚國結盟呢?

晉楚爭霸中,秦國爲何從支持晉國,轉變爲和楚國結盟呢?

首先,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在春秋初期,秦穆公爲求將來與中原友好,與當時力量強大的晉國聯姻,向晉獻公求婚,晉獻公就把大女兒嫁給了他。在此之後,秦穆公又和晉懷公、晉文公等晉國君主結成了親家。特別是公子重耳,更是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才登上晉國君主的寶座。所以,對於當時的秦國和晉國,在關係上可謂進入到了“蜜月期”。但是,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後,秦穆公感到晉秦聯合結果只利於晉,公元前630年背叛晉國,並選擇和鄭國結盟,以此共同抗衡強大的晉國。由此,非常明顯的是,秦國之所以背叛晉國,直接原因就是晉秦聯合結果只利於晉。

晉楚爭霸中,秦國爲何從支持晉國,轉變爲和楚國結盟呢? 第2張

進一步來說,因爲地理位置上不在中原地區,秦穆公支持晉文公稱霸諸侯,並不能直接爲秦國帶來什麼好處,也即對於中原地區的諸侯國,只會依附於晉國,而不可能越過晉國來依附甚至臣服於秦國。所以,在晉楚爭霸中,秦穆公再怎麼幫助晉國,都有點“爲他人做嫁衣”的感覺。基於此,秦穆公及時扭轉了秦國的對外策略。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鄭文公先後去世。對此,秦穆公派遣大軍進入中原地區,結果,在回師的途中,秦軍遭到了晉軍的埋伏。在崤之戰中,晉軍聯合姜戎於崤山(今河南陝縣東)設伏,全殲3萬精銳秦軍。而這,促進秦國和晉國徹底走向決裂。

晉楚爭霸中,秦國爲何從支持晉國,轉變爲和楚國結盟呢? 第3張

崤之戰後,面對3萬大軍的損失,一向冷靜、理智的秦穆公並沒有立即向晉國報復。對此,在筆者看來,這顯然是由於秦國的實力和晉國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貿然進攻晉國,可謂不自量力。當然,秦穆公也沒有坐以待斃。根據《春秋》、《左傳》等史料的記載,在崤之戰後,秦國將其在攻鄀之戰中所俘楚將鬥克釋放,與楚國正式結盟,以此共同抗衡強大的晉國。秦楚鄀之戰,又稱攻鄀之戰,發生在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5年)。此戰,秦國軍隊俘虜了楚國將領申公斗克、息公屈禦寇而回國。而將楚國將領申公斗克等人放回楚國,無疑是秦穆公拋給楚國的橄欖枝。

晉楚爭霸中,秦國爲何從支持晉國,轉變爲和楚國結盟呢? 第4張

最後,對此,在晉楚爭霸中處在下風的楚國,自然接過了秦穆公拋過來的橄欖枝。在秦國和楚國的聯盟中,依然通過姻親來鞏固關係,比如楚平王的妻子伯嬴,就是秦景公之女。而到了戰國時期,秦國的宣太后就來自於楚國。不過,在春秋時期,秦國雖然和楚國結盟,卻依然沒有將晉國從中原霸主的寶座上拉下來。換而言之,在春秋時期,晉國一方面壓制了西邊的秦國,另一方面則在晉楚爭霸的戰爭中佔據上風。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爲晉國的強大,包括晉國之後的三晉依然強勢,促使秦國和楚國的聯盟關係一直延續到戰國中期。換而言之,秦國、楚國、晉國之間的關係,和魏蜀吳三國的關係存在相似之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