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北漢作爲遼國的同盟,到底給宋朝的統一之路添了多少麻煩?

北漢作爲遼國的同盟,到底給宋朝的統一之路添了多少麻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宋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宋朝趙匡胤在北方地區對契丹遼國,燕雲十六州和北漢總體,各自都有不同的戰略思考。具體說到北漢這個地方政權,這個政權非常有意思,它首先是和契丹遼國結盟的,是繼石敬瑭之後的第二個契丹遼國的兒皇帝,不管是後周時期的周世宗柴榮也好,還是對如今的宋朝皇帝趙匡胤也好,都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大家可能都比較清楚,那個時候東亞的第一強國就是契丹遼國,既不是後周也不是宋朝。所以每次宋朝和北漢發生軍事衝突的時候,遼國都會出出兵去支持北漢,這使得趙匡胤在對抗北漢時,一直有種投鼠忌器的顧慮存在着。另外這個北漢能夠頑強的支撐下來,還有他人和物兩個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北漢作爲遼國的同盟,到底給宋朝的統一之路添了多少麻煩?

在人這個方面呢,北漢這個地區,它整個割據政權其實所佔的地盤並不大,大概也就是有十幾個州的地盤,到後來它所能夠管轄的擁有的人口,大概也只有三四萬戶,也就十萬人口,其實是一個挺弱小的政權,但是這個政權的軍隊及其頑固,屢敗屢戰,這使趙匡胤非常傷腦筋。

還有一個就是物的方面,也就是太原城城牆和它的地理位置。北漢難攻與它城牆的高大堅固也有關係,太原這個城市在秦漢時代開始,它在中國北方的戰略地位就極其重要,大體上可以算是中國北方國防第一線的地位,算是最重要的一個城市。到了隋朝時期,長安是帝國的首都,然後帝國的軍師所在的洛陽是大唐帝國的中東涇河東都,太原就是它的北部,當時所稱謂的北京就是指的太原。

因爲它的這個在北部國防上面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歷朝歷代都會選擇不遺餘力的修建太原城,所以太原城城牆是又高大又堅固。趙匡胤在打太原的時候,第二次他選擇水淹太原城,把整個汾河的河水給他整個築上壩,然後把汾河水的大水給引到太原城下,來了一個水淹太原城,把太原城牆給泡得不成樣子,但到最後也沒攻下來。

但其實趙匡胤是缺少一個經驗,就是他撤退走了之後,別人才告訴他說用水淹城,不是水還在那的時候,你就能把這個城給泡倒,而是一定要淹了一段時間,泡了一段時間把水撤掉之後,整個城牆就會垮下來。但是當時沒有人告訴趙匡胤,趙匡胤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水淹太原城之後,淹了很久也拿不下來。曾經有一度宋軍在城牆上面打開了一個缺口,結果太原城裏面,在水上飄過來一個巨大的草垛子,嘭的一下,正好把這個缺口又堵上了,結果還是沒有打進去,到最後趙匡胤只能撤兵。

北漢作爲遼國的同盟,到底給宋朝的統一之路添了多少麻煩? 第2張

等到他撤兵走了,這個水也退下去了,就在這時太原城的很多段城牆嘩的一下子就塌下來了,因爲它已經被泡酥了,但這個時候趙匡胤的軍隊已經撤掉了。同時也就是因爲他這兩次沒能拿下來太原,沒能把北漢給征服,所以他決定還是把他的重心繼續放到南方地區。

不過對北漢這一塊他也沒懈怠,他就採用了一個說起來相當損益的方法,這種做法是典型的以小欺大,以強凌弱的做法。我們曾經談到過北漢土地小,人員也很少,趙匡胤就派他的邊防大軍在前線上面侯着,到了春耕時節不騷擾你,就讓你去種地,等到了秋天,你馬上就要收穫的時候,突然派大軍過來,各個城給你封死,然後就讓人過來,把他們的糧食都給收走,有的時候這邊北漢的人剛派人去收割糧食,剛剛收割的時候, 趙匡胤就派軍隊過來,把對方保護秋收的軍隊趕走,然後就把這邊連收割的人帶糧食都給遷移到宋朝那邊去。

北漢作爲遼國的同盟,到底給宋朝的統一之路添了多少麻煩? 第3張

趙匡胤兩次打北漢的時候,每一次沒打下來撤軍走的時候,都是把當地的人民,就是屬於北漢的人民,全部都給遷移到宋朝去,就這麼幾次遷來遷去,再加上他所謂的淺攻輕擾的戰術,不停的把人家的人民給遷走的這種方式,弄得這個北漢苦不堪言,一年一年下來,越來越窮困。等到趙匡胤把南唐政權給解決掉之後,這個時候的北漢已經是岌岌可危了。它這邊的阻礙也基本都解除了,於是趙匡胤又開始整備了幾路大軍,準備解決北漢的問題,打了幾年最終還是拿下了北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