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7年4月15日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1907年4月15日。日本軍隊今天全部撤離滿洲,將最後一個省份的行政權力移交給中國,落實了朴茨茅斯條款。ǚ@ìěャú$ǔ&這一條約是4年前在新罕布什爾州朴茨茅斯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巧妙調停談判達成的。它結束了日俄戰爭。

據說日本人因擔心戰爭的長期持續和軍備供應短缺而請求美國從中調停議和的,俄國人則因爲在旅順口、奉天和對馬島遭到慘重損失才同意和談的。

今天日本從奉天撤離之後,中國方面向日方發了感謝信。說明他們計劃在滿洲三省配備軍隊以便迅速接管行政權力。徐世昌負責監督這一領土的行政管理並被授予幫助實現改組權。中國軍隊已經接管了俄國軍隊最後撤離的兩個城市---吉林主和齊齊哈爾。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俄國比條約規定的8個月的期限提前1個月完成了撤軍任務,但留下了8000名鐵路人員。俄國外交部發布的一項聲明中說這些人與陸軍部無關,他們的任務僅限於監護鐵路,而且他們的人數是在條約允許範圍之內的。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後沉沒1595人喪生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第2張

舉世聞名的“泰坦尼克”號在航行

1912年4月15日,英國白星航運公司的驕傲泰坦尼克號在其處女航中在距離紐芬蘭150公里處誤冰撞山而導致沉沒。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第3張

“泰坦尼克”號在靠近紐芬蘭的海域沉沒

  1926年4月15日軍閥禁止劉海粟用裸體模特兒教學

1914年起,劉海粟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首次採用人體寫生進行教學。

1926年4月15日,上海美專學生急告校長劉海粟說,軍閥又欲查禁模特兒,並揚言要封閉美專,且已見於報載,大字標題寫着“上海縣長危道豐嚴禁美專裸體畫”。劉海粟連夜執筆寫了一封駁斥危道豐的信,並另附一函給《申報》主筆史量才,請他大膽發表。文稿完後,劉海粟已精疲力竭,第二天即被送進醫院。ǚě&@áǎěì

4月17日,此信在《申報)上發表,標題是“劉海粟函請孫傳芳陳陶遺兩長申斥危道豐”。就禁令一事嚴斥道:“該知事危道豐不揣冒昧。揚長出令,大言不慚,虛張官架,若辭中種種穢惡情形,不堪寓目云云,如再違抗,即於發封云云,希圖破壞敝校名譽,視敝校正實之學理研究爲逆犯之事,不一而足……此輩不學之徒,狼狽廁議席,靦顏爲邑宰。甚貽害地方,遏絕真理,罪不容赦!即乞迅予將該議員姜懷素、該知事危道豐,嚴加申斥,以儆謬妄,而彰真理。”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第4張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第17屆西畫系畢業班的教師、學生與裸體模特合影

5天后,劉海粟病癒,他從報紙上發現一則《劉海粟啓事),大致說前因一時之憤、,開罪於危道豐,含有道歉之意。劉海粟讀後大爲惱火。劉向《申報》寄去一份自己的聲明,內容仍是據理力爭,願爲真理而不疲倦地鬥爭,並說明某日的啓事絕不能承認等。

  1942年4月15日中國遠征軍解仁安恙英軍之圍

1942年4月15日,英印軍第一師在緬甸仁安羌油田被日軍包圍,水源斷絕,糧食將盡,無再戰之力。該師師長電報英軍總部亞歷山大將軍,請求火速解救,否則就要投降。

4月19日,英軍總部在梅苗召開會議。亞歷山7大提出第一師請求解救的電文,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孫立人師長說:“不能投降,投降就是同盟國的恥辱。”亞歷山大說:“怎麼辦?”孫說:“要去救。”亞說:“誰去救?”孫說:“我去救。但有兩個要求:一個要求是在兩個小時內給我80輛汽車,另一個是48小時內不準投降。”爲解英軍之圍,新三十八師迅速西移。劉放吾團長領着第一一三團官兵,分乘八十部汽車向拼牆河開去。師長命令第一一三團全部渡河。部隊在運動中被敵發現,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由於華軍夜以繼日向日軍採取猛烈的攻擊。逼日軍後退,對日軍進行了反包圍。日軍傷亡慘重,棄屍1200多具向馬圭逃竄。孫立人部救出英印第一師和裝甲第七旅官兵7000餘人,馬千餘匹,各種車輛300多輛,並救出被日軍俘去的英軍、美國教士、新聞記者等共500餘人。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第5張

中、英聯合作戰的士兵

仁安羌大捷使英印第一師絕處逢生,創緬甸保衛戰中一大勝利,轟動英倫三島,一掃英國人對中國軍隊的偏見和輕視心理。英印軍第一師將領斯利姆、斯邁思和斯高特向孫立人和新三十八師一再道謝。

  1975年4月15日黎巴嫩內戰爆發

4月15日,當炸彈爆炸聲和機關槍射擊聲震撼貝魯特窗戶的時候,巴勒斯坦游擊隊和基督教長槍黨民兵之間的戰鬥在小小的國家黎巴嫩爆發。這一天死亡總人數接近100人。

右翼基督教長槍黨在這個穆斯林和基督教徒各佔一半的國家有着牢固基礎。這個國家的人民在這一衝突中同樣分爲兩派。長槍黨反對巴勒斯坦從黎巴嫩領土進攻以色列。這次戰鬥主要涉及巴勒斯坦游擊隊將來的家園問題,他們是在1970-1971年被侯賽因國王從約旦驅走的。

這場內戰斷斷續續持續了16年之久。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第6張

貝魯特隨處可見戰爭中被毀壞的建築物

  1985年4月15日中美合作製造飛機協議生效

1985年4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上海航空工業公司、中國航空器材公司與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關於合作生產MD-82及其派生型飛機、聯合研製先進技術支線飛機和補償貿易總協議及其5個分協議,正式生效,這將爲在上海建立起一個現代化的民用飛機工業基地奠定基礎。

這項合作是中美兩國之間迄今爲止規模最大、內容最廣泛的合作項目。合作的內容包括由美方向上海航空工業公司轉讓先進技術,提供在中國生產和銷售MD-82飛機的獨佔許可權。按原定計劃,上海航空工業公司生產的第一架MD-82飛機將在1987年推出,並在5年中陸續生產25至40架飛機供應國民航使用。美方爲上海航空工業公司的飛機提供產品售後支援服務,爲中國民航立一個飛行和維護的培訓中心。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第7張

中美合作生產的MD-82飛機在上海飛機制造廠總裝

  1986年4月15日美對利比亞發動大規模空襲

1986年4月15日凌晨2點(的黎波里時間),美國出動大批飛機入侵利比亞,對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發動了大規模空襲。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的黎波里的住宅遭到美機轟炸,卡扎菲本人安然無恙,但他的兩個兒子及一些親屬被炸傷。美國飛機還轟炸了卡扎菲的指揮部、利比亞的一個空軍基地、兩個導彈發射基地,以及兩個美國所謂的“恐怖分子訓練營地”。美機的轟炸給居民區造成很大破壞,上百名居民傷亡,其中包括外國僑民。在卡扎菲指揮部附近的法國大使館也遭到轟炸。

事件發生後兩個小時,美國總統里根向全國發表廣播電視講話。里根在講話中把美國對利比亞的這一軍事行動稱爲“自衛行動”。溫伯格說,空襲中使用了1噸重的和250公斤重的常規和激光制導炸彈,襲擊的所有目標“都與恐怖活動有關”。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第8張

利比亞電臺宣佈,利比亞防空部隊擊落了三架美機,被擊中的美機駕駛員跳傘後立即被利比亞羣衆打死。

4月18日,利比亞數千人在首都的黎波里爲15日遭美國空襲而死亡的居民舉行盛大葬禮。

  1989年4月15日英國希爾斯堡體育場發生慘案

1989年4月15日下午3時,在英國設菲爾德市希爾斯堡體育場,利物浦隊和諾丁漢森林隊開始了英國第108屆足總盃的一場半決賽。

可容納54000人的希爾斯堡球場內座無虛席,連球門後面的站席看臺上也擠滿了觀衆。球賽開始後,場外4000餘名無票球迷和遲到者心急如焚,他們勢如潮涌,向一個16英尺寬的大鐵門入口擠去。3時零6分,大鐵門被打開,數千球迷如洪水決堤直衝球門後面的站席看臺。看臺上正在欣賞球賽的觀衆毫無準備,有的被撞得人仰馬翻,有的不由自主地被推向球場邊的防暴網。在大門通向看臺的過道上,人羣象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連一個倒下,後來者又被迫從倒地者身上踩過。看臺上頓時亂作一團,慘叫聲、哭喊聲四起。被擠壓在防暴鐵網上的球迷最爲遭殃,後來死亡人數主要集中在這一區域。此時主裁判被迫中止比賽。

歷史上的今天4月15日 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第9張

希爾斯堡足球場慘案

十幾分鍾後,大隊警察和救護人員趕到現場,但已造成95人死亡,200多人受傷。遇難者大多爲30歲以下的年青人,其中還有數名婦女。年齡最小的才10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對這一慘案深感震驚和悲痛。撒切爾夫人宣佈政府動用50萬英鎊撫卹受害者。美國總統布什、法國總統密特朗、意大利總統科西嘉、(當年今日)西班牙國王卡洛斯等紛紛致電表示對死難者家屬慰問。羅馬教皇保羅二世亦對這場慘重的災難表示深切哀悼。據意大利卡塔尼亞反體育暴力國際會議上公佈的數字,自1946年足球場上第一個重大慘案發生以來,至1989年共有1200多人死於足球慘事,4000多人受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