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嗟來之食是什麼出處:是什麼意思?

嗟來之食是什麼出處:是什麼意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嗟來之食"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其含義是形容生活貧困到極點,只能接受別人的施捨。這個成語源自《詩經·小雅·鹿鳴》中的一首詩,詩中描述了一個貧窮的農夫,他的生活困苦到只能接受別人的施捨。這篇文章將詳細解讀"嗟來之食"的原文、譯文以及相關的註釋。

首先,我們來看看"嗟來之食"的原文。《詩經·小雅·鹿鳴》中寫道:“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這裏的“嗟爾君子,無恆安息”就是"嗟來之食"的出處。"嗟爾"是對對方的呼喚,"君子"是對對方的尊稱,"無恆安息"則是對對方生活的描繪,意思是沒有固定的住所,沒有安穩的休息。

嗟來之食是什麼出處:是什麼意思?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嗟來之食"的譯文。在現代漢語中,"嗟來之食"通常被翻譯爲“接受別人的施捨”。這個翻譯準確地傳達了原文的含義,即一個人因爲貧窮而不得不接受別人的施捨。

最後,我們來看看關於"嗟來之食"的相關注釋。在《詩經》的註釋中,有這樣一段解釋:“嗟爾君子,無恆安息”是形容一個貧窮的人,他的生活困苦到無法安定下來,只能四處流浪,接受別人的施捨。這段註釋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嗟來之食"的理解。

總的來說,"嗟來之食"是一個描繪貧窮生活的成語,它的原文、譯文和註釋都充滿了深深的同情和理解。通過解讀這些內容,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古代詩人對貧窮人民的深深同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