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徐茂公送女婿一匹馬,女婿爲何帶着馬就逃跑?

徐茂公送女婿一匹馬,女婿爲何帶着馬就逃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歷史長河中,徐茂公這個人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李密敗給王世充後,徐世績將黎陽之地獻給了唐朝李淵,因此被賜名爲李世績。其後李世績爲了避李世民的諱,將自己名字改成了李績。

作爲一代戰將,李績可謂是出類拔萃。在李世民看來,李績是唐朝最會打仗的三人之一。在內戰和外戰中,李績都爲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分別消滅了東突厥、薛延陀和高句麗,可謂是功高蓋世。因此,李績被封爲英國公,在凌煙閣24功臣中位居23。

爲了表彰他的軍事才能,李績被唐玄宗推舉爲武廟十哲之一,享受萬世之香火。然而唐朝滅亡後,李績武廟十哲的地位卻遭到了質疑,有好幾次差點和白起一起,被請下了神位。這是因爲在很多人看來,李績的人品實在太差勁了,不配享受香火。

徐茂公送女婿一匹馬,女婿爲何帶着馬就逃跑?

那麼在評書裏被視爲正面人物的李績,爲何被很多人視爲不忠不義的代名詞呢?《大唐新語》曾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

公元666年,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病死,他的兒子爲了爭奪權位而打得不可開交。唐高宗趁此機會,命72歲的老將李績出兵討伐高句麗。

臨行前,李績派人給自己女婿杜懷恭送信,讓他立即騎着馬去軍營報到。誰知杜懷恭說,自己家貧,既沒有馬,也沒有盤纏。隨後,李績立即給杜懷恭送了一匹千里馬,並讓他即可趕到軍營。誰知杜懷恭接收了千里馬後,竟不顧使者阻攔,奪馬而逃。

徐茂公送女婿一匹馬,女婿爲何帶着馬就逃跑? 第2張

隨後,杜懷恭逃進了岐陽山,李績也拿他沒有辦法。對於杜懷恭的行爲,很多人表示大惑不解:“你岳父對你那麼好,爲何還要逃跑?”

杜懷恭回答:“你有所不知,我岳父叫我去軍營,哪是爲了我好!而是爲了在軍人面前殺了我,用來立威!”

在很多人看來,杜懷恭是不是得了被迫害妄想症。但是唐人卻對此評論:

“英公持法者,杜之懷慮深矣。”

而李績後來聽說杜懷恭逃跑的原因後,也說出了真心話:“此或有之”(我真有可能殺他立威)。

從常理上來說,對於越是親近的人,就越是能把握其本質。在很多人看來,李績給女婿送錢、送奴僕、送千里馬,簡直是國民級的好岳丈。但是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對勁。

既然李績那麼好,爲何杜懷恭爲何還那麼窮?甚至連去軍營的路費都湊不齊?如果李績真是個好岳父、好父親,位極人臣,身爲英國公的他,又爲何能坐視女婿和女兒受窮?由此可見,李績並不是很喜歡自己的女婿。

如今臨近出征了,李績又是送錢,又是送馬,突然?正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李績讓杜懷恭去軍營,絕對別有所圖。

而從李績之前的經歷來看,他確實是爲了利益而六親不認的人。李績在爲唐朝防守黎陽時,曾和自己的父親李蓋一起,被竇建德所俘虜。但在李績看來,竇建德並非可以奪取天下的英主,難以給自己帶來富貴。於是他趁竇建德不注意,逃回了唐朝,絲毫不顧他的父親仍在竇建德的控制之中。如果不是竇建德仁慈,李蓋或許早就下油鍋了。

在古人看來,忠孝是密不可分的。連孝順都做不到,何以言忠。向君主而盡忠,而摒棄對父母的孝,是一種反常的、反人性的行爲。因此當徐庶母親被曹操俘虜後,劉備就大度地將徐庶放至曹營。因爲劉備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徐庶是不可能向自己效忠的。

因此李績丟棄父親,自己逃回唐營的行爲,在當時並沒有得到讚譽,相反還有很多人說李績是個僞裝忠誠的僞君子,是不值得信任的。而這種不信任,在李世民那裏表現得最爲明顯。

徐茂公送女婿一匹馬,女婿爲何帶着馬就逃跑? 第3張

從表面上看,李世民對李績重用有加。當李績生了病,李世民甚至剪下自己鬍鬚給他做藥引。但當李世民去世前,卻一反常態,將李績貶爲疊州刺史。其後李世民對太子李治說:

“你對李績無恩,所以我纔將他外放。若他口吐怨言,便說明他有不臣之心,難以控制,你應當將他立即誅殺;若無怨言,你可即刻將他召回京城,他必對你死心塌地。”

很顯然,李世民對於李績這個狡賊,從沒有打自內心裏信任過。他看重李績的才能,但也提防着李績的野心。爲了富貴,李績連父親都可以丟下,更何況無親無故的君主?

不過李績果然還是老謀深算,得到調令後,他連家都不回,即刻動身。因爲他知道,任何遲疑,都可能讓他腦袋搬家。

在高宗朝,李績在“廢王立武”問題上,堅決站在武則天一邊,導致武氏最後篡權,致使李氏子孫死屍枕藉,大唐差點傾頹。而李績之所以站隊武則天,並非因爲他不知道武氏的跋扈。而是在他看來,站隊武則天雖然不利於李唐,卻利於自己。正如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評價:

“贊立武氏,人自亡其社稷,己自保其爵祿,惻隱羞惡是非之心。”

同時王夫之還認爲,李世績自始至終都如他自己所說,是個“狡賊”。杜懷恭正是看準了岳丈“利字當頭”的狡賊本性,和六親不認的權謀,所以才堅定地選擇逃亡。而這一決定,也讓他保住了性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