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慈禧重回紫禁城爲何卻聲勢浩大呢?她不怕丟人嗎?

慈禧重回紫禁城爲何卻聲勢浩大呢?她不怕丟人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2年1月,逃離北京17個月的慈禧回到了紫禁城。儘管此時的大清已經殘破不堪,紫禁城也被西方人折騰得夠嗆,連作爲門臉的前門樓都被燒了。但是,迎接慈禧的官員們還是儘量把她經過的地方都加以粉飾,能用漆遮住的地方儘量遮住,實在不行就紮上綵緞,再不行就整一座紙糊的樓閣。慈禧喜歡的頤和園雖然也被糟蹋得不成樣子,這回也一一修復,整了幾件古董裝飾物擺在那裏。

總而言之,官員們要讓慈禧感覺,北京還是她逃走前的樣子,庚子之變彷彿沒有發生過似的,這自然也是慈禧的意思。同時,大清也要自欺欺人地讓百姓覺得,皇帝和太后只是西狩了一次,即去西邊打了回獵,所有的恥辱都被風吹走了。這讓冷眼旁觀的西方記者覺得很滑稽。他們知道這是大清的規矩,源於傳統,但他們奇怪大清怎麼總是抓住自己傳統中特別荒謬的東西不放—大清都混到這個份上了,還要裝樣子硬撐。

當然,慈禧心裏不是不明白。她聲勢浩大地迴鑾之際,在不遠的東交民巷的使館圍牆上,就有大批西方人在看熱鬧。那裏跟她逃走時不一樣,已經有了幾支頗具規模的外國軍隊。因爲義和團事件,《萬國公法》規定的“外國使館由駐在國保護”的條款已經不適合大清。使館駐軍已經赫然寫入《辛丑條約》。只要再有什麼意外,這些外國軍隊可以輕而易舉地衝進宮裏,把慈禧抓出來,就算她僥倖逃出北京城也有危險,因爲從天津到山海關一線都有外國駐軍。

慈禧重回紫禁城爲何卻聲勢浩大呢?她不怕丟人嗎?

人們總說大清是半殖民地。其實,這個半殖民地到庚子之後才真的名副其實。從那以後,大清的事只要跟國際事務有關,不徵得公使團的同意,就不可以做。

在庚子事件中,由於慈禧聽信義和團能夠刀槍不入、殺光洋人的言論,於是對八國宣戰,從而引發了八國聯軍侵華,導致多數西方國家恨死慈禧了,因爲他們國家的國民差不多都有在事件中死掉的。所以,這件事的罪魁禍首就是慈禧。但出兵最多的俄國爲了自身利益,力保慈禧地位不變。由於俄國人的堅持,其他國家也就作罷了—犯不上跟俄國人翻臉。爲保住慈禧的地位,大清付出的代價不菲,俄國人就此賴在東北不走,一直拖到1904年,日本人覺得危及了他們在東北的利益,纔跟俄國人打起來。

慈禧重回紫禁城爲何卻聲勢浩大呢?她不怕丟人嗎? 第2張

慈禧迴鑾,金碧輝煌的形式是可以挽回她面子的唯一途徑。不管臣民怎樣看,至少在部分愚民心中,慈禧還是太后,有她在,大清就沒倒,那些愚民還有指望。其實,如果換掉了慈禧,此後大清的新政可能做得更好,但能換人的力量只有西方。由於衆口難調,加上有一個保守刁蠻的俄國擋着,換人自然是不成了。至於改成什麼樣,怎麼改,西方在意的人並不多,只要別再起義就行。迴鑾之後的清廷閉口不談庚子之恥,又有誰在乎呢,只要他們沒把這個恥辱說成是自己的勝利和光榮就行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