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40歲中狀元48歲當皇帝,揭祕李遵頊的生平經歷

40歲中狀元48歲當皇帝,揭祕李遵頊的生平經歷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爲您講述李遵頊的故事。

科舉制度,是隋朝發明的。在隋朝之前的魏晉時期,選官制度採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一種發展和延續。這種選官制度造成的後果是門閥貴族控制朝廷,所有的權力都在貴族階層上面,最終導致當時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隋朝建立之後,爲了粉碎貴族掌權,於是開創了科舉制度,無論貴族寒門,一律參加科舉考試才能做官,有效地抑制了大家族的形成,防止了因大家族掌權而造成的皇權旁落形成的分裂。

科舉制度隋朝草創,唐宋承襲並發展,在明清的時候達到了最高的頂點。考取的功名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科舉每三年一次。宋朝時期,最多的開科取士,大概也就1000多人,但是每年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則有幾萬甚至是數十萬人,可見科舉的難度之大,那要是能夠考上狀元更是難上加難。

一般考取功名的人,都是當時政權的打工者,最高的職位也就莫過於宰相,處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但是古代,卻曾有一名狀元當上了皇帝,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說到中國文化輻射的強大了。不管是哪個朝代,圍繞在中國周圍的這些小國家,以及與中原政權對抗的遊牧民族政權,都在學習着中國的文化和制度來發展自己的國家。

在宋朝的時候特別明顯,遼、金,甚至是蒙古都是中原文化與制度的學習與模仿者。在通過不斷學習之後,他們這些民族的很多人都漢化了,並且成了中華民族重要的組成部分,當時的西夏政權也不例外。

40歲中狀元48歲當皇帝,揭祕李遵頊的生平經歷

雖然李元昊在開國之後,一直極力的去漢化,但是西夏國內無不體現着中原文化。科舉制度也是其中之一,我們所說的這個狀元就是西夏的狀元,夏神宗李遵頊。那他是怎樣成爲皇帝的呢?

咱們都知道,皇帝在當上皇帝時,對於他的親兄弟們,都是要進行封王的,在最初的一兩代,這些王可能還能處於權力中心。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王的血緣則是越來越遠,逐漸地只有爵位,而沒有權力了。

40歲中狀元48歲當皇帝,揭祕李遵頊的生平經歷 第2張

由於古代嫡長子即位制,很有可能皇族經過幾代後,就會變成普通人。這個時候,如果想擁有權力,也就只要科舉這一條路。李遵頊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遠離權力中心的齊王,名叫李彥宗。

根據史書記載,李遵頊“端重明粹,少力學,長博通羣書,工隸篆”,他小的時候就很愛學習,而且博覽羣書。在他四十歲的時候,考取了功名,而且還是當朝的狀元。夏襄宗時期,戰爭連年,而且受到了蒙古軍的入侵,導致國家和政權極其不穩定。

這個時候,李遵頊的父親便起兵叛亂,推翻了夏襄宗政權,將李遵頊推上皇位。於是,李遵頊便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狀元皇帝。

但是李遵頊並沒有勵精圖治,他在位期間,繼續沿襲夏襄宗親蒙古的政策,不斷地向金朝入侵,導致了自己國力下降。最終在位十二年後,迫於蒙古進攻的壓力,將皇位讓位於自己的兒子。他也是西夏史上唯一的一個太上皇。三年後的1126年5月,李遵頊病逝,終年64歲。

李遵頊的廟號是神宗,一般諡號和廟號都是對一個皇帝的總結和評價。根據諡法,“民無能名曰神”,就是不知道該怎麼去評價就就稱作“神”。李遵頊在考取狀元之後,又奪取了皇位,不但沒有把國家治理好,反而是民不聊生,自己把自己逼下臺,這也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您說對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