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齊國曾經救援過趙國,爲何之後趙國卻去攻打齊國呢?

齊國曾經救援過趙國,爲何之後趙國卻去攻打齊國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圍魏救趙”是一個漢語成語,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他撤兵的戰術。對於圍魏救趙的故事,語文課本或者歷史課本,已經給大家做了比較詳細的解釋和闡述了。就該故事來說,不僅體現出齊國軍師孫臏的逆向思維能力,也反映出戰國七雄之間的複雜關係。

魏國和趙國同樣出自春秋時期的晉國,卻在戰國時期兵戎相見。就趙國來說,在無法抵擋魏國的進攻背景下,選擇向齊國求援。而齊國通過圍魏救趙,確實起到了救援趙國的效果。可是,讓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圍魏救趙”後,趙國卻對齊國恩將仇報,也即非但不感恩齊國,反而多次進攻齊國。

首先,就圍魏救趙來說,是孫臏在桂陵之戰中採用的計謀。桂陵之戰爆發於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但是,公元前351年(周顯王十八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並且魏國大軍以從趙國境內撤離了。換而言之,在圍魏救趙之後,趙國君主趙成侯沒有和齊國結盟,反而和魏國君主魏惠王結盟,這顯然讓很多人不能理解。

當然,更不能理解的還在後面。在五國伐齊時,趙國不僅參與其中,還對燕國進攻齊國的方案全力支持,從而成爲重創齊國的重要力量。在長平之戰、邯鄲之戰後,趙國被秦國重創,丟失了大片土地。對此,趙國派遣廉頗、李牧等將領多次進攻齊國,也即趙國通過攻佔齊國的疆域,以此彌補另一邊的損失。

齊國曾經救援過趙國,爲何之後趙國卻去攻打齊國呢?

由此,很多人自然對趙國的行爲不太理解,打個比方,你和別人打架,你的同桌幫助你贏得了勝利,結果,你卻對自己的同桌拳打腳踢。而這,無疑是恩將仇報,是非不分了。對此,在筆者看來,趙國之所以對齊國“恩將仇報”,原因主要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齊國看似救援了趙國,實際上卻是“一石二鳥”之計。齊威王三年(公元前354年),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齊威王四年(公元前353年),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

針對面對趙國的求救,齊威王就和手下商議如何應對。對此,《戰國策·卷八·齊策一·邯鄲之難》中記載:段幹綸曰:“臣之求利且不利者,非此也。夫救邯鄲,軍於其郊,是趙不拔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鄲拔而承魏之弊,是趙破而魏弱也。”田侯曰:“善。”乃起兵南攻襄陵。

齊國曾經救援過趙國,爲何之後趙國卻去攻打齊國呢? 第2張

根據《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段幹朋建議齊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縣)來疲勞魏軍,然後趁魏軍攻破邯鄲後救援趙國,這樣既救援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於是,齊威王採納段幹朋的建議。對於齊國來說,差不多等到魏國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後,才圍魏救趙的。進一步來說,這個時間點把握地非常好,就趙國來說,都城被圍攻,自然全力防守,就魏國來說,攻城已經在進行中了,自然不會半途而廢。

於是,圍繞着趙國都城邯鄲,魏國和趙國都投入了重兵,並且,無論勝負如何,這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役。而齊國則藉着趙國和魏國兩敗俱傷的機會,攻打後方空虛的魏國,可以說是非常精明瞭。至於桂陵之戰,或者說圍魏救趙的結果,自然是齊國大獲全勝,而趙國和魏國,無疑都是輸家。

最後,另一方面,對於同樣是輸家的魏國和趙國,自然想起了同樣出自晉國的友誼,加上對於受到齊國算計的怨恨,於是魏國和趙國“相逢一笑泯恩仇”,重新建立了聯盟。而這一聯盟,無疑指向了正在崛起的齊國。並且,趙國之所以對齊國恩將仇報,乃至於不斷攻打齊國,也是因爲利益使然。進一步來說,戰國七雄之間,也即國與國之間,往往是利益使然。

在圍魏救趙後,齊國稱霸中原,趙國自然要和魏國共同抵抗強大的齊國,如同山東六國攜手抗衡秦國一樣。所以,不管齊國是否真心救過趙國,在雙方各自經歷了多位君主之後,這些情誼在國家利益面前,自然是無足輕重的。基於此,在戰國中後期,趙國不斷進攻齊國,從齊國身上攻佔了大片疆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